怡然

注册日期:2009-02-07
访问总量:8175019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超越两百年的“傲慢与偏见”


发表时间:+-

超越两百年的“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她的两部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已经成为文学经典。奥斯汀也是我最喜欢的西方女作家之一。今天周末文学专栏与大家分享一篇评论文章,文章分析了为何《傲慢与偏见》能够跨越两百年的岁月而经久不衰。

奥斯丁的影响能够延续至今,有人认为,一定程度得益于简迷反奥斯丁派持续两个世纪的口水战。在更多人看来,奥斯丁之所以能够打败岁月,在于她留给我们的,不是一份关于过去某个时代的社会报告,而是她对人性睿智而令人信服的解读。 


电影《傲慢与偏见》镜头

 

/罗屿

 

今年是简·奥斯丁逝世200周年,全世界似乎都涌动着一股奥斯丁风潮

 

素来善于挖掘文坛逸事秘辛,深究哈代的心脏去哪儿了”“能否克隆狄更斯”“乔治·艾略特两次蜜月之行这类严肃八卦的英国学者约翰·萨瑟兰最近就和奥斯丁扯上关系。不久前,萨瑟兰联合历史学家阿曼达·威克瑞开启了一项新研究:《傲慢与偏见》里的达西,究竟长什么样?

 

两人根据小说中对达西的描写以及奥斯丁所在时代的社会习俗,绘制了一幅史上最真实达西先生画像。画中的达西身材中等,头戴灰白色假发,脸形瘦削,脸色苍白。他的衣服有垫肩垫胸,这是当年上层男士的时髦穿戴。他单薄的身体略显病态,但在当年看来却有种迷人魅力,因为在奥斯丁生活的时代,肌肉发达的男性多属劳动阶层。不过,达西先生的双腿却肌肉发达,因为贵族们经常骑马。

 

如果说,这样的达西让简迷们难以接受,那么大英图书馆不久前展出的奥斯丁早年的三本创作笔记,同样会让他们颠覆认知。那是奥斯丁1117岁时创作的小说、剧本初稿,以及一部描绘亨利四世至查理一世间的英国史。与她成年后创作的那些克制保守的乡间故事不同,三本笔记里既有女性醉酒故事,也有性行为不端描写,而奥斯丁谈起英格兰历史,就像一个无知、怀有偏见的历史学家。

 

无论是为达西画像,还是探究奥斯丁前尘往事,或许都证明了一件事:200年来,奥斯丁这个自学成才、埋首于汉普郡乡间的教区牧师之女,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非但没有被粉丝抛弃,反而随着时代更迭焕发出更多活力。



位于汉普郡的简·奥斯丁故居。

 

奥斯丁如取之不尽的富矿,谁都想从她那里分得一杯羹。

 

几年前英国媒体曾选出女人最想约会的男人活在18世纪末,一年挣一万英镑的达西先生穿越时空,超过“007邦德高居榜首。但21世纪的女性喜欢的,多半不是两位英国学者费心还原出的那个孱弱的白发达西,而是影视作品中被编剧、导演合力打造出的高帅富男主角。据不完全统计,自1938年《傲慢与偏见》首次被搬上银幕,这部小说已先后6次被改编为电影、次被改编为电视剧。

 

影视剧中的达西大多身材结实健硕,眼神忧郁坚定。1995BBC版《傲慢与偏见》中男主演科林·费尔斯,就是这一形象的化身。剧中有一幕,科林饰演的达西游泳归来,浑身湿透,穿着滴水的衬衫在彭伯里庄园遇到心上人伊丽莎白。这个场景曾被BBC评为史上十大最难忘英剧场面之一,伦敦海德公园九曲湖中央还特意建起了一座身着湿衬衫的达西先生雕像。



 

科林饰演的达西先生。

 

科林或许不会想到,时隔6年,自己会再演达西,只不过是现代版达西。在2001年上映的电影《BJ单身日记》中,科林饰演男主角马克·达西。据说《BJ单身日记》同名小说作者海伦·菲尔丁就是个简迷,她在本书中借鉴的正是《傲慢与偏见》的线索和人物塑造细节。

 

和海伦一样,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奥斯丁赤裸裸表达敬意的还有作家香农·黑尔。在《奥斯丁乐园》一书中,香农塑造了一个深深沉溺于奥斯丁小说世界的女主人公珍妮,她对达西先生迷恋得无法自拔,甚至跑到奥斯丁主题公园寻找现实生活里像达西一样的完美情人。

 

和海伦、香农相比,作家塞思·格雷厄姆·史密斯用自己作品致敬奥斯丁时,步子迈得更大。在畅销书《傲慢与偏见和僵尸》中,塞思讲述了一个伊丽莎白和达西在一场瘟疫后携手打僵尸的故事。一个经典爱情故事,被演绎得充满哥特风。

 

同样走惊悚路线的,还有侦探小说家P.D.詹姆斯以罪案和推理续写的《傲慢与偏见》:《死神降临彭伯里》。故事发生于伊丽莎白和达西结婚6年后,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不速之客的到访打破了彭伯里的宁静。达西夫妇也被迫卷入了一场凶杀案。

 

不光《傲慢与偏见》被后人不断续写、演绎,几十年间,被文学影视界青睐是奥斯丁小说的共同命运。

 

除此之外,还有人专门著书研究奥斯丁笔下人物对金钱、性等问题的态度;有人解读她在小说里隐隐透露的儿童教育观;还常常会有类似《简·奥斯丁的节俭指南》或《跟奥斯丁学编织》这样的书籍出现。奥斯丁如同一个取之不尽的富矿,谁都想从她那里分得一杯羹。

 

她的相貌几乎是文学史上一大谜题,同样成谜的还有被姐姐毁掉的那些信件。

尽管奥斯丁的作品屡次被搬上屏幕,但以她本人为主角的影视剧却屈指可数。随着奥斯丁热不断升温,2007年和2008年,《成为简·奥斯丁》以及《简·奥斯丁的遗憾》两部以女作家个人生活为蓝本的传记式电影先后上映。两部影片依据的,除多部奥斯丁传记,还有她与亲人,主要是与姐姐,同时也是人生知己的卡桑德拉之间的书信往来。

 

奥斯丁存世的书信共160封,都写于20岁之后。据说,她一生与家人写了3000多封信,但当她辞世后,卡桑德拉烧毁了大部分她认为有损奥斯丁形象,或者有可能有损她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员形象的信件。

 

究竟什么内容没有逃过卡桑德拉的审查?

 

作为简迷,作家卡罗尔·希尔兹通过考证在《简·奥斯丁》一书中提到,卡桑德拉烧掉了《理智与情感》出版前奥斯丁写的很多信,因为她那时写信的口吻极为尖刻。她对邻居吹毛求疵,散布恶毒的闲言碎语

 

幸运留下的书信,也并非被所有简迷欣赏。一些奥斯丁的狂热崇拜者就表示,这些整日谈论印花薄纱多少钱”“结识了哪些新朋友”“听到了什么流言蜚语的信件让人大失所望。



电影《成为简·奥斯丁》中简·奥斯丁和姐姐。

 

简迷们感兴趣的不止奥斯丁信件,还有她的长相。奥斯丁的相貌几乎是文学史上一大谜题,后人对她长相的认知,基本都来自卡桑德拉为妹妹画的一幅非正式素描。画中的奥斯丁头戴睡帽,帽边露出几撮卷发,眉头微皱,一副满腹牢骚落落寡欢的神情。

 

大概是因为画中的女作家实在不美,几年前,英国华兹华斯出版社重印奥斯丁传记时,曾利用电脑技术帮奥斯丁整容,他们去掉女作家头上的睡帽,为她增加些许蓬松卷发,再给她的脸上补了一层红胭脂。

 

奥斯丁也许确实不够漂亮。侄女安娜非常崇拜她,但也不无遗憾地说:她具备这么多优点,却没能成为风姿绰约的女子,这太令人费解了。至于她的一位邻居、知名作家玛丽·米特福德语气就没这么友好,她将奥斯丁比作扑克,说她身材僵直,刻板,不苟言笑

 

但长相平凡对作家而言未见得是坏事情。就像作家克莱夫·詹姆斯评价的:在舞会上,也许没有人注意到简·奥斯丁,但简·奥斯丁却注意到了所有人、所有正在发生的事情。

 

卡桑德拉为妹妹奥斯丁绘制的肖像。

 

她留给我们的,是对人性睿智而令人信服的解读。

除了长相,让众多简迷好奇的还有奥斯丁的死因。18175月,41岁的奥斯丁前往温彻斯特就医,两个月后不幸离世。她究竟身患何病,争论从未停止。

 

几年前,英国罪案小说家琳赛·阿什福德根据奥斯丁信件中提到自己面色苍白中泛黑,还有不该出现的颜色,判断女作家很可能死于慢性砷中毒。琳赛的推断并非没有依据,在奥斯丁生活的年代,砷被运用于针对风湿等疾病治疗的药物中,奥斯丁确实长期患有风湿。琳赛的判断,在著名简迷组织北美简·奥斯丁协会那里得到印证:据说他们早年通过拍卖得到一缕奥斯丁秀发,在检验结果中,发现了高含量的砷。

 

但推断只是推断。关于奥斯丁的死因,简迷们至今无法达成共识,他们只能在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中,寻找奥斯丁的气息。在北美简·奥斯丁协会年会上,常有身穿摄政时期服装的狂热粉丝团出现。自2000年起,每年9月都有成百上千人来到奥斯丁曾居住了6年、在那里完成《劝导》《诺桑觉寺》的小城巴斯,参加为期10天的·奥斯丁艺术节,不少人都会打扮成小说人物的样子。他们大多还会光顾巴斯简·奥斯丁中心的摄政茶室,请穿戴成18世纪厨娘模样的服务员端上一份达西先生茶淑女下午茶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奥斯丁痴心迷恋。几乎从她出版第一部作品起,简迷反奥斯丁派就随之诞生。有人甚至认为,奥斯丁的影响能够延续到今天,一定程度正是得益于简迷反奥斯丁派之间延续了两个世纪的口水战。

 

在文学界中,针对奥斯丁的评价也自动形成两个阵营。弗吉尼亚·伍尔芙就对奥斯丁的作品十分推崇,她曾毫不吝啬地把奥斯丁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奥斯丁的反对者中最著名的是夏洛特·勃朗特以及马克·吐温。后者曾说:每次读《傲慢与偏见》,我都想把她从坟墓里挖出来,然后用她的胫骨打她的头盖骨。

 

如今,两个阵营的人数仍在不断增加。支持者如耶鲁大学前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他曾专门著书《简·奥斯丁的教育》,详述女作家的6部小说教会他如何获得爱情、友谊以及其他真正重要的东西。反对者如牛津大学教授凯瑟琳·萨瑟兰,在她看来,人们对奥斯丁评价过高,因为从手稿上看,奥斯丁违反语法现象明显。凯瑟琳推断,编辑在加工奥斯丁作品时恐怕下了大工夫

 

同为天才的英国女作家,《简爱》的作者夏洛特·勃朗特却并不喜欢奥斯丁。 

关于奥斯丁的小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即便是简迷也有不同看法:有人将它们视作爱情读本;有人看出女权意识觉醒;有人悟出要有自给自足的精神世界,过平静有尊严的生活。

 

奥斯丁能够打败时光,更关键的或许还在于,她所塑造的人物,如今看来仿佛仍然生活在我们周围。就像卡罗尔·希尔兹所说,她留给我们的,不是一份关于过去某个时代的社会报告,而是对人性睿智而令人信服的解读。她笔下的男男女女,诉说着自己的渴望,也阐释着那些妨碍自己获得平静和满足的障碍。今天,他们的渴望,如同两百年前她第一次赋予他们生命时一样,依旧旺盛如初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第492期


富有人情温度的博客写作

美丽宛如多重的相遇

不经意竟闯入鲁迅的故乡


浏览(3479)
thumb_up(9)
评论(4)
  • 当前共有4条评论
  • Serena藕花深处

    同意林子丹的看法!骄傲却能反思和忏悔,并能感激指出的人,这是最难的。 现代人还有多少是把性情的完美高贵作为人生一大目标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林子丹

    奥斯丁能够打败时光,靠的是她抓住了人性的要害,骄傲是七宗罪中的首罪,无人能够避免。

    屏蔽 举报回复
  • Serena藕花深处

    大爱奥斯丁!而且, 觉得她挺美啊, 优雅聪慧的美, 当然不能跟演员比啦!

    95版傲慢与偏见是名著改编的典范, 高雅与世俗结合得刚刚好。

    屏蔽 举报回复
  • 秋念11

    欢乐颂で敌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