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施浙甯

注册日期:2010-02-07
访问总量:747558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惨胜如败:斯大林的战争神话 我们都上当了


发表时间:+-

惨胜如败:斯大林的战争神话 我们都上当了

阿波罗新闻网 2017-06-10 12:43 讯】

作者:张明扬

http://www.aboluowang.com/2017/0610/943312.html

默认

整整70年前,德军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苏军包围圈中全军覆没,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二战转折点。但有意无意被忽略的是,斯大林格勒远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胜利”。从第六集团军1942年11月19日被围到1943年2月2日被歼,“胜方”苏军伤亡高达50万人,而“败方”第六集团军不过才被歼灭了24万人。要知道,这可是苏军动用了110万兵力才取得的重大战果。据索科洛夫的考证,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前后推出的那些“英雄典型”,悉数属于“文学神话”。

《斯大林的二战奇幻漂流》大约可以这样开头:“好了,斯大林先生”,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不耐烦地用他的烟斗敲了敲会议桌,“我很喜欢你的红军天下无敌,苏维埃战时体制世上无双,贵国人民众志成城,单枪匹马打败希特勒的传奇故事,这些我都会回去告诉我那些愚蠢的内阁大臣们。可是,现在这里没有外人,你可以讲一些不把我和罗斯福当成笨蛋的靠谱故事么?”

丘吉尔一定会很失望,一直到今天,斯大林还在“奇幻的漂流”,苏德战争在苏联历史文献中还是一个“最大的历史神话”。可是,比丘吉尔幸运的是,我们可以看到索科洛夫的《二战秘密档案》和戴维?格兰斯的《巨人的碰撞》,当然,那些德军将帅回忆录也可以看看,他们虽然多少也在玩“虽败犹荣”的把戏,但与苏联官方神话相比一定算是史记级的信史了。

红军天下无敌?

整整70年前,德军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苏军包围圈中全军覆没,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二战转折点。但有意无意被忽略的是,斯大林格勒远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胜利”。从第六集团军1942年11月19日被围到1943年2月2日被歼,“胜方”苏军伤亡高达50万人,而“败方”第六集团军不过才被歼灭了24万人。要知道,这可是苏军动用了110万兵力才取得的重大战果。据索科洛夫的考证,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前后推出的那些“英雄典型”,悉数属于“文学神话”,

而在号称苏军完胜的苏德战争最大战役——库尔斯克战役中,水分就更加离谱了。首先,这是40万德军进攻150万苏军;其次,按照苏联《卫国战争简史》的说法,德军在此役中伤亡高达50万人,“整个世界都在为红军的优势而折服”,而事实上呢,按照当下一些“解密史料”的说法,苏军的伤亡至少为德军三倍,“俄奸”索科洛夫的版本更夸张:七比一,苏军伤亡167万,德军为36万。

请注意,以上两战还是公认的苏军胜仗,如果回到苏德战争前期的那些苏军大溃败,双方的损失数据的差距更是难以想象。一个最有阐释性的数据是,苏军在战争期间被俘接近600万人,光1941年那小半年就有390万人,基辅战役更是夸张到被俘60万人。

按照“亲苏联”的《巨人的碰撞》统计,苏军在战争中共损失了2900多万人,但德军也有900万人,大约是三点几比一;《二战秘密档案》的版本就抓眼球多了:苏军死亡人数2600万,德军则为260万,十比一!而苏联官方数据中阵亡人数仅为900万不到……

苏军在前期一些战役中的损失是德军的一百多倍,甚至在最后一战柏林战役中还出现了两个德军机枪手撂倒苏军600多人的惊人纪录,而两个德军只死了一人,另外一人已经疯了——被自己的杀人战绩吓疯了。

索科洛夫最大逆不道的是,竟然在书中“黑”了战神朱可夫一把。他引用另一位苏联元帅的话说:“朱可夫必须要有比敌人多5到6倍的兵力……他根本就不会打仗,他如今的显赫地位是用无数鲜血换来的。”我看,这句话也适用于斯大林,适用于几乎所有的苏军高级将领。

苏联单挑希特勒?

然而,无论以上苏军的损失数字如何的惊人,斯大林如何“装修”战争数据,苏军是苏德战争的最后胜利者是没有疑问的。

因此,更有意义的发问应是——苏联真的是像宣传的那样,靠一己之力击败德国的么?

中共在国共内战中的一大神话是“小米加步枪”,这早就被杨奎松先生给戳破了——苏联曾在东北提供了足以改变战争进程的大量军事援助。在这个神话中“被遮蔽”的苏联在二战中却创造了一个更大的神话:英美在战争期间给予的援助微不足道,苏联是靠单挑赢了德国。按照苏联官方的说法,英美的军事援助至多占苏联军事产量的4%而已。

而在上述两本书的作者看来,西方的援助却是苏联能够继续战争的决定性因素。要知道,在1942年之时,丧失了大量军工生产能力的斯大林就好比一个差点输掉底裤的赌徒。

在战争期间,英美租借法案提供了一万八千架飞机,占苏联生产总量的30%;给的坦克占苏联产量的四分之一;英美给的航空汽油是苏联产量的1.4倍;苏联在战时的铁路运输基本依靠英美,一半的铁路铁轨是英美给的,90%的电气机车和货车车厢也是英美给的;一半以上的摩托车是美国给的;80%以上的铜是美国给的;33万吨铝是西方给的,是苏联产量的1.25倍;一半以上的火药是英美给的;还有3400万件军服,1400万双靴子,420万吨食物。最具战略意义的援助可能算是高达45万辆的军用卡车,战争结束时苏军三分之二的卡车是英美制造。没有这些卡车,苏军的每一次攻势可能在完成突破后即告暂停。

最可笑的是,斯大林竟然还在1943年厚着脸皮向美国索要核裂变材料搞核工程,当然,罗斯福不傻。

除了给钱给物之外,英美即使在1944年诺曼底登陆之前也没有如斯大林认为的那样在一旁看热闹。苏联基本上算是倾全国之力与德国一战,亚洲那边基本算不设防,西伯利亚的精锐大多都抽调回了欧洲,不是他们,莫斯科在1941年就丢掉了。

而德国呢,除了隆美尔在非洲的冒险算“自找”之外,神经过敏的希特勒在西线也长期保持着上百万的军队防范英美。在空中战场上,英美更是完全意义上的主力军,1943年英美空军开始对德国长年进行动辄上千架的大规模战略空袭,到1944年将德国的汽油生产基本炸停。从1943年开始,德国空军在西线的损失便一直超过东线,德国空军等于在用一小半的力量对付庞大却战斗力平平的苏联空军。

至于德国海军,水上舰队在俾斯麦号被击沉后基本闭门不出,潜艇战则是一心一意在和英美玩猫抓老鼠。可以说,苏联海军基本没和德国海军打过大交道,更何况,制造潜艇消耗了德国大量本可用于进攻苏联的军工生产能力。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苏联单挑希特勒的说法仅仅是“宣传”而已。粗略估计,苏军至多牵制了80%的德国陆军(诺曼底之后大约只有60%),50%的德国空军,和可以忽略不计的德国海军。

苏联人民众志成城?

最后谈谈苏联的“带路党”吧。如果说一定有众志成城的话,“带路党”也算是吧。

事实上,战争一爆发,用索科洛夫的话来说,刚刚被迫合并的波罗的海三国居民,乌克兰西部和白俄罗斯西部的居民,“从一开始就把德国军队看成是自己的救星”。波罗的海三国的“苏军”相当一部分更是直接就调转枪头投奔了德军。

斯大林在这里得狠狠地感谢希特勒同志。虽说希特勒一开始也想到了利用意识形态和民族矛盾做文章,以推动苏联内部的内部崩溃,但这位种族主义者在实践中却基本将苏联“各阶级,各民族”一视同仁的看作“劣等民族”,统一战线这张好牌基本被他打臭了,反而被斯大林在战争中利用成大搞“爱国主义”的活教材。

不过,即使是希特勒的“臭牌”也招来不少带路党。在战争最初几周俘虏的苏军中,就有大量俘虏要求加入德军充当“志愿者”,到了1943年春天,他们的人数已超过了一百万。连一些德国将军也承认,如果没有这些志愿者,德军根本无法解决复杂的交通和后勤问题。

在这些“志愿者”中,不乏苏军的高级将领。曾对保卫莫斯科贡献甚大的卢金中将在被俘后便联合其他几位苏军将领,主动“谏言”德军要求建立“独立的”俄罗斯反政府武装,向“可恶的布尔什维克制度”发起进攻,“虽然拥护所谓的‘敌人’,好像是投奔了他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背叛了祖国,而是远离了那种制度”。然后,德国人大脑短路的拒绝了这个建议。

索科洛夫在书中专辟一个章节写到了带路党的领袖——一手创建了“俄罗斯解放军”的弗拉索夫将军,将他称为“叛变的‘爱国者’”。弗拉索夫在1942年底发布了《告红军指战员书》,宣称布尔什维克为“俄罗斯人民的敌人”,号召大家起来消灭“恐怖和强权的制度”,还打算消灭集体农庄,把土地还给农民,许诺释放所有政治犯。

无疑,弗拉索夫和他的带路党们后来成为斯大林杀之而后快的眼中钉,这应该都算是政治犯吧。即使当“俄罗斯解放军”成员在战争结束时纷纷主动向英美盟军投降之后,很多人还是千方百计的被斯大林“引渡”了回来,甚至这还成为了波茨坦会议中的一项议题。

吊诡的是,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俄罗斯解放军”的参与者们被塑造成为了与布尔什维克主义进行斗争的“思想斗士”。

这种说法至少在某一方面是说得通的。相当一部分“志愿者”的投敌原因完全是“思想洗礼式”的:铮铮铁骨在德国的“先进生活”面前彻底崩溃了。据一位从德国“访问归来”的志愿者在《志愿军报》上的自述说:“为了能过上德国工人们所过的这种生活,是值得进行斗争的;为了让我们的祖国的人民也过上这样的生活,是值得流血的”(《二战秘密档案》,204页)。大约这应该算是崇高的。

另一位在被俘后宁死不屈,拒绝泄露一切军事机密的苏联军官后来也成为了一位“思想斗士”。这位军官在1942的冬天被带到了柏林,一次参观回来以后,他“要了纸张和铅笔,一连几天不停地写下了自己对苏维埃政权的失望之情,还写了苏联人民可怕的生活环境,以及苏维埃政权愚弄自己人民的那些谎言”。(同上)

这又是一个以为别人是水深火热的故事。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白梅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www.aboluowang.com/2017/0610/943312.html


浏览(3124)
thumb_up(8)
评论(23)
  • 当前共有23条评论
  • 勵施浙甯

    那些反对惨胜如败观点的家伙,未悉是否知道国民政府败退台湾的历史和中华民国当时的国情?

    这些家伙应是中共之五毛!

    屏蔽 举报回复
  • 柱柱姐

    我不久前为了所谓的六四白宫档案,去了这个网站看了,全是胡说八道!中国人民经受了巨大牺牲的抗日战争也是惨胜。

    屏蔽 举报回复
  • 白熊的博客

    什么“ 惨胜如败 ”?胜就是胜,败就是败!难道作者想说惨败如胜吗?

    屏蔽 举报回复
  • 西岸

    这样对比一下好了,当年薛岳率领50万国军,在长沙会战中挡住了七万日军的进攻,使得日军没有能实现战略目的,被西方媒体称作二战中唯一的曙光。而以后的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结果是扭转了欧洲战场的战局,意义和作用应该比长沙会战更大的,因为从此德国开始走下坡路(长沙会战后日军在中国并没有受到决定性的打击)。

    难道斯大林格勒战役不论意义还是作用上比不上长沙会战?

    屏蔽 举报回复
  • gmuoruo

    华三俄杂还真收藏了不少斯大林的记念品啊!

    但你知道,邱吉尔送剑时,还拍了斯大林的头:有英美在,你不用怕?

    你们俄杂可不是邱吉尔:

    屏蔽 举报回复
  • 南大街哦哦 回复 华山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46年3月5日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市的威斯敏斯特学院所发表的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中:

    “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

    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仅落入苏联影响之下,

    而且已受到莫斯科日益加强的控制。"

    屏蔽 举报回复
  • 南大街哦哦 回复 华山

    俄杂:你解释解释苏联与日本于1941年4月13日签订的在战争中相互保证中立的条约吧?你再怎么涂鸦,你还能把你斯大林爷爷描成不是人渣吗?!

    屏蔽 举报回复
  • 勵施浙甯

    中共在抗日戰爭時做了些什麼?請閱讀這兩篇文章:

    日本学者揭毛泽东勾结日军专著中文版面世 

    https://www.voachinese.com/a/japanese-scholar-book-uncovers-the-truth-of-anti-war-20160623/3388625.html

    日新书曝中共勾结日军细节 毛泽东曾出卖项英 图

    http://www.aboluowang.com/2016/0620/757515.htm

    ----------------------------------------------------------

    妖魔貓不是被中共吹噓為胸中自有百萬雄兵嗎?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山

    这假台巴子与蛾子只要一提到法西斯希特勒惨败于苏联红军,结果死于红军炮火之下,就如丧考妣。两位“希杂”,历史已经如此,你丫哭丧是哭不回希特勒的。

    下面给你看这把“斯大林格勒之剑”,那是丘吉尔特地打造给斯大林的礼物。在战火粉飞,全世界浴血奋战,以生命与鲜血抗击法西斯的1943年,在德黑兰会议上代表英国国王赠送给斯大林格勒公民的。

    剑身分别用英语、俄语镌刻有“致有钢铁般意志的斯大林格勒公民——乔治六世国王以怀有崇高敬意的英国人民的名义敬赠”;装饰有银质镀金的皇室盾章、王冠、徽记以及五道银质饰物,以及三颗红宝石制成的五角星。

    丘吉尔赠送时演讲的内容为“我受命赠送这把表示英国人民敬意的荣誉之剑(I am commanded to present this sword of honor as a token of homage of the British people)”。罗斯福的评价是:他竖起宝剑,说:“他们有着真正的钢铁般的意志。”

    G日杂,蛾子要不要骂丘吉尔与罗斯福为俄杂?

    屏蔽 举报回复
  • 羊市大街

    作者知道不知到国军对日军的阵亡比例是6:1?至于带路党,中国好像不缺吧,多少国军成建制地调转枪口当了皇协军?至少有200万。地道战里都说,来了一百多鬼子,二百多伪军,带路者比敌军都多。别老说别人,说说自己吧。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