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鸥

注册日期:2012-04-12
访问总量:24202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蔡英文说了“九二共识”又如何?


发表时间:+-

520将近,各方都紧盯蔡英文会否在就职典礼上说出”九二共识”。问题在于,蔡英文说出“九二共识”又如何?更何况她也不会说。

台湾与大陆的渐行渐远已经成为定局,这个定局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但是有一个原因往往被忽视了,这就是民族主义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下的活跃现象。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整合出现一个明显的背离。一方面是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共同市场的形成,各国的经济主权越来越弱化,比如各类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一国的经济主权越来越受其他国家的影响和限制;另一方面,各国的政治主权却反而越来越强化,其主要原因是民族主义的抬头,这并非只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如日本的国家“正常化”,欧盟在政治上越来越难以发出统一的声音,以及美国越来越明显的“孤立主义”倾向等。

在这个国际大背景下,台湾作为一个事实上独立的政治主体,民众的独立倾向实际上也是一种民族主义的自然反映。蔡英文说,台湾的年轻一代具有“天然独”的思想,实际上岂止是台湾,放眼全球,从英国的苏格兰,到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一直到中国的香港,只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条件,年轻一代对独立的追求往往比父辈们更强烈。

人类确实是个天然的矛盾体,生活在共同市场下,与他人在社会经济上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反而使个人更加注重自身的自主性,从而为从追求个体的自主性,到追求一定范围内群体的自主性,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这也许构成上述全球范围内政经分离现象的心理学基础。

如果这个心理基础成立,则不管未来大陆如何“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湾走向独立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内生于台湾年轻新世代群体的心中,有时甚至与国家、民族等宏大价值无关,而是反映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最本真需求。

为什么“太阳花运动”中的年轻群体会如此不顾一切?其中的许多人甚至连“两岸服贸协议”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逢中必反”的民粹标签能够完全反映这群年轻人的心理状态吗?未必。他们真正反对的是外界对自身的束缚,当遇到两岸关系这个宏大的社会命题时,反对的对象则自然转向对岸,这个庞然大物对弱小的“我岛”的约束,因为对个体的束缚往往来自于群体,而台湾这个小群体则明显束缚于大陆这个更大的群体。所谓台湾的“悲情”,只是芸芸众生中,个体的无力感在国家定位问题上的折射而已。

在这种社会心理状态下,与其说是民进党在挑动台湾民众的独立倾向,还不如说是民进党在顺应台湾民众的独立倾向。如果没有一个外力来压制这种“天然独”的心理需求,则其就像种子生发于大地,迟早根深叶茂,不可逆转,这个外力,在全球其他地方是“国家”这个利维坦巨物,但偏偏台湾是个国家定位模糊的地方,而大陆却越来越被视为异族。在关于“九二共识”的问题上,蔡英文反复提到“台湾的新民意”,与一般舆论观察不同,笔者认为,这并非是蔡的应付之语,而是说出了台湾新的社会政治现实。

蔡英文说了“九二共识”又如何?这根本改变不了台湾慢慢走向独立的趋势。台湾的“新民意”迟早得撞上大陆的民意,这是一座体量比台湾大无数倍,历史悲情比台湾更深厚、更久远的火山。如果说,台湾的“天然独”们还抱有一个对自己的国家从无到有的浪漫情怀,那么大陆的民众面对从曾经拥有到慢慢失去的切肤之痛,又会如何?

历史的悲剧已经在无声无息中写就了,也许当悲剧发生后,人们茫然回顾,都不知道是何时铸成这个大错。

浏览(3026)
thumb_up(14)
评论(14)
  • 当前共有14条评论
  • 右撇子
    博主,本人有一个评论,因为篇幅太长,无法在这发表,只好另开博文,请做参考。评论链接在这:http://blog.creaders.net/u/7046/201605/256270.html
    屏蔽 举报回复
  • 溪谷闲人
    缺乏最起码的政治常识。请问:“习近平不提九二共识又如何?”美国不反对“共产主义”又如何?习近平把党章宪法中的共产主义去掉又如何?
    屏蔽 举报回复
  • 阿妞不牛 回复 一沙鸥
    非常赞成你这个见解分析:另一点是台湾与大陆渐行渐远的判断,只要对比2000年以来台湾关于独立的民调,就可发现独立倾向的比例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而20008年至今是国民党马英九执政,大陆与台湾的经贸关系空前紧密,但台湾民众的独立倾向不降反升,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因此,大陆与台湾利益关系的捆绑和统一倾向不是正相关关系,而是一种背离关系,台独已经上升为台湾大部分民众精神需求的层次,这是我对台独走向已经不可逆转的一个判断依据,当这种走向积累到一定程度,其结局就是战争。
    屏蔽 举报回复
  • log_in

    台湾岛民心态上离大陆越来越远,台独倾向越来越明显,与台湾统治者的宣传,或曰对老百姓,特别是青少年的反复洗脑有密切关系。中小学教科书的去中国化,从李登辉时代就开始,陈水扁时代更近一步去中国化,到现在已经20年了。马英九执政这8年,除了增强两岸经贸关系以外,在教科书问题上无所作为,并没有努力扭转台湾社会的去中国化趋势。这是马英九执政的最大失败。其实这20年是台湾关键的20年,接连两个台独领导人,李登辉陈水扁掌权,加上马英九的无能,断送了台海的和平前景。

    屏蔽 举报回复
  • 一沙鸥

    欢迎西岸兄来访。你的评论言之成理,我一直认为观点之争无所谓对错,只有对事实的辨析,所以任何人对某事的观点,只要没有基本的事实和逻辑错误,我都是尊重的。

    有两点商榷,一是您提到的台湾民粹问题,民粹实际上不是一个规范的学术概念,因为它带有强烈的贬义倾向,而学术是中性的,我认为台独的民粹表现只是一种形式,而非原因,原因在于台湾民众越来越主流的独立倾向,当某些人士把这种独立倾向表现的激进和极端,比如说“逢中必反”,胡乱抹红,或者是不计后果的急独行为,这可称之为民粹。

    另一点是台湾与大陆渐行渐远的判断,只要对比2000年以来台湾关于独立的民调,就可发现独立倾向的比例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而20008年至今是国民党马英九执政,大陆与台湾的经贸关系空前紧密,但台湾民众的独立倾向不降反升,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因此,大陆与台湾利益关系的捆绑和统一倾向不是正相关关系,而是一种背离关系,台独已经上升为台湾大部分民众精神需求的层次,这是我对台独走向已经不可逆转的一个判断依据,当这种走向积累到一定程度,其结局就是战争。

    屏蔽 举报回复
  • 西岸

    在这个问题上,说与不说导致的结局是很不同的,因为这是社会政治的特点决定的。

    社会政治有一个术语叫民粹主义,看上去是社会首脑利用社会情绪来行事,所谓顺应民意,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更可能是反过来的,即社会精英引导社会情绪,中国人应该对文革的兴起不陌生。

    这里是利用了人们的perception的概念,当社会精英默许什么的时候,社会民众的perception是上面肯定有预案,对最坏的情形有解决方法,所以放开干不会有成本,从而形成民粹主义的出现,但实际情况是这个假设前提很可能是不存在的。而对于精英来讲,只要制造了这个情形,任何反对的成本就增高,因为民意不可违,形成自己代表民意的客观事实。

    如果反对的一方一定要反击这种民粹现象,那么不论精英还是民众都是卢瑟,而反对的一方也付出相对大的代价。这种利用perception来实现民粹主义的现象是基于赌博心理,通过增大对方成本的方式来赌。

    而如果从一开始就不存在精英默许的现象,那么民众的成本就自然增高,那么出现民粹主义的可能性就降低。

    所以,不在于你怎么想,而是在于你怎么做,因为人类对事物做选择是基于成本的。

    当然,计算成本的方式很可能不一样,一方认为成本会很大的事情,在另一方可能不在乎,因为对成本的概念不同。

    这就是台湾方面的误判,不论精英还是社会。

    从台独势力来讲,当然知道自己是没有军事资源的,包括美国也是靠不住的,否则早就宣布独立了。但通过台湾“民意”来操作,对内是鼓劲壮胆的概念,对外是增加大陆成本的概念。但是不是客观上导致大陆成本增加,解释权就不在台湾了,任何大陆政府,不论什么体制,都绕不过“国家文明”这个概念,都是不可能在非动乱羸弱时期丢失国土的,比如当年老蒋始终不承认外蒙独立,也是基于这个原则,否则失去执政的合法性。

    至于台湾与大陆渐行渐远,取决于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存度的高低,如果依存度逐渐增加,则不可能渐远,否则台湾社会的生存成本就增加。也许台湾有人不在乎,但不会是所有人不在乎,而到了一定程度,台湾内部的民意会转变,这种例子世界上并不少。

    屏蔽 举报回复
  • 一沙鸥
    阿妞理解正确,老施还是那样矫情,我理解台湾的新民意内生于台湾的新世代内心中,但是大陆的民意何尝不是同样如此?无论站在纷争的那一方,都是合理的,否则,人类的纷争和仇恨从何而来?另,为什么我没法点对点逐个回复?就像阿妞回复老施那样。这个博客面板真让人头疼。
    屏蔽 举报回复
  • _5000

    江苏湖北大批高考学生家长集体抗议政府胡作非为。特警冲锋枪对准了高考学生的母亲们!!这么大规模的事件,中文网络居然装聋作哑!借贵宝地发一声。 

    屏蔽 举报回复
  • 阿妞不牛 回复 施化
    俺对沙鸥此文关于悲剧的解读是:如果台湾也出现一个台湾民族主义, 面对大陆的民族主义, 如果在全球化的大框架之下世界都出现民族主义的大反弹,世界将重回二战甚至一战前状态。沙鸥的意思是大陆大民族主义将碾碎台湾的小民族主义。俺同意他的分析,只是不同意他的立场。理性的选择是大陆台湾都在世界体系中共存。
    屏蔽 举报回复
  • 秋念11
    只剩一个字了。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