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印章解读
中国文人文化“琴棋书画”这个书应该是指“书籍”,而“诗书画印”中的书,可能是指“书法”的意思吧?王羲之《兰亭集序》既是书的“序文”又是“书法作品”。下面这三个摹本,在不同的位置上有许多印章。
包括“神龙本”的拓本,有40多枚印章。但是没有一个印章是王羲之自己盖的,而都是由后人收藏、鉴赏时加盖的。
书画作品上在落款处加盖作者印章始于宋代,而王羲之生活在东晋,那时还没有在作品上加盖印章的习惯。通过印章鉴定书画作品真伪、流传途径、时代地域参考非常重要。鉴赏家和收藏家的信誉也能作为一种价值保证。
从上到下有:乾隆:"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古稀天子”、“八征耆念之宝” “太上皇帝”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另外有:赵孟睢⒄悦项印,吴兴、 神品、 还有项子京、鲜于枢、 柯九思、 黄石翁等二十多人章
乾隆皇帝:清高宗,他在有生之年几乎将中国古代所有古书画精品囊括殆尽,他使用的书画鉴藏印记比较多。在历史文物书画珍贵宝藏上,都有他在上面的印章。
上起“神品”“项元汴印”“墨林项季子章”----项元汴(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浙江嘉兴人,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收藏丰富。 当时风雅之士来嘉兴,必访项元汴。项家家资富饶,广收天下书法名画,“极一时之盛”。
项元汴曾获一古琴,上刻“天籁”两字,故将其储藏之所取名“天籁阁、”并镌有“天籁阁”、“项墨林”等印,经其所藏历代书画珍品,多以“天籁阁”等诸印记识之,往往满纸满幅。项氏以“天籁阁”名传后世。
清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清兵攻破嘉兴府城,其藏品被千夫长汪六水所劫掠,散失殆尽。后有些藏品归于皇宫。现今嘉兴城区建设街道“天籁里”即是以天籁阁命名。
上“吾衍私印”下“布衣道人”元代吾丘衍的印章。这二个印章是属于阴刻印章,印出来显现更多红色,被称为“元朱文印”元文人多用这种印章,是萌发于宋代,至元代吾丘衍、赵孟畛纪瞥绲囊恢址绺瘛Ⅻ/span>
吾丘衍的著作《学古编》,对古印的字体、篆法、格式等作了论述。其中《三十五举》,叙列汉印篆体与印式的纲要,是最早研究印章艺术的专著。不仅如此,吾氏还有“小篆精妙,当代独步,不止秦唐二李间”之美誉。
左起:“赵氏书印”、“赵氏子昂”“赵”“赵孟钣 薄?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8px">松雪斋”
“松雪斋图书印”。
左起“方外司马”“王元章氏”“王冕私印”“会稽佳山水”以上是王冕的印章,王冕(1287一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贫好学,当过牧牛娃,也在僧寺做过工。曾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
会稽韩姓得知十分惊异,收为弟子,遂成通儒。王冕游京都时,作客秘节卿泰不华家。泰不华拟荐以馆职,力辞不就,归隐故里九里山,以卖画为生。朱元璋攻下婺州后,招为谘议参军,未等建立大明,因病卒。
文人真正自己动手刻印,相传始于王冕。王冕以画墨梅名扬天下,作品花密枝繁,笔墨简捷淡雅,气息清新。亦工诗,精篆刻。著有《梅谱》、《竹斋诗集》。
他是用花乳石刻印的篆刻家,花乳石脆软细腻,容易受刀,表现刀法韵昧效果极佳。从而把篆刻创作从写篆到奏刀两个过程用一手来完成,这一印材的发明使治印艺术很快在文人当中普及开来,为以后流派篆刻艺术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同许多大鉴藏家一样,柯九思的收藏用印颇多,主要有“柯九思”、“柯氏敬仲”、“丹丘柯九思章”、“敬仲书印”、“柯氏真赏”、“柯氏秘笈”、“训忠之家”等朱文印,“柯氏私印”、“丹丘生”、“任斋”等白文印,“玉堂柯九思私印”葫芦朱文印。凡钤有柯氏真印的书画作品,一般多为真迹,且相当一部分为精品。
另外还有杨镇印章:“副书府”。杨镇为南宋理宗朝驸马,宋理宗女儿周汉公主的丈夫。
明代书画收藏家王济的印章:“王济鉴赏过物”王济(?—1540)浙江乌镇人。
资料找寻还不完整,但是,通过解读印章,了解执章者的生平历史,我们还可以寻找到文物流传的路径。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