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犹太人
开封犹太人
历史照片
据以色列时报2016年3月1日报道,5名20多岁女性中国开封犹太后裔于2月29日抵达以色列,将作为新移民在这个犹太国家开始新的生活。这5位女性分别是高艺宸、岳婷、李静、李圆和李程锦。她们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一直在当地学习希伯来语和犹太教的知识。她们一到以色列就直奔耶路撒冷哭墙。她们在移民以色列后仍需通过以色列最高拉比法院的正式皈依考试。她们将在“回归以色列”(Shavei Israel)组织的帮助下,到耶路撒冷的Midreshet Nishmat——珍妮.斯科特恩斯坦高级托拉女子研究中心继续学习犹太教。该组织还将支付她们的生活费用,在她们准备皈依期间为她们提供支持。皈依犹太教后,她们将即刻获得以色列国籍。这是七年来开封犹太人首次移民以色列。
2009年10月,7位开封犹太人移民以色列。“回归以色列”组织表示,至今共帮助了19位开封犹太人移民以色列。据悉,开封犹太社区由伊拉克或波斯犹太商人于八或九世纪创建。在明朝(1368—1644)到达鼎盛时期,当时居住在开封的犹太人口可能多达5000人。今天,经过几个世纪的同化和异族通婚,该开封犹太社区称约有几百人还遵守着犹太习俗。
依照犹太人的传统,只有母亲是犹太人,才能判断他是不是一个犹太人。也就是说要是享有回归权的话,必须从他本人的母亲是不是犹太人来判断。因此,从中国的现实来看,(开封犹太人后裔)并不符合犹太人的条件。而且也没有充分的历史档案加以佐证。因此从犹太人的角度看,(开封犹太人后裔)不属于真正的犹太人。因此以色列犹太教权威人士认为,他们需要在相关组织帮助下皈依犹太教,然后回归以色列。
开封犹太人是记录保存最完整的中国犹太社群。中国古代称呼他们为蓝帽回回、术忽回回等。称他们为蓝帽回回是因为他们有些习俗和回民相似,但又不是回民。不过差不多100年前这个犹太社区已瓦解。根据历史记载,这个犹太人社群及一个犹太会堂在开封,至少自12世纪的宋朝生活至19世纪晚期。有些报告认为,他们事实上自9世纪晚期就开始定居于开封。
他们在开封自称“一赐乐业”教徒,此称号乃由金世宗完颜褎封赐,亦有人认为是以色列(Israel)的音译。而周围的中国百姓出于对其宗教了解甚少而称其为“挑筋教”,源自宰杀牛羊时,有剔除脚筋这一生活习惯(相传犹太人祖先雅各与天使角力时,大腿扭伤,故以此习俗纪念祖宗)。
尽管有部分习俗和居民外貌而表明杭州、广州、北京、宁夏、泉州、洛阳、敦煌、长安、新疆、西藏等地古代也可推论实有犹太人存在,但是直至目前为止,有据可查且影响最大的唯有开封犹太人。
据推测,开封犹太人的先祖可能来自中亚的波斯可萨汗国,或者途经印度和缅甸北部。在被儒家文化所主导的社会中,这个民族和宗教信仰能持续存在700多年,不只是中国历史上,也是几千年犹太文明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
据记载,犹太人曾向北宋进贡西洋布,深得皇帝欢喜,于是诏其“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意思是让这个族群的犹太人,不单可以留在开封城,更可以继续信奉他们自己的信仰。这份尊重,对这群於当时处於流浪状态的犹太人而言非常重要。因此,他们决定在开封落地生根,亦接受十七个汉人姓氏,分別是李、俺、艾、高、穆、赵、金、周、张、石、黄、李、聂、金、张、左、白。
13世纪意大利旅游者马可?波罗可能听说了犹太人在中国的定居。犹太人在中国的存在,一直不为外界所知,一直到16世纪初利玛窦(Matteo Ricci)偶然遇到了一个开封犹太人。自此开始了欧洲人(主要是传教士)对开封犹太人的研究。
利玛窦于1605年接待了一个声称相信上帝是唯一主宰的年轻的中国犹太人艾田。记录上说当他看到一个基督教图片上的玛利亚和幼年耶稣时,他认为那是利百加(Rebecca)和以扫(Esau)或者雅各(Jacob)。艾田表示他来自开封,那里有许多犹太人居住。利玛窦出于找寻更古老版本《圣经》的目的,委派了一个中国耶稣会士探访了开封;尔后陆续有其他耶稣会士也探访了开封。随后又发现那里的犹太社群有一个犹太会堂—礼拜寺,拥有大量文字材料和经书。其中经书后来多半被西方传教士购走,至今流散世界各地。
除了其历史记载,开封犹太人还有其它显著特征:他们虽然跟中国以外的犹太后裔没有任何联系是孤立地存在,仍然将犹太的传统保留了数百年。不管怎样,他们逐渐被同化了。到了17世纪,这种同化加剧了。结果导致了犹太人信仰和礼仪习俗、社会和语言传统上的改变,同样变化的还有他们开始了与其他民族例如汉、回和满族的大范围的通婚。1642年(崇祯十五年),犹太会堂被李自成所攻取,开封因人为的黄河决口所冲毁。其后虽然幸存的犹太人陆续返回,并重建了会堂,重修了经书,但是社区显然已经元气大伤。而到了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当黄河再次决口时,会堂被拆毁护城,尔后也未能修复。1850年,随着开封犹太社团的最后一个拉比(Rabbi,犹太教神职人员)的去世,教众中不再有人认识希伯来语了,结果犹太宗教生活和犹太人的自身身份识别终结了。
1852年美国的犹太人组织了一个中国犹太人救援委员会旨在帮助开封犹太人重拾犹太教信仰,但由于委员会成立不久后,美国爆发内战,救援委员会的活动因此被迫完全停止,之后也不了了之。
1899年12月,上海徐家汇的罗马天主教耶稣会在开封收购到一批犹太人后裔卖出的希伯来文经卷,这些经卷引起了耶稣会援助开封犹太人的兴趣。1900年5月,中国犹太人援助会在上海成立。1901年,开封犹太人李金诚携子来到上海向中国犹太人援助会介绍了开封犹太后裔社区的情况;1902年3月10日,李金城又带领七名开封犹太人来到上海,中国犹太人援助会帮助他们在上海的犹太人组织中谋到职位,并希望帮助他们恢复犹太教信仰;1903年,中国犹太人援助会正式开始讨论派遣传教团到开封的事宜,但传教团始终没有成行,直到1914年开封犹太社区将犹太会堂的地契出售给加拿大圣公会,中国犹太人援助会看到恢复开封犹太人信仰的希望不复存在,遂停止活动。
开封犹太人接受汉姓后,逐渐地,其后裔分成七姓八家,分别为艾姓、赵姓、张姓、石姓、金姓、高姓和两家李姓。张姓和一家李姓湮没,至今在开封附近共有六姓犹太人后裔居住生活。1987年初的统计数字显示,开封市共居住有犹太人后裔六十六户,159人。其中石姓三十一户,64人;李姓十二户,42人;赵姓两户,11人;艾姓十七户,32人;金姓两户,7人;高姓两户,3人。经过长期的通婚,今日开封犹太人已经基本上被完全同化,体貌特征上已经与汉族等中国主要民族没有太大区别,当然很多人仍然坚持自己的犹太身份识别。
在文化上,开封犹太人后裔汉化彻底,放弃了犹太教的信仰,食物方面的禁忌已无人遵守,食用牛羊肉时“挑筋”的习俗很少有人遵守,各姓犹太人后裔均食用猪肉;在犹太人社群中非常重要的割礼在开封犹太人中早已不复存在并无人知晓;现在的开封犹太人后裔均不了解犹太教教义,大部分人不能分辨摩西、大卫和耶稣,所有开封犹太人均不过犹太传统节日,送神日、接神日、中元节、清明扫墓、祭祖等风俗与汉族无异;有记录显示,开封犹太人中有佛教和其他宗教的信徒,1866年还有一名犹太人后裔皈依佛门法名本道。据学者走访调查,石姓开封犹太人是保存犹太人文化习俗最多的一支,石家在饮食上仍然遵守挑筋的规则,在每年春节石家人均依照犹太逾越节的礼制,用毛笔沾鸡血涂抹门楣,并用白水煮羊肉祭祀祖先;石家要求子孙遵奉十戒和朱子家训,但与其他犹太人后裔一样,石家人对犹太教的基本知识一无所知。
在犹太教和北京看来,人数极少的开封犹太人后裔并非真正的犹太社群。在中国政府看来,开封根本就没有犹太人,因为并不存在中国犹太人。犹太教并非中国官方承认的五大宗教之一,犹太人也不在中国认定的少数民族之列。尽管理由不尽相同,(海外的)正统犹太人也持类似观点。“他们或许是犹太人后裔,但不是犹太人”。
寻找开封犹太人后裔 揭开定居中原历史迷雾:
http://tech.sina.com.cn/d/2006-02-16/0827842562.shtml
有关开封犹太人的图片: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5%BC%80%E5%B0%81%E7%8A%B9%E5%A4%AA%E4%BA%BA&biw=1680&bih=890&tbm=isch&tbo=u&source=univ&sa=X&sqi=2&ved=0ahUKEwjmu-zq0qbLAhXHbiYKHQebDXAQsAQIKA&dpr=1
小笑话:
几个特爱吃中国饭的犹太人到纽约的中国餐馆就餐。他们约了中国朋友一同前往。席间有个犹太人问中国朋友:“你们那里有中国犹太人吗(Chinese Jews)?”因为是很多年前,开封犹太人的事情鲜为人知,中国朋友困惑地说“不清楚”。此刻正好有个当侍者的华人小伙子边上走过便郑重其事地说:“我们没有Chinese juice(Jews),不过有桔子汁(Orange ju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