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简牍

注册日期:2014-07-07
访问总量:176199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慎独自省之朋友圈内不抖机灵(ZT)


发表时间:+-

读微信文章,觉得开篇这段大有意思。反躬自省,似乎也曾这样做过,也会有类似的心态。为人欲求精进,应戒骄慢戾气,沾沾自喜。特摘录于此,自我提醒。

------------------------------------------------------------

昨天上知乎,有人问我:《礼记》中,“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乐,阳气也。昏礼不贺,人之序也”,什么意思?

我不知道。就去查了《十三经注疏》。幽,是深的意思,幽阴,是深思阴柔娴静的道理。音乐容易让人嗨,嗨了,妇人就志意动散了,忘了阴柔和娴静,因此,古人婚礼不用音乐。有人说,不也有安静的音乐吗?其实不是。音乐总归是撩人情绪的。理智的人,到了酒吧和迪厅,也容易意乱情迷,一个人半夜听轻音乐,又容易哀伤思旧。因为搅乱人心,音乐属阳。古人希望婚礼时平和安宁,不受外物激扰。今人则要喜庆些。古人婚礼并不庆祝,婚礼意味着男子成家,女子成妇,中年的父母,就此步入暮年。人世的代序,令人感伤,所以不庆贺。(涨姿势。对《礼记》古文原意的阐释,比如是“音乐属阳”及其扰人心智之类的说法,跟现代人的认知相差较大;婚礼不喜庆,更是难以想象了

我照这个意思,写成帖子作答。发完,看见一个答案,很有意思。大意说,古人婚礼在黄昏,为合乎天时阴阳,不用音乐,太阳即将落山,月亮即将出来,婚姻求的是安稳,所以两姓相结合,法象于阴阳相交而趋于阴性的稳定。道长的答案与其身份相符,应是基于自己的世界观与学问的独立思考结果,好像很能够自圆其说,容易被今人理解和接受)

我读了好几遍,没看明白,这让我联想到街上开周易馆算命的。我就看了他的简介,似乎是道教传人。我觉得有趣,截屏发了朋友圈,说:这位道长很幽默。

朋友圈马上有人回复:道长讲得很有道理。晚上睡觉前,我想看看我的票数是不是升到第一位了,结果一看,又有不少人给道长投了票,比我还多两票。

第二天早上,我醒来想到这事儿,准备再看看。我心想,我是标准答案,难道还比不上信口开河的吗。一骨碌爬起来,准备开电脑,随即警觉,这事不对。

我哪里来的优越感呢?

如果走在大街上,有人问我:老王,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什么意思?我肯定说不上来。我唯一会的,就是回家查《十三经注疏》。查到了,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比别人懂的多。这不很傻吗。就好比,十五位数乘以十五位数,谁都答不出,我回家用计算器算出答案了,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不是自欺欺人吗。不懂一句古文,问题不大。术业有专攻。但凭空认为自己比人博学,又为大家不知道你博学而懊恼,这个心态很糟糕。

学问不在这种地方。孔子进了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孔子从不炫耀自己渊博,他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如果有人问孔子,孔子会告诉他去哪里找,上面写得清清楚楚,以后碰到同样的问题,依然是这个办法。这才是“叩其两端而竭焉”,才是老老实实的态度。我的态度不老实,不把方法告诉人家,只告诉结果,好像我早就知道似的。

孔子讲,“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谁不看注疏就能读懂《十三经》呢?如果有,不是妄人,就是骗子。很多人看起来有知识,其实只是比人家多懂一点点,懂得去哪儿找材料。很多事情说白了,没什么神秘。但很多人为了保持神秘,不说白,好让人家觉得自己有学问。

学问不过是“敏求”,多动手,多跑腿,多虚心请教,就有了。但讲话上,不能敏,要讷。不要人家刚说“三人行”,自己就接“必有我师焉”,这是刷存在感呀。我十分讨厌有些主持人,嘉宾的话刚讲一半,他就接过来,重复一遍。默而识之,心里有数,不说话,就对了。

孔子绝对不会像我那样,觉得人家滑稽就发朋友圈。——这不是闲的吗?对自己的智识和修养,有何帮助呢。但很多人喜欢如此。看一篇文章,一种观点,转到朋友圈,呵呵之。意思是别人都是大白痴,就自己聪明,就自己有品位。

孔子有个弟子,子贡,十分聪明。子贡就喜欢评价人,张三如何,李四如何。孔子听见了就说,赐呀,你很优秀吗?我就没有这个时间呀。赐是子贡的名字。(原文:“宪问篇载: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孔子说话很有水平。他不直接说,赐呀,你这样做不对。他只是提醒子贡,要时刻留意自己,有没有办法变得更好一点。做一件事,如果自己没长进,又帮不了别人,不是浪费生命吗?

-- 节选自王路《孔子为什么不说人坏话?》

浏览(1271)
thumb_up(4)
评论(6)
  • 当前共有6条评论
  • 读思享
    多谢芹泥!

    多谢牧人!

    笑哈哈:回帖不及时,请多多见谅!这里是我的一个别院,平时不发帖就很少过来。谢谢你的长篇评论!看得出笑博是一个讲求人品,注重自身修养的人。

    说到儒家思想对中国人,中国文化和国家兴衰的功过影响,这话实在太长了。我觉得要准确评价这些,不能忘记儒家思想所植根的中国是一个缺乏宗教传统与信仰的国家。比如儒家讲修齐治平,由己及人,到社会天下;但是由于缺乏宗教神的力量和内省的必须,人们的社会化倾向,使得人很容易忽视了自我的修为,而随意对别人在个体与社会层面进行判断与苛责。转贴的这篇文章,其实还有下半部,专门讲这个问题。待我有空贴出来。
    屏蔽 举报回复
  • lone-shepherd
    这个太文雅,说两句题外的。
    牧人用微信,主要的驱动力是跟国内的家人朋友的距离拉近了:谁谁又有什么变化、添丁生子、含饴弄孙、新的业余爱好、最近的旅行。第二是跟亲友们交流讨论一些社会现象。
    这些都有,但是更多的是心灵鸡汤,看得多了牧人一看到就想吐;第二多的是乱七八糟的养生。实在受不了牧人就只能暂时屏蔽一些,然后定期解封集中学习 LOL。
    屏蔽 举报回复
  • 笑哈哈
    也来顶一顶博主的这个转贴.
    窃以为,孔子的一些思想,是普世的.个人的修为,不仅西方人讲,我们东方的,几千年来,只要是正常人,都在讲.无非是,知识人除了自身修为,还要以此来齐家,来治国.升斗小民,没那能力,但也指望父慈子孝,小日子过安稳咯.哪个正常人,想要自己的家人"不礼不义不廉不耻不诚不信"呢.哪怕就是个土匪,他也希望他的儿女对他讲个礼貌,不对他七拐八骗吧?
    以儒教的那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来对孔夫子大举批判之鞭,其实是非常偏颇的.这就同倒洗澡水而将健康美丽的婴儿一同泼掉一般.我看过一篇文章,好像是胡平写的.他说五四之后,更甚者是49年后,反孔反孔,其实是将儒家那些精华部分全都砍去,而将糟粕全然继承且大力发展.
    深以为然.
    一个社会人,若不懂得自身的修为,那同动物有何区别呢?
    "享受读,思的快乐 ",多有意义的名字!
    屏蔽 举报回复
  • 芹泥
    当然,周礼对华夏民族脱离荒昧蛮夷、建立礼乐之邦起着绝对性作用。 那些体现文明的意识、个人的修养,道德规范等等便是在那时形成。
    屏蔽 举报回复
  • 读思享
    芹泥:这篇文章让我有所悟,是贴来给自己提醒的,并跟MM这样的有缘者分享,喜欢就好,置顶不置顶的实不相干。以玩微信朋友圈为情景角度,还有不少浮躁的东西可以自省,比如计较别人点赞。我们接受了很多西方思想和思维方法,然而从个人修为角度,我认为儒家还真是有很多特别精当的地方。
    屏蔽 举报回复
  • 芹泥
    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希望能够置顶。 

    虽然是网络时代,但整天对着别人评头论足,还时不时高高在上地把自己琐碎、猥琐、低俗的思想语言展示给大家,无聊、无趣、无益,对人对己都是浪费时间。

    谢谢海天MM转载这篇文章。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