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

注册日期:2012-04-28
访问总量:142725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我的藏品:饮具(四)珐琅器(图文)


发表时间:+-

自己一直想收藏一套景泰蓝老茶具,可多年寻觅未有其果,这几件茶具不成套,但都还小巧耐看。

景泰蓝,又名掐丝珐琅,今天的我们可能认为它们是我们传统的艺术品,是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其实它不是,它是一个外来品种,一个外来的文化。这种掐丝珐琅技术大约于13世纪末经阿拉伯传入中国的。它以青铜为胎,将铜丝根据设计掐成各种图案,然后用镊子将其粘在铜胎上,再用各种珐琅质(一种釉)涂成花纹后烧结打磨而成。其工艺极其繁缛,是工艺美术行业中最为复杂的一种工艺。景泰蓝造型优美,图案华丽,色彩鲜艳,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

与其他外来的东西一样,一旦进入中国,它就一定要有一个中国的名字,于是他们被称为“珐琅”,其实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洋味”,一听就不是中国特产。“珐琅”在元代就进入了中国,当时并没有多少人喜爱。当时的人们并不认同“珐琅”这种艺术品种,是源于那时候的文人认知,当时的文人们认为这东西太花哨了,不含蓄,比如说汉民族的文人喜欢梅花,那还得是枯梅,一个树枝上就那么一朵两朵的,最好还得是半开不开要死不活的才合口味。所以对“珐琅”这种穿红着绿,五色乱目的外来玩艺不感兴趣,评价也一直不高。曹昭(元末明初人,著有《格古要论》三卷,囊括古铜器,书画,碑刻,法帖,古砚,古琴,陶瓷,漆器,织锦和各种杂件)就曾经说过:这东西五颜六色,太俗!文人的清供里没有这东西,文人不玩,自然要影响大众口味。

直到明景泰年间,由于景泰帝对掐丝珐琅的偏爱,皇家的重视,它才开始发扬光大,声名鹊起,使它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非常通俗易懂,又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说来也有些奇怪,在中国的古代工艺品中,绝大部分都是官民共享的:瓷器,有官窑也有民窑;玉器,宫廷和民间都有制作。而景泰蓝这种独特的艺术品种,自从明初工艺成熟后到清末同光中兴之前一直是宫廷独享专用,没有走入民间。 直至晚清破落的皇宫贵族们由于皇粮短缺,不得不将皇帝赏赐的景泰蓝拿到市场变卖养家糊口,这东西才得以亮相民间,而曾是皇家奴仆的景泰蓝工匠们,也由于皇家不再使唤而纷纷回到民间建厂建商号制造销售景泰蓝。那时候北京,扬州,广州这些地方才开始有了一些生产景泰蓝的字号,被宫廷垄断多年的掐丝珐琅技艺终于揭开了它们神秘的面纱。

清末民初的景泰蓝,它的特征,我们今天看来非常明显,由于铜的稀缺,所以它的胎(景泰蓝是以铜为胎)一般都非常薄。材料及工艺精细程度虽不能与明代及清乾隆时期相比,但在某些方面的确也有进步。比如说掐丝就要比明及清乾隆细,用功以弥补材料上的不足。由于胎薄,所以晚清民国制作的这些景泰蓝上手非常轻。

我这几件茶具不成套,应该是清末民国时的物件,均以传统的四季花卉作装饰,各式花儿伸腰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蓝色的,绿色的,紫色的……,五彩缤纷。这除了茶叶罐上手轻薄,其余几件用料还算足。尤其喜欢那件盖碗和糖罐,做工精巧可人。清末民初的景泰蓝不太贵,几十刀就能买到器形优美,掐丝精美的物件,只要遇见自己中意的,价格又合适就愿意买上一两件玩玩。

相关博文:

 我的藏品:饮具(一)锡器(图文)

 我的藏品: 饮具(二)广彩(图文

 我的藏品:饮具(三)漆器(图文)

景泰蓝老茶具:

IMG_0211.JPG

茶壶

IMG_4504.JPG

盖碗和糖罐

IMG_4473.JPG

IMG_0212.JPG

托盘

IMG_4518.JPG

茶叶罐

IMG_0204.JPG



浏览(5974)
thumb_up(18)
评论(20)
  • 当前共有20条评论
  • 幸福剧团

    功夫深啊

    屏蔽 举报回复
  • 小思
    祝华蓥心情愉快,新年快乐,合家幸福,健康长寿!新年多出好文,给大家伙有玩有谈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云乡君好,我最喜欢的除了瓷器就是这景泰蓝了,手里也有几件看着还顺眼的玩艺儿。景泰蓝的笔我也有一支,是原珠笔,写不出了,但保存状况很好,年份不长,是当年中国送外国外交人员的礼物,连盒子都完好。
    周末愉快!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冬儿好,我是喜欢收些老物件,但真正好的东西不多,收藏到了一定的时候,有些东西就不再有吸引力了,慢慢的也想尽量找些自己认为好的,正在努力,看缘分吧。
    瓷瓶这些装饰件还是要摆出来的,有些绣品也放相框挂墙上哈,但更多的那些不靠譜的就扔地下室角落里了,先生正张罗着明年在Garage Sale里卖呢,一边收拾还一边发泄不满,落埋怨呢!呵呵。
    屏蔽 举报回复
  • 云乡客
    个人偏爱素雅简约的家具和器皿,唯独不抗拒景泰蓝的重彩。以前用笔的机会多,还曾经在北京买过一支景泰蓝的笔,做工精细,拿在手上沉甸甸,很有感觉。
    屏蔽 举报回复
  • 老冬儿
    在华蓥这儿来学习学习再学习, 收藏是高深的学问。
    问个傻问题,你家的藏品平时是收在柜子里还是摆出来,好像你有很多收藏哎。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雨露是稀客了,见到你就是高兴。
    其实景泰蓝工艺经过多次改进,真的已经是中国的独特工艺了,景泰蓝工艺极其复杂,但奇怪的是它们的市场价值还不如同年代的瓷器高,所以我觉得指不定它们还很有升值的空间,尤其是做工精美的,保存完好的又有年份的东西,雨露有兴趣就收几件?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瑾子好,谢谢瑾子鼓励,我也就是没事时玩玩消磨点子时间哈。记得瑾子MM喜欢玉石,我也挺喜欢,也藏有几块,啥时咱们来写上一段。这段时间花了很多功夫学习清三代瓷器,所以也没顾上其它的。
    祝愉快!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问好,当劳君,好久不见了,躲那去了?本来还想给你留过QQH,看你有没有兴趣去海外收藏网看看,我最近有时也在那儿玩玩,你只要敲海外收藏几个字就能找到,中文拼音都行。那个网是文学城几个爱好者弄起来的,有几个部分还是不错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谢谢雪草MM谬赞哈,我家孩子大了,又在外地工作,家中“空巢”也好几年了,除了上班也没啥事,就自己给自己找乐吧,这些玩艺也不值啥银子,但挺有趣。前几天看了芨芨草君那篇《雪草茶馆论衣装》,笑翻了,虽然没进来搅和,但你们几个的文章是必看的。
    祝愉快!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