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

注册日期:2012-04-28
访问总量:142725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我的藏品:饮具(一)锡器


发表时间:+-

不知道从何时喜欢上了喝茶,其实,最早更喜欢咖啡,尤其是一边读书,一边工作那几年,每天必须喝几杯咖啡,嘿,那叫一个提神!但后来因为听说喝茶可减肥,还可以抗癌啥的,也就开始喝茶了。开始的时候是为了喝茶而喝茶,没有想到后来竟然上瘾了。喜欢喝茶,所以也喜欢各种茶具,见过各式各样的精美茶具:紫砂,瓷器,金属器,玉器,漆器,景泰蓝等等,简直是不可枚举,百花齐放,千姿万态。

在咱们四川,茶具是成套的的:贮茶,沏茶,饮茶的茶具成套;盏、盖、托成套。人们喜用瓷器“盖碗茶”,即口大底小的有盖的小茶碗,下面还有个小茶托,用的是铜茶壶,用这茶具泡成的茶,色,香,味,形俱属上乘,那是“正宗的川味”。

茶与茶具的关系很是如切,好茶必须用好的茶具泡饮,才能相得益彰。茶具的优 劣,对茶汤的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所以茶具既是实用品,又是观赏品,同时也是极好的馈赠物品。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收藏了一套锡制茶具,这套茶具出自清末粤东的制锡名家“颜吉兴”;清代广东颜家的制锡颇负盛名,尤其咸丰十一年(1861年)汕头开埠后,潮阳制锡业就集中到了汕头市,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更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汕头潮阳的锡器制品广销海外,为清政府赚取过不少外汇。今日汕头潮阳的制锡业虽已没落,但是这些流传百多年的古董老物件,却仍然色泽优美,纹案清晰,默默地为往昔繁华一时的粤东锡器留下辉煌的印记!

为迎合西方饮茶之习惯,这套茶具和潮汕之功夫茶具完全不同。这套锡制茶具乃为配合西方饮用红茶添加牛奶和糖的饮茶习惯而打造,由茶壶,牛奶罐,糖罐和大托盘组成。虽然是为西方生产,但茶具满工雕刻的东方风格的龙腾纹和吉祥花草纹,似乎仍然在默默的告诉饮茶人:“茶”这种饮品,正是源自于古老的东方中国喔!

这套茶具的茶壶,牛奶罐,糖罐和托盘的底部和盖内侧均有落印,底部有“潮阳颜吉兴”,“汕头怀安街”,“真料点铜”之落印,并且铸刻英文“KUT HING”, “PEWTER” “SWATOW”,此为广东潮汕语拼音“吉兴”,“点铜”和“汕头”之意。罐盖内侧有“吉兴”之落印,并且铸刻英文“KUT HING”,“PEWTER”和“SWATOW”字样。

本款“颜吉兴”锡制茶具为清末制品,保存状况非常良好,可以说没有任何损害,唯因年代久远,器物表面形成了一层极薄的氧化膜,使其外表光泽不如新锡器那样光亮,这层氧化膜也就是文物鉴定中所说的“皮壳”,也正是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

既为锡制品,何以器物底部有“点铜”印记呢?最开始我很有些迷惑,因而也很认真的查了一下资料,原来锡虽然广泛被用来制作器皿,但是由于锡这种金属过于柔软,因此打造锡器必须要加入适量的铜或是其他金属来增加硬度。所以就有了“点铜”一词,“点铜”一词源起于清代,是锡业界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意指“含锡量达到70%以上”的精致锡器,可以在锡制品上打上“点铜”二字,有品质保证的意思,故“点铜”也就成了当时高级锡器的另类代名词。

夜深人寂之时,拿出这套茶具,看它们上面的草木花卉,游云惊龙。见其刀法犀利流畅,线条利落,呈现大气古朴之美。壶流以鸟嘴为装饰,各个壶把造型挺拔有力,以花叶饰之,紧贴于壶身,将画作带出壶外,具有立体效果。器物口盖紧密平整,比例准确,器身浅刻山石茶花,花卉横斜而出,疏朗有致,清盈秀丽,雅趣盎然。整器器形优美,气韵生动。

夜深人静之时,做完家务,一个人一袭素衣,用它们泡上一壶红茶,或一卷史书,或一册散文,或阳台,或客厅;仅仅亮上一盏小灯,或阅读,或沉思,或看着这出自古人之手的老物件发思古之幽情,任自己的思绪在这淡然的茗香之中,随着氤氤氲氲的热茶不由自主的天马行空,自由翻卷,东南西北四处蔓延。

四件套清末锡茶具


茶壶



糖罐



牛奶罐



托盘



底部款识



盖内款识



一件老锡器茶叶罐,但是没有颜吉兴款识



浏览(7373)
thumb_up(8)
评论(28)
  • 当前共有28条评论
  • 华蓥
    谢谢剧团,周末愉快。
    屏蔽 举报回复
  • 幸福剧团
    好漂亮!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沐岚好,仕女纹是陶瓷装饰的典型纹饰。尤其是明清瓷器,无论青花,粉彩,五彩何种陶瓷品种,也无论瓶,盘,罐何种陶瓷器形都是很常见的。我也有一些仕女装饰的花瓶和杯碟。至于底部款识也有很多种,比如“年号款”,“私人题款”,“厂名款”很多种,如果可能,你可以传几张正面和底部的图片上来看看。
    周末愉快
    屏蔽 举报回复
  • 沐岚
    华蓥姐好文采。学习了。前不久我妹妹在一个跳蚤市场买了一个古代仕女图的碟子,落款是董什么,我想起来以前你也贴过一套收藏的仕女图。不知是不是同样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宁宁好,没事干时到处收破烂是我们家的娱乐活动,就当是锻炼身体好了,没事时出去跑跑比呆在家里看那些八卦电视要健康些哈。
    问候夏安!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芹MM好,我以前也不知道有锡制茶具,其实中国很多地方都生产锡器,比如福建的漳州,广东的汕头和潮阳,河南的道口等等。锡茶具的制作自明初开始(有人说锡壶制作始于明永乐),兴盛于明清两代,民国后由于玻璃的兴起,锡器就走向没落了,所以我们就很少见到了。
    谢谢妹妹美言。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蜜蜂君好,锡确实比较软,可塑性强,容易成形,但在锡器上錾花,刻花,点铜,那可都是要通过艺人的巧手才能完成的哟,没有多年练就的扎实功夫,想要将花鸟虫鱼,山水人物,书法诗文等点缀到锡器上,那是办不到的哈!

    啥时一定将你的作品给我们开开眼哈!
    屏蔽 举报回复
  • 甯宁寧
    我也很喜欢精美有故事的收藏品,但只是停留在想和渴望阶段,哈哈。非常佩服华蓥MM做到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芹泥
    华蓥MM的文章古色古香的,读后古香肆意。从来不知道锡器可做茶具,长见识。

    特别喜欢这一段的描述:

    “夜深人寂之时,拿出这套茶具,看它们上面的草木花卉,游云惊龙。见其刀法犀利流畅,线条利落,呈现大气古朴之美。壶流以鸟嘴为装饰,各个壶把造型挺拔有力,以花叶饰之,紧贴于壶身,将画作带出壶外,具有立体效果。器物口盖紧密平整,比例准确,器身浅刻山石茶花,花卉横斜而出,疏朗有致,清盈秀丽,雅趣盎然。整器器形优美,气韵生动。 

    夜深人静之时,做完家务,一个人一袭素衣,用它们泡上一壶红茶,或一卷史书,或一册散文,或阳台,或客厅;仅仅亮上一盏小灯,或阅读,或沉思,或看着这出自古人之手的老物件发思古之幽情,任自己的思绪在这淡然的茗香之中,随着氤氤氲氲的热茶不由自主的天马行空,自由翻卷,东南西北四处蔓延。”

    素衣,灯影,茶香,古书卷,简直就是一副古画嘛,美不胜收。赞!
    屏蔽 举报回复
  • 花蜜蜂
    华蓥好!

    工艺美术品是大众化的美化生活的艺术,所有艺术都需要“有心人”,有心人制造,有心人热爱,有心人收藏。华蓥就是这样的有心人,呵呵!

    这种铜锡制品容易成型容易刻画——早期艺人用一把小锤一跟钢钉轻轻敲打而成。

    前段时间蜜蜂完成了一件类似的制作,还在翻模生产,有机会也上传来凑趣。

    嘿嘿!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