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de

注册日期:2014-11-25
访问总量:5958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應該由誰來對這些逃荒婦女賠罪?


发表时间:+-
 

                                                       《新史記》依娃


當年年紀在30歲~50多歲的逃荒婦女,現在大多已經離開了人世,其中很多婦女為小腳女人,出門很不方便,到死也沒有機會回到故鄉看一看。非常遺憾的是,這 場大逃荒的“主角們”從沒有人去尋找、調查,口述,留下當代歷史最牢靠的見證,損失難以彌補。她們最清楚當時的饑荒狀況,人販子如何遊說,又如何拖兒帶女 背井離鄉……我的尋訪對象中,年紀最大的老人是86歲的楊生花,逃荒時已經三十四、五歲了。現在能找到的還有一些當時在甘肅有丈夫、娃娃的婦女,為數已經 不多。更多年紀在六十幾歲,七十出頭的婦女,大多數是被人販子領來,或者由自己的母親帶領來逃活命。現在六十出頭的逃荒者,當時還是小娃娃,記得家裡吃什 麼,記得逃荒過程,到陝西落腳的情況。但是為什麼沒有吃的,人販子和母親怎麼說的、和後父怎麼交易的等等他們並不十分清楚。

大饑荒年代的 逃荒婚姻,首先是為了解決生存問題。這些婦女寄人籬下委曲求全,她們還有什麼路可走呢?到底有多少甘肅婦女、兒童逃荒到陝西?官方文件說是5萬人、8萬 人。在我的調查中,往往是一個家庭就有四、五個人逃荒,一個家庭幾個妯娌都離開了自己的丈夫逃荒,在陝西一個村子裡隨便一找就能找到六、七個逃荒婦女、娃 娃。考慮到這50年來不斷去世的人數,因此我斷言,“五萬婦女逃荒”是被縮小的數字,以中共向來成績誇大若干倍,災難縮小若干倍的惡習,逃荒人數至少在 10萬以上。逃荒數字,不是我考證的主題,這個題目要留給那些有良知的、有戶籍資料的、具備人口研究方法的學者去研究。

在這裡,我必須坦 盏卣f明,我的《尋找逃荒婦女娃娃》這本書並不是甘肅逃荒婦女、兒童境遇的全貌。大家看一看甘肅省地圖就會了解,河西走廊像一條又長又瘦的“鹹肉乾”,甘 肅當時的逃荒去向,西北部靠近新疆的地區,例如酒泉、武威、張掖,大多逃荒外流去當時情況比較好、又相對容易找到活幹的新疆稚桓拭C東部的天水、定西、 慶陽,包括中間地帶的武威這些地區的婦女,大多向東逃荒來到陝西求生存。從人數上來說,甘肅逃到陝西的婦女占大多數。大饑荒後,逃荒到陝西各地的婦女、兒 童被遣返回甘肅的有五、六萬人之多,回到原籍生活。他們怎麼被遣返的?是自願還是不強迫?回去以後的前夫能不能接受她們?村裡人怎麼看待她們?她們以後的 生活境遇怎麼樣?……這個群體,目前還沒有人去關注、調研、寫作。

這本書中,我所尋找、走訪、記錄的幾十位逃荒者,僅僅是甘肅逃荒到陝西,最後沒有被遣返、或者回到甘肅又回流、最終留在陝西生兒育女、落地生根的這部分婦女兒童的逃荒經歷,可以說,只是大饑荒滔天洪水中的一脈支流。


浏览(449)
thumb_up(0)
评论(1)
  • 当前共有1条评论
  • blee1
    人类悲惨史之一頁,犯罪者共匪!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