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水

注册日期:2010-11-01
访问总量:23517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中庸之道?


发表时间:+-

星云大师在扬州鉴真图书馆开讲,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人到布店买八尺布,三块一尺,是多少钱呢?店员回答:「二十四块。」买布的人说:「不是呀,应该是二十三块。」争执不休之际,孔子的弟子颜回刚好经过,也说是「二十四块」。买布的人拉著颜回去找孔子理论,如果我输了就把头给你,颜回说:「如果我输了,就把帽子给你。」

两人到孔子那理论,孔子听了两边说法后说:「三八是二十三块」。于是,颜回就将帽子给了买布的人。隔天颜回和老师请教,明明就是二十四,您为何说是二十三呢?孔子对颜回说:「到底是你的帽子重要呢?还是他的头重要呢!」孔子不被是非所动,而是以一颗仁慈的心,来解决问题。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上面这个故事难道也是典型的“中庸之道”吗?

且看下面的说法(摘自百度Wikipedia ):
中庸之道同《大学》之道一样,是儒家修己治人的内圣外王之道。内圣方面,首先是性情的中和修养。《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开篇就是在讲性。又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是讲情。《中庸》是主张内中,外和的。为什么要说喜怒哀乐,不说一个喜字或其它一方面?因为古代的“和”必须是多元构成,“物一不讲”。接着《中庸》引用了大段孔子的话论述中庸,归纳起来有时中、中正、中和三种。时中就是因时变化以求其中,孟子赞扬孔子“圣之时也”即此意。中正,一是认识论,要客观;二是思不出其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名。是讲秩序之正。中和则是一个外在的和谐状态。《中庸》之道,就是中和之道。不过,中、和有主次。中是内,是本,是体;和是外,是末,是体,没有中,便没有和。这是中庸之道的内容。中庸之道绝非不偏不倚的调和之道,孔子并非不讲极端,而是主张以他平他,例如宽猛相济,就是这样。所以不偏不倚是假中庸。


现在再回头读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如果避开真理,而去寻求中和,只能说是一种方法论。与其在某些事情上可以圆满解决问题,不如说以牺牲真理为代价。 悲,这是我的第一感觉!惑,这是我的第二感觉! 我用这段文字记录下我对中国文化的困惑,希望日后有解!

浏览(1214)
thumb_up(0)
评论(8)
  • 当前共有8条评论
  • 山泉水 回复 岩子
    谢谢岩子!回头我电邮你。
    屏蔽 举报回复
  • 岩子

    爱到深处方成恨,恨至极处却成爱。

    《如果》那里留不成言,就写到这里啦。

    你好吗,山泉水?想念朋友了,过来看看你。。。

    夏安~~ 多多保重!

    屏蔽 举报回复
  • 岩子
    啊,太遗憾了!我住在德国西南部,美因兹附近,事先给我发个邮件就好了,到家门口了都。什么时候再来欧洲,下次可千万千万事先告诉我哦!
    屏蔽 举报回复
  • 山泉水
    岩子,今天才上了万维,也是一晃半年了。今天特别高兴看到你了!你近来可好?非常惦记你! 谢谢你再次给我带来惊喜!我最近给自己减压,去了一趟欧洲。自驾游奥地利,瑞士和德国西部。旅途中我经常想到你。岩子在德国什么地方呢?尽管我没有太多时间上网,但是我还是希望看到你的文字,见文如见人啊!祝你一切平安快乐!
    屏蔽 举报回复
  • 岩子
    读了之后,感觉这里的所谓中庸跟德语的Diplomatie所差无几。
    看望亲爱的山泉水!离开网络好久好久,这一走差不多2年过去,你好吗?想念!遥祝一切安好!Alles alles Liebe!
    屏蔽 举报回复
  • 山泉水
    芹泥MM,哎呀,我怎么这么懒,竟然没有及时上网,错过了你的留言。该自罚。我没有计划写中庸系列,倒是很愿意看到这方面的探讨文章。可惜的是 ,最近突然家事特别忙,可能要忙几个月。连看这类文章的机会都很难。
    问候MM,祝你周末愉快!
    屏蔽 举报回复
  • 北雁高飞
    山泉水,请看悄悄话。
    屏蔽 举报回复
  • 芹泥
    山泉MM要开一个《中庸》系列吗? 期待ING。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