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兰

注册日期:2011-09-18
访问总量:334406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韩信如何报胯下之辱?


发表时间:+-


韩信如何报胯下之辱?

 

 

韩信青少年时期,被一个街头上的小痞子欺负。那个痞子对韩信说:你若想死,就刺我;不想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最后选择了后者。韩信的行为自然被大家耻笑。这就是韩信著名的受“胯下之辱”。

 

这个故事,众所周知;但韩信最后是如何报这个“胯下之辱”的呢?这恐怕不是大家都知道的。

 

《史记》记载,韩信的母亲死了,他无力埋葬。看来,韩信是很小时,就没有了父亲的。

 

韩信自己不会挣钱,常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吃,大家都讨厌他。一个亭长,给韩信饭吃,达几个月之久。时间长了,亭长的妻子讨厌韩信,就一大早做好饭,吃了。待韩信到了,饭没有了。韩信发现了后,自然再也不去亭长家蹭饭了。

 

韩信到河边钓鱼。有几个在河边漂洗衣服的老太婆。看到韩信没有饭吃,就拿饭给韩信。一连竟达几十天。韩信喜,对那个老太婆说:“我将来一定好好报答你。”那个老太婆大怒:“男子汉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我只是可怜你。岂图什么报答?”

 

这两个故事,是发生在韩信的母亲去世后,还是前,我们不知道。但说明了一点:韩信养活不了自己。

 

韩信后来投靠刘邦。在萧何的劝说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率领军队,在黄河南北,大显身手,为灭项羽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没有韩信,刘邦和项羽谁会赢,那是未知数。

 

韩信在自己攻下齐后,逼着刘邦立自己为齐王。刘邦大怒,破口大骂韩信的使者。张良踩了刘邦的脚一下,刘邦立即变口,仍骂韩信:大丈夫,要立就立真齐王,要做什么假齐王(代理的意思)?刘邦头脑的变化速度,不是一般人能能比的。这样,韩信做了齐王。

 

在项羽被灭后,刘邦把韩信迁到江苏的南部,改为楚王。都下邳。就是后来刘备给吕布折腾的地方。齐是富庶的地方,刘邦不想给韩信。

 

韩信做了王爷后,“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韩信把当年给他饭吃的洗衣老太婆找来,给了她“千金”。这个地方有三个疑问:一个“千”这个字未必是实指;二是“金”可能是黄铜,未必是黄金;三是“一金”是多少。一般的说法是战国时,一金就是一镒金,大约20或者24两。如果是铜,则20000两是可能的;若是黄金,这个数字大概就不可信了。反正,韩信给了那个老太婆一笔很多的钱,就行了。

 

韩信也找到了那个亭长,给了他一百钱。这是个很小的钱。韩信并讽刺他说,先生是个小人。做好事没有做到底。从这个对话中,我们可以推断,当初,是亭长让韩信到他家吃饭,后来,亭长的老婆采取行动,把韩信赶跑了。如果亭长知道了韩信给洗衣老太婆的钱数,一定后悔不迭的。一个男人的生活质量,大致取决于他娶的老婆的眼界和人品。这个应当是不错的。

 

韩信也把侮辱他的人找来了。让他当了个“中尉”的官。韩信对部下说:这是个壮士(此话有点不可思议)。韩信此举是向部下表示他是个以德报怨的人?这样可以理解。但后来的话就无法理解了:当初,我不能杀了他吗?杀了他,没有借口。只好忍耐。这是什么样的逻辑?为了一时口舌之快,杀一个人,成为死刑犯,这是大丈夫的行为吗?我无法理解韩信话中的逻辑。

 

大家一般认为,韩信最后被刘邦杀了。严格说,是残酷无情的吕后杀了韩信。刘邦的本意,没有杀韩信的意思。

 

司马迁在评价韩信时说:“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看来,司马迁认为,韩信被杀的原因主要是:他不知道“谦让”,“伐己功”,“矜其能

 

我们今天说,韩信只是一个无夫,根本不懂政治手段。在刘邦的敌人被灭了后,他仍然停留在“没有我,你刘邦能有今天吗”的思维上。对待暴虐的皇帝刘邦,仍然想像是自己的铁哥们。靠这样的思维来行事,能有好下场吗?后来的许攸,同样把类似的话挂在嘴边,最后被“发小”曹操的部下一刀砍了。

 

二者之间是否有某种相似的地方?

 

 

浏览(2706)
thumb_up(0)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newjoy
    把杀韩责任推给吕后,和把文革整死刘少奇、彭德怀等一干老人的责任推给江青是一样的,背后其实是刘和毛。韩信没有居功自傲以为自己可以和刘邦平起平坐称兄道弟,但却低估了刘诛杀功臣巩固家天下的翻脸无情、心狠手辣。当然,如果他有这个觉悟,在楚汉争霸时就该背弃刘邦自立山头,历史或许也就完全重写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newjoy
    总体不错,但对您有些观点不太认同。

    韩信不杀辱他的混混,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啊。意思就是当年若为争一口气,和这么个混混一般见识,为此犯罪杀人甚至搭上自己性命,完全不值得啊。当然,可能是他成功发达后为了找补面子而找个借口(当年就是一时怯懦了而已),但从他不杀那个混混还称之为“壮士”给个军职来看,处理还是很得体,也说明他很有肚量智慧的。

    至于韩信之死,和他藐视刘邦、居功自傲实在没有多大关系,他也没有许攸对曹操的那种狂妄(许也是死在曹操手下的武将之手,似乎属于激情犯罪,也就未必是曹授意)。他的死,完全是一个冤案,也是典型的鸟尽弓藏案例。以韩之才,如果不服刘邦甚至有谋反之意,当年刘项争霸、手握重兵时早就可以反了(也确实有人劝说过他,但被他断然拒绝,因为不忍背叛对自己不薄的刘邦),何必等到刘夺得天下且步步紧逼将其从诸侯王降到一个小小的淮阴侯之后?虽然他是死在吕后之手,但刘邦绝对是幕后推手甚至可能是直接参与的策划人(是纯粹的谋杀),而且对韩之死绝对是松了一口大气的。作为一个将才,韩吃亏就吃在他不懂政治,过于天真,没有政客心狠手辣的厚黑作风(无论刘邦还是毛泽东都具备这种作风且炉火纯青运用自如),这也正是中国历史上流氓混混无赖“成功”的故事不少,真正的英雄人才却多数以悲剧收场的深层原因。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