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简牍

注册日期:2014-07-07
访问总量:176199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九一八事件时,究竟是谁下令不抵抗?(ZT)


发表时间:+-

"九一八"事件发生前,中国刚刚度过军阀混战,蒋介石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九一八"事变时的东北,其面积相当于日本的3.5倍,人口总数占中国百分之三【注1】,拥有着中国近百分之九十的重工业。名义上,东北军由军阀张作霖统治。"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死于日本人之手,其子张学良子承父业。

有关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政策,多年来都流传说:是蒋介石下令让张学良不抵抗的,张学良替蒋介石背了黑锅。真实情况是不是这样?

九一八前后的张学良

  • 9月17日张学良在北平协和医院

这之前,张学良因患伤寒症住进北平协和医院,17日的时候,张虽病愈,但仍在协和医院休养,并且已经开始处理一些公务。

这一天,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出现在9月17日《北平晨报》的第一版,"张于凤至主办江淮水灾协赈会征求彩品启事",文中说,"本年入夏以来,霪雨为灾,江淮泛溢",一个星期前,由于凤至发起的江淮水灾协赈会成立,代十六省灾民"伏望各界同志"捐赠赈品,并"务请近一月内惠赐北平灯市口同福夹道七号"。

为了"辽西水灾",张学良搞了一场募捐义演,邀请梅兰芳。时间定在9月18日晚。

  • 9月18日晚张学良在北京听戏

1931年9月18日,农历八月初七。过几天就是中秋节。

北平前门的中和戏院里,梅兰芳演着他的看家剧目《宇宙锋》,剧场包厢里端坐着一个显赫人物,他便是东北军少帅张学良。

沈阳驻军北大营发生事变的电话送到张学良手里时,梅兰芳唱到"金殿装疯"一段,"气得我咬牙关火上眉尖,我手中有兵刃决一死战。"多年以后,张学良在美国对访问他的学者赵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细节清晰。

  • 9月19日张学良接受采访

这一天,张学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昨夜接到沈电,惊悉中日冲突事件,惟东北既无抵抗力量,亦无开战理由,已经由沈,绝不抵抗,尽任日军所为。"

据史料记载,实际上就在事变的前几日,张学良对日军的异动已有既定方针:7月6日,他在电令中这样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本将对我要求割地赔款,东北将万劫不复。"

九一八前后的的蒋介石

  • 9月17日,汉口。一星期前,蒋介石乘军舰赴武汉,专程视察水灾处理。这天天气骤冷,许多灾民饥寒交迫,等待救济。汉口水退不久,巡航在大街上的汉口"剿匪"宣传车播放演讲:"蒋总司令已率20万大军围剿赤匪了!

  • 9月18日,蒋介石起得很早,他和宋美龄去了中山陵,然后参加了国府会议。

  • 当晚九点半,蒋介石登永绥舰,前往南昌督师"剿共"。

  • 9月19日晚,蒋介石得到"九一八事变"的消息。这晚,他在日记中写道:"昨晚,倭寇无故攻击我沈阳兵工厂,并占领我营房,刻接报,已占领我沈阳与长春。"

  • 9月20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苟为我祖我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省,永无人格矣。"

蒋介石日记中的"不抵抗"

《蒋介石日记解读》作者杨天石在书中指出:"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命令出自张学良,而非如教科书上一贯所言是蒋介石的指示,事实上,"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当晚,蒋介石根本就不知道沈阳的战事。在以后的抗战中,蒋介石还时不时在日记中警惕自己:"中国若要自取灭亡,俯首而上断头台则已,否则除抗战拼命以外,再无第二道路矣。"(1938年12月16日)

"我国坚决抗战,实为保持我主权之独立与领土主权之完整。不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化,我只求达到抗战目的……日本果欲言和,自应将其侵入我国领土之陆、海、空军全部撤退。"(1941年8月29日)

张学良自述: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

张学良生前接受采访的视频中,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后人骂我呀,国人骂我呀--'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我是一点不服,不认这个账。我没有错啊。可是你要骂我是封疆大吏,没把日本人的情形看明白,那我是,我承认。"

张学良晚年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的不抵抗责任问题。他反复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国民政府中央。他是在获得自由的情况下谈这一问题的。

1990年,日本广播协会采访张学良时,张学良说:九一八事变时,"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令不抵抗命令。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和平解决。……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了。""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当时没想到日本人会大规模地进攻,所以判断,不可乘日本军部的挑衅而扩大事件。""到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是中央政府下达过不抵抗指示。""中央不负责任。所以,我不能把'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中央政府。"

著名华人历史学者唐德刚应张学良之邀,为他录载他的口述历史。唐记载了张学良回答他询问九一八事变不抵抗问题的一段谈话。张学良与唐德刚谈话记录中,对"不抵抗命令"有如下一段记述:"我要郑重地声明,就是关于不抵抗的事情,九一八事变不抵抗,不但书里这样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这是中央的命令,来替我洗刷。不是这样的。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说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绝对不是的。"

张学良说:"那个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谓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跟他冲突,他来挑衅,你离开他,躲开他。"他解释当时他为什么下令不抵抗:因为过去对日本的挑衅,一直"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当时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东北那么大的事情,我没把日本人的情形看明白,……我就没想到日本敢那么样来(指用武力侵占整个东北--引者注),我对这件事情,事前未料到,情报也不够,我作为一个封疆大吏,我要负这个责任。"张学良说明:"这就是我给你的解释。不抵抗,不能把这个诿过于中央。"

唐德刚教授笑着感慨道:"我们听了五十多年了,都是这个说法呢,都说是蒋公给你的指令呢?""……都说蒋公打电报给你,说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民族国家于不顾。又说你拿着个皮包,把电报稿随时放在身上。"唐教授探询地问张学良。张学良回答说:"瞎说,瞎说,没有这事情。我这个人说话,咱得正经说话。这种事情,我不能诿过于他人。这是事实,我要声明的。最要紧的就是这一点。这个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个儿的事情,是我的责任。"

张学良自述,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下不抵抗命令者,是他自己,而非中央政府。这是对"不抵抗主义"责任最有力的澄清。


【中国新闻周刊网9月18日综合报道(记者秦悦)】

参考:《寻找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杨天石著,华文出版社);《张学良口述历史》(张学良/口述唐德刚/撰写,中国档案出版社)。


注1:“百分之三”这个人口比例,多处网文皆引此数据,本博对此存疑,确切数字没有找到,查到1932年伪满成立时人口约3000万,当时的全国人口大概是4.5亿。







浏览(1505)
thumb_up(1)
评论(9)
  • 当前共有9条评论
  • 读思享
    谢newjoy,香椿树二位来访并置评。

    在历史的某些关键点上,总有些不那么堪当大任的人做了些有重大影响的事,造成历史的拐点。张学良或许能算其中之一。关于张学良的历史功过,有人认为是千古罪人,也有人认为是千古功臣,看所持的立场。我认为历史事件和人物都不是单色的,明白其所为和背后的原因,结合其造成后果,能使我们得出更客观的评价。

    张学良在九一八事件中的“不抵抗”,既有主力已入关参加中原大战挺蒋的原因,更有此前中东路事件,以东北军一己之力与苏俄对抗而惨败的教训。“这次挫败,对以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处理方式有影响,因其体认在中央未准备周全下,整体国防与战争因由中央政府统筹,以避免战事扩大或无谓牺牲。”(引自wiki)

    下面是历史学者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历史》的作者)对张学良的评价,引自维基百科:“把个花花公子和政治家、军事家分开来做,则民国史上实是车载斗量,没啥稀奇;可是把这三种不同的行业,拼在一起,搞得三位一体,如鱼得水,则学良之外,也就真的别无分店了。政治方面“其政治家的节操与风范,和青年爱国者的热血”尤为难能可贵。... 须知学良于1928年底的易帜,与中国内战史上的“势穷来归”或“变节起义”是截然不同的,“奉张”又何尝不可“挟寇自重”呢?但是学良不此之图,偏要易帜归顺,促成国家统一,最后招致日俄二寇,南北夹攻,终使他独力难以为继。或问学良当年何以见不及此?答曰无他,一股青年热血沸腾而已。学良当年既拒日又抗俄的干法,实在是一位少年气盛、忠肝义胆的民族英雄之所为,与当时那些私心自用,假抗敌之名,行投机之实的军阀、官僚、文人,实无法相比。” 

    相比于九一八事件,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其影响确实更为深远,至少影响了此后一百年的中国政治格局。评价张学良的历史功过,对“西安事变”的历史评价当为最重要的一环。可惜在这个环节上,唐德刚先生没有机会完成张的口述史。
    屏蔽 举报回复
  • 香椿树1
    直接命令当然要张学良来下, 因为蒋介石还指挥部了张学良的私家军, 张学良是蒋介石的把兄弟, 这种只言片语来为蒋介石开拓毫无疑义。 如果不是被蒋介石所忽悠, 张学良与日本人有杀父之仇在前, 张学良绝对得捕处“大事化小”的判断!  年轻人容易冲动的特点, 外加上东北军全部主战, 当时东北军即便去掉被蒋介石骗入管内打内战的十几万人, 东北留守的人数还比日本关东军高一个数量级, 最重要一点, 东北军装备比当时的关东军优良的多。  以两国军队对比,中国军备落后, 以东北局部对比, 东北军装备绝对比当时在东北的日军强。 
    东北不抵抗的直接责任是蒋介石
    1. 蒋介石打内战把东北军骗入管内
    2. 蒋介石一贯对内信心不足, 整天要装祥林嫂获取国际所谓同情
    3. 蒋介石乐见东北军失去根基, 蒋介石的军队都是靠这样欺骗军阀积攒起来的, 东北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让蒋介石垂涎欲滴。 后来发展也是如此。
    4. 满蒙赠予日本是孙中山答应的, 有可能蒋介石继承了孙中山没有兑现的承诺。 
    不得不佩服蒋介石的流氓手腕, 把兄弟被反复玩弄,毫无脾气, 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
    屏蔽 举报回复
  • newjoy
    洗脑教育、伪造历史之害,太可怕了。就因为张兵变救了中共并最后导致中共上台,中共就欺骗全国人民、美化这个混蛋达半个世纪之久。

    如今越来越多的史实证明,张不仅是个花花公子、纨绔子弟,败尽了自己老爹留下的江山军队,还是个不折不扣祸国殃民的军阀。与9·18不抵抗相比(事实上他毫没有吸取9·18教训,后来又轻易葬送了热河),他为了保住实力地盘、更为了取蒋介石而代之成为“全国抗战领袖”的愚蠢野心,被中共蛊惑发动西安事变,从而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无尽的祸患葬送了几千万无辜国人的生命。他居然还能活到百岁以上恢复自由身,真是老天无眼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读思享
    马黑:问好!没错,是俺,在这边盖一处草屋,专门收藏点感兴趣的网墨。

    正像你说的,我们以前学到的历史,太多是为了宣传目的而篡改了原貌的假货,好在近年来,很多真相慢慢明白了。当年9/18事变时,东北军30万,日本关东军3万, 如果抵抗未必没有一线胜机,张学良的不抵抗, 却将黑土地拱手相让,使之成为日本6年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工业基地,纵虎成患,此罪莫大焉!
    屏蔽 举报回复
  • 马黑
    这个海天是那个侃足球在三线厂生活过的海天吗? 

    我第一次在访谈张的节目中听他亲口说是他下令不抵抗和蒋没有关系,很吃惊。很多我们过去听到的历史原来都不是真的,很感叹。如果一开始在东北就拼死打几个台儿庄那样的战役,中国的抗战可能会有一个不同的面貌。
    屏蔽 举报回复
  • 读思享
    芹泥:同意MM,张学良就是个公子哥,却又捅漏子搞个“西安事变”,不过被老蒋圈了一辈子也够惨。他自己承认下令“不抵抗”,也算是承担了历史责任吧。
    屏蔽 举报回复
  • 读思享
    回司马懿:对军阀而言,军队就是家底,打光了自己就什么都不是。家国倒在其次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芹泥
    完全同意海天MM的观点,张学良是中国历史的罪人,这人整个是个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相信再过一段时日,他的历史定位会有公正的判断。
    屏蔽 举报回复
  • 司马懿
    的确需要纠正谎言。东北军是张家私家军队,决不会听蒋的命令。何况是放弃自己的家乡父老。张学良无能诺弱,东北军毫无血性。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