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

注册日期:2012-04-28
访问总量:142725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淘宝淘来的惊喜(一)- 清末通草画(下)图文


发表时间:+-

接上篇《淘宝淘来的惊喜-清末通草画》(图文)(上)

17世纪开始,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东西方交流增多,不少西方画家来中国作画,令当时的广州当地的职业画师,民间艺人受到西方绘画原理的影响。这些掌握了西方绘画技法又熟悉本地风土人情的广州画师,民间艺人们开始专画符合西方人口味的画销往海外。

由于画水彩画的水彩纸在当时是进口的,价格太昂贵,画匠们买不起。广州画师艺人们开始发明用通草纸制作通草水彩画。可以说从一开始,通草水彩画就是大众化的商品画,承担了向外传递中国文化和风俗的使命。从18世纪后期开始,在广州珠江北岸专营中西贸易的十三行范围内(广州十三行,又称广东十三行 或十三洋行 ,是十三家清朝在广州设立的对外贸易商行),出现了一间又一间专售外销画的商铺。1835年的一份资料表明,在广州十三行附近有约三十家商店卖通草水彩画,鼎盛时期,广州制作通草画的画家多达3000余人,大多数的通草画采用的是流水制作,这样以保证制作的质量和产量。只有少数画作是定制的,这类作品数量和种类有限,但价值更高。

通草水彩画描绘的题材相当广泛,反映的社会文化内容极为丰富,题材反映清末的社会生活场景如广州市井交易,市井生活风情,港口风情,十三行里的货品贸易及司法现状,珠江航运的各类船只等等。还有各阶层人物:诸如官员像,兵勇像,杂耍图,纺织图,演奏图等等,作品造型生动,色彩浓艳,人物刻画惟妙惟肖。由于画家运用了透视,解剖,光彩的西方绘画原理,又反映中国本地的风土人情,所以这些画深受当时西方人的喜爱。

再之通草可切割用来制作通草纸的杆茎尺寸不多,所以通草纸本身的尺幅就相当有限,再由于通草纸很脆,容易破裂,所以很少有大尺寸的作品,画片一般不超过30平方厘米。正是由于小,远程旅行携带也方便,当时来中国,来广州的欧美人,买上几张书中随便一夹就可带走,深受欢迎。而远游以及销往到到欧美的通草水彩画,也就成了欧美人了解中国社会情况的鲜活文本。

通草水彩画题材写实性很强,不但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今天的我们了解当年中国社会的极佳档案,可以补充中国传统的官修档案和文人笔记文献记载的不足。通草画虽然只是民间艺人的作品,属于商品画,但是它们对社会生活之描述和反映之深度和广度都不逊于宫廷画和中国传统文人画。

通草水彩画,成为当时中国的明信片,记录中国当时的社会民情,自然资源,成为外国人了解东方帝国的方式之一。通草水彩画兴起于18世纪晚期,成熟于19世纪初,到1880年左右达到巅峰,之后随着照相技术的兴起和普及由于摄影记录的影像的逼真性超过通草画片,人们开始用相机记录各地的风土人情,通草画很快走向衰落,至上世纪初,它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令人遗憾的是,通草画虽然由广州制作,但在1880年后的一百多年里,在通草画的故乡,却极少有人知道它为何物。在中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里,根本见不到它的踪影,制作通草画的作坊也人去楼空,踪迹难寻。

英国约克郡有一位热衷于东方艺术的学者,名叫伊凡·威廉斯,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系统地研究通草画,足迹遍及欧洲,亚洲,美洲等地。2001年他与广州博物馆和中山大学共同举办了《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情调——伊凡·威廉斯捐赠十九世纪广州外销通草纸水彩画》展览。展后,就将他收藏的70余幅通草画捐给了广州博物馆。伊凡·威廉斯的捐赠行为大大刺激了国内文化人和收藏家对通草画的兴趣,广州博物馆也由此对通草画进行了大量的搜集和研究,慢慢揭开了一百多年前那种盛极一时的外销商品画的面纱。

由于通草纸易碎,较之普通纸张来说更容易破裂,加之年代久远难以保存,而当时的通草水彩画又是外销产品,绝大多数作品在欧美,因而通草水彩画的传世作品几乎都在国外,目前通草水彩画主要收藏在西方的博物馆中,比如英国牛津,剑桥大学博物馆,英国国家自然史博物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物馆等。中国国内传世作品并不多,近年来,由于国内藏家和博物馆的收集,国外藏家的捐赠,国内藏品在逐渐增多,通草画因而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种奇特的绘画,失传百年的传统的工艺也能够复兴。

(图片及参考资料来源于网络)

以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浏览(5177)
thumb_up(0)
评论(26)
  • 当前共有26条评论
  • 华蓥
    女王好,谢谢夸奖,闲时没事找点子事做,喜欢中国水墨丹青,但那玩艺太高深,敬而远之,哈哈。
    屏蔽 举报回复
  • queen
    佩服华蓥的认真,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啥事一认真就没有攻不破解不开的,受益匪浅!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沐岚好,您说的对,至今为止,在国内了解这类画的人还是不多,南方要好些,因为这种画就是在当年也毕竟只是一种地方画。这些画确实已运用了西画的绘画技巧,中国最早接触西画绘画技巧可能是康熙年代,由于郎世宁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成为宫廷画家,郎世宁还曾参加过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他历经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对中国的绘画风格影响很大。
    谢谢妹妹留言。
    屏蔽 举报回复
  • 沐岚
    差点没看到这下篇,很好的介绍呀,对我们绝对多数人来说,可能都从来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绘画品种,除了我们这些年纪大一点的。 感觉这些绘画已经吸收了西洋画法技巧,比如有一定的透视关系和光影关系了,虽然也许不那么正确,但已经有了空间感和质感,和传统的平面写意很不一样。第一张画的人物表情很不错。

    谢谢华蓥姐分享。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谢谢半江君鼓励,这种画线条流畅,内容丰富,着色也算典雅,色彩时风浓郁,民俗韵味浓浓,还有些戏曲风格,特好玩,嘿嘿。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谢当劳君回访,您说得对,通草画大部分遗存在欧美,指不定日本也有,下次逛旧货店时留下心,保不齐就碰上了哟。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绿岛君在英国,英国可是有很多这种画的,如果您喜欢,肯定有机会,绿岛君有兴趣收点?近年来那些题材好,画工好,品相好的品种,那行情也是一路看涨的哈。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马黑兄好,这些小东西,有些早期西画风格,碰巧收到了,与大家分享。谢谢马黑兄喜欢。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冬儿好,这些就是当年的民俗画,与那些杨柳青年画,还有剪纸什么的可能差不多,只不过通草画外销,年画内销而已。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春阳好,这些画确实有意思,从这些画里,我们还能映证以前读过的一些旧时的司法刑律,就说那幅带枷锁的画片吧,据有人研究,那是一对通奸的男女被抓后要被受刑,指不定还要沉河啥的,以前小说中读过,现在看见实物描述了,这可是当年的描述,不是现代人的想象哈。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