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

注册日期:2012-04-28
访问总量:142725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淘宝淘来的惊喜(一)- 清末通草画(上)


发表时间:+-
夏天的周末,先生和我喜欢开车四处乱窜各旧货市场,古玩店,拍卖会,还有古玩展销会等,看是否能找到我们喜欢的老物件,可祖上没出过“八国联军”的加拿大,还真难找到什么好东西,开车外出几乎就是浪费汽油。可想想周末呆在家里看电视也没啥劲,还不如外出逛逛就当是散步锻炼身体。由于坚持不懈的“浪费汽油”,有时多少也会有点“发现”。一个多月前的一个周末,阳光明媚,心情也不错,拉上先生早早就出门碰运气。连逛了downtown的好几家旧货店都一无所获,失望之余又来到另一家,这家店还不小,整个店就是一旧货集散场。满店转了一大圈,烂桌子椅子不少,旧铜器铁器也很多,但确没啥能入得了咱这“法眼”,正准备离开,我突然看见一堆旧灯器旁有几个镜框,走近一看,眼睛一亮,原来是几幅人物小画,画中人物惟妙惟肖,色泽艳丽,人物是典型的中国装束,但画工确不是传统的国画技法,似乎是一种亦中亦西,中西合流的画工。这是啥画呢?我咋从来也没见过这种画片呢?急忙将先生叫过来“掌眼”,先生也很是惊奇的看了半天,在我不耐烦的催促下终于“慎重”的给出了“鉴定意见”:“是中国的东东!”我狠狠的白了他一眼:“水平真高!”
看着这几幅小画,我在脑子里快速寻找着有关它们蛛丝马迹的记忆留存,突然“通草画”几个字跳将出来,(其实最先跳出脑子的是“灯草画”三个字,将“通草”记成了“灯草”。)记得不知何时看过一部电视片,电视片的名字己没了印象,但里面介绍过一种起源于清朝晚期,现在已经失传的中国通草画。当时看电视时还想,何时有机会亲眼见见这种曾经风行过的画片。难道真是它?由于自己从来没见过实物,只是几年前在电视上晃过一眼,张冠李戴连名字都记错了,但这几幅小画却强烈的吸引着我,有一种要将它们弄明白的冲动。我掏腰包将这八幅小画,四个镜框(每个镜框中有两幅人物小画)全部买下,急忙回家收寻有关它们的资料。
经过查找资料,原来它们的全名是《通草水彩画》,确实是一百多年中国盛极一时的外销绘画。我不得不对自己的“灵气”佩服一把哈!
通草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植物,又称通脱木,木通树,天麻子,五加(Araliaceae)灌木或小乔木。原产华南和台湾,是制宣纸的原料,中医可入药,民间也用于制作人造花,熟悉《红楼梦》的朋友就知道,《红楼梦》里就提到过通草做的花儿。
通草水彩画的兴起,与当年国际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从17世纪开始,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纷纷大量进入欧美人的生活,不少欧洲人也涌入了中国。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广州被指定为唯一对外通商口岸,这里成为中外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在这个南方最大的港口,广州为此聚集了不少欧洲商人和传教士。在摄影技术尚未发明前来中国沿海城市探访或做生意的西方人迫切希望能将自己在东方的所见所闻真实客观地带回本国,向亲朋好友传递美丽而神奇的东方风情。
通草水彩画应运而生。
通草纸英语称为rice paper,但显然它们并不是用大米制作的。西方人看到这种纸又轻又薄,接近半透明,就猜测可能是大米的浆水做成的,所以国际上早期给它取的名字是Rice paper(米纸)。
实际上通草水彩画用的“纸”是将2年生的通草木的髓脱出,然后用刀具切成薄厚一致的通草片,即成可以作画用的通草纸,代替纸张创作水彩画。因为水彩纸在当时是进口的,价格极其昂贵,一般画匠根本买不起。而通草在广东种植面广,加工成纸也便宜,并且容易着色,经久不褪。
(未完待续)
我淘来的这几幅通草水彩画:
通草植物(图片来源于网络)
通草茎干(图片来源于网络)
通草茎干制成的可作画的通草纸(图片来源于网络)
浏览(7366)
thumb_up(0)
评论(44)
  • 当前共有44条评论
  • 华蓥
    芹MM好,好久不见了。“宝”道也不是啥宝,不过从万千物件里淘出来,还是真心喜欢的,“慧眼”是没有的,可能有点缘分吧。
    休假回来才知道MM也加入了我们的“空巢”行列,严重欢迎哈。
    屏蔽 举报回复
  • 芹泥
    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淘宝呀? 不过这一定得有一双慧眼才行,华蓥MM古学丰富,让人赞叹。

    问好华蓥MM。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艺萌好,您是行家,您说好我真高兴。这种当年反映市井交易,生活风情,各色人物的小画片,我觉得有些相当于现在的“明信片”。
    谢谢留言。
    屏蔽 举报回复
  • 艺萌
    看着漂亮, 喜欢。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雨露好,这几天正在读您的游记,您那北欧七国11天邮轮行,啥时候咱也得效仿效仿。
    对那些老物件,我就是喜欢而已,研究真还谈不上,连玩家都不敢称,最多也就是一见习玩者。谢谢雨露。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谢谢女王回访,咱这就一娱乐活动,啥赝不赝的真不打紧,反正咱也就只花了一顿饭钱哈。那赝品的出现一定要有市场需求,咱这国内市场都木有多少人认的小玩艺,至少现在还木有赝品,以后就保不齐了哈。
    屏蔽 举报回复
  • 雨露
    华蓥对古董很有研究啊! 佩服!祝贺淘到喜欢的宝贝。 也只有会欣赏的人, 才不会错过机缘。 才配获得这些古董。
    屏蔽 举报回复
  • queen
    我想你也不是为了发财,赝不赝没关系,再说真还是赝不是随便说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敬丘好,这段时间休假加偷懒,好久也没上网了,这几天正在补读大家的文章,前天才看了您那篇关于上海房价的文章,真是不可理喻,五六百万人民币,差不多一百万加元,在咱这小地方,怎么也可以买两套不大不小的独立房了,这是啥事呢?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马黑兄中秋好,谢谢您的鼓励,这种画我也是第一次看见实物,19世纪初的中国民间艺人,受到西方画风的影响,用西方绘画技法画出了本地的风土人情,社会民情,自然资源,成为外国人了解东方帝国的方式之一。其实这些画就是当年中国发往欧美的“明信片”。它们对研究中国早期的西画发展也应该有着一定的意义。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