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

注册日期:2014-04-16
访问总量:86823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网友指出拙著埃及游记的错误


发表时间:+-

 

 

拙作《尼罗河船游散记》陆续贴出时,一位在埃及留学了三年的网友在跟读中几次来信指正。我受教良多,至为感激。为免误导读者,经征得他的同意,将这些来信略作整理贴出,并效古人夹批小说,写上自己的感受。

 

来信之一:

 

亲爱的老芦你好!

 

拜读了你的游记感觉很好,但是要指出你的一些错误。

 

埃及的主要工业当然不在尼罗河两岸,主要在北方,例如开罗南郊的马阿迪,十月六号城,塞得港,伊斯梅利亚。

 

【芦笛夹批:我也知道埃及有点工业,似乎主要是石化。但我仍然认为埃及尚未实现工业化——基本上所有的日用轻工产品都从中国进口,能是工业化国家么?

 

当然西方现在也这样,不过,人家还是有自己的产业的,并不像埃及那样靠旅游业和苏伊士运河支持国民经济。一个国家是否实现了工业化,还得看GDP构成。我猜,埃及曾误入苏式“社会主义”歧途,搞过“优先发展重工业”。二战后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有许多都喜欢搞“社会主义”,盖那是独裁者掠夺国民财富最方便的手段。如果埃及独立后搞自由资本主义,可能绝不会如今天这般穷困。】

 

恐怖主义也在旅游景点发生过,哈普谢特苏特神庙就发生过。

 

【芦笛:是!这一指正至为重要!据英文维基百科Luxor Massacre19971117日,62人在哈姬苏神庙因恐怖分子袭击丧生,其中大多数为游客。所以,请读者千万不要受拙作误导,以为只要是旅游景点就很安全。切切至嘱!】

 

肚皮舞这个事情,主要是阿拉伯古代的的奴隶时代,良家妇女和中国如出一辙,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是女奴就可以抛头露面,当然有的女奴也是生儿育女的工具。

 

男人的那点情趣就通过这些来调节,意淫么。

 

【芦笛夹批:个人觉得,肚皮舞主要的功能是挑逗。大概是因为古代回回富人有四个老婆,疲于奔命,力不从心,需要这种活春药来提升维持性趣,以最大限度满足嗷嗷待哺的妻子们吧。】

 

礼拜时间并不是根据阿訇主观判断完成的。古代是根据伊斯兰教的教法来规定时间,早晚用到的是日出日落的迹象:鱼肚白,霞光,晚霞等。中午时日影偏斜,下午是超过日影的两倍长,这个用的是日晷之类的。

 

现代精确到了分:

http://www.ummulqura.org.sa/Index.aspx

 

这个是沙特乌姆古拉日历委员会编订的时间表,每天每次礼拜都有变化。

 

埃及的遗迹其实还是尼罗河上游上埃及多,三角洲地区的古埃及遗迹少。如果有遗迹地图可以看出大概。

 

【芦笛夹批:导游小穆告诉我们,自中王国起,文明从三角洲南移,卢克索成了文明中心。金字塔是远古作品,所以在三角洲。个人猜想,要看五千年前的东西,就得到三角洲去,卢克索以南的多是三千多年前的文物古迹。不知对否?】

 

埃及的警察会保卫教堂和犹太会堂,这些都是有所有权的宗教场所,不能随意侵占。

 

在埃及开罗曾看见过两处犹太会堂,一处位于市中心,一处在空军医院附近,虽没有犹太人活动,残破不堪,但是还是有警察专门守卫,以防止破坏。即使破坏也会有宗教基金部拨款修缮。

 

【芦笛:个人感觉,埃及的宗教容忍远远超过了基督教国家。已经在游记中说了,黑疙瘩与阿斯旺的教堂都非常漂亮,我从未见过哪个基督教国家有那么漂亮的清真寺。把我们从黑疙瘩带到卢克索的导游就是个基督徒而非回回。这是他主动告诉我们的,毫未流露出任何担忧恐惧。

 

在近现代史上,英国以宽容著称于西方世界——自由主义就是英国发明。但在英国革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天主教都遭到无情迫害。凡是牧师布道,抓住就要处死;一般教徒不得公开祈祷,不得担任公职、军职。这些歧视法案直到19世纪初才被取消。连对同教异宗弟兄都如此,何况是对异教?

 

所以,如果伊斯兰教是邪教,那基督教就更是了。个人感觉,整个亚伯拉罕宗教(犹太、基督、回回)都不是好东西,黑老鸹落在猪身上(好吃的土猪,非难吃的洋猪),谁也别说谁。其邪恶的来源,就在于摩西十诫规定的“除了我,谁也不是真神,凡不信我者必遭严惩”。《可兰经》头两章就是强调这个,与《旧约》一脉相承。

 

就是这点我绝对无法接受——所有的正教都主张惩恶扬善,区别在于对“善恶”的定义不同。佛家也有地狱,但那是为真正的作恶者乃至犯罪者预备的,这我完全赞成——谁会同情刑事犯?而亚伯拉罕宗教的地狱却是为异议人士开设的,无论是耶和华还是安拉,都以“不信我”为最大的恶,这完全是惩罚政治犯。不是邪教还能是什么?

 

回教在这三教中表现最好,是因为他们承认犹太教与基督教是天启正教,因此没有迫害二者的理论依据。但基督教同样是靠剽窃犹太教创建的,为何迫害起犹太人来不遗余力?耶稣也是犹太人啊,他们怎么连这都给忘记了?

 

当然,埃及是逊尼派,比较温和,兴许什叶派要蝎虎些吧。以后去伊朗看看再说。】

 

我的回信:

 

XX:你好!

 

多谢指正,受教良多。有个不情之请:能否允许我将大函略去地址姓名后公开贴出,以免误导读者?

 

另外我有点不明白:我们在船上时,早上4点钟就听见呼唤祈祷的吟唱声,陆续有人加入,此起彼伏,一直延续到将近6点才结束,当然也不一定这样,有时是5点结束。如果阿訇们能精确计时,为何不能同步开始,同步结束呢?

 

 

来信之二:

 

没关系随意,以下我就随便写写了,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清真寺的塔国内翻译为宣礼塔,阿拉伯语是?????? ,中文发音是米额宰耐,阿拉伯语意思是宣礼之处。

 

塔这种建筑是从阿拉伯之外的世界学来的建筑样式。最早的清真寺就是一个土墙围成一圈,再用草席搭个棚子。等到阿拉伯人去征服立范特和波斯之后,带回大批工匠才慢慢的有了像样的清真寺。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和努力才形成自己的建筑风格。

 

【芦笛夹批;对,波斯是文明古国,其实是阿拉伯人的文化教员。阿拉伯人一开始不过是野蛮人而已。在世界历史上,野蛮人征服文明人是常例。土耳其人的建筑也很了不起。记得马蹄拱就是他们发明的。另外,我这次发现,大家熟悉的莫斯科瓦西里大教堂的“洋葱头”在埃及比比皆是,也不知道是毛子学回回,还是回回学毛子。估计两者都是从拜占庭学去的吧。

 

我猜,回回世界的建筑风格来源是多重的:波斯、土耳其、拜占庭,等等,当然,这不过是外行胡说八道。可以断言的,就是在世界舞台上,中国的传统建筑实在提不起。】

 

这早上的唤礼有两次的,一次是提醒,别睡死了。另一次告知就要礼拜了。第二次的各地习惯不同略有差别,有的会等20-30分钟,有的地方立马就会开始礼拜。一天召唤两次的就这早上的礼拜,唤词甚至还会加上《礼拜优于睡眠》的一句。

 

一般唤词是:真主至大! 我作证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快来礼拜,快来成功,真主至大!(前面的内容都会重复2次)万物非主唯有真主!

 

至于这个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翻译的也不准确,直译是“无神只有此神”。

 

【芦笛夹批:我知道。上小学时看《一千零一夜》就学会了两句话:“安拉是唯一的主宰,穆罕默德是他的使者。”印象中,这是回回见面时必说的“口令”,或类似于军人见面敬礼。准确翻译我认为应该是“世上除安拉外再无神”(There is no God but Allah)。

 

这次在黑嘎达,导游威利给我们散发介绍伊斯兰教的小册子。看了才知道,背诵这口令乃是教徒们必须具备的“五德”之一(其中有一德好像是必须把十分之一的财产拿去周济穷人。不知道如今世上有多少回回做到了这点)。

 

那上面还引用了《圣经》上的话语,去证明安拉确实是天地间唯一的真神。我乃请教威利:既然是引用,就该准确。这儿引用的亚伯拉罕、摩西、耶稣的语录,说的都是“安拉”,可他们的原话说的是“耶和华”啊?威利答:抱歉,我没看过《圣经》。再问:那你们回回不是也承认这些书确实是天启神谕么?答:没错,不过,有了古兰经就用不着看那些书了,因为那是穆罕默德传达的最新指示,以它为准。

 

照他这说法,我猜古兰经强调上帝的真名是安拉,信徒们万万不可弄错,乃是因为上帝在派出耶稣之后、派出穆罕默德之前这段时期内改了名,还特别讨厌他的旧名,才叫最后一位使者穆罕默德向大众强调他的新名字。就是为此,那些小册子的作者才把此前派来的先知们提及的上帝旧名一律改为新名。

 

上帝为何要改名呢?这也不难猜出。“耶和华”似乎是希伯来文发音,在英语里念“急猴娃”,洪秀全念“爷火华”,换个地方,发音就面目全非了。无怪乎上帝要讨厌这旧名——谁喜欢让人叫错名字?改成“Allah”就没这问题了,不管哪儿的文盲都绝不会念错。遗憾的是中国伊斯兰教竟然没有体会到祂老神家的一片苦衷,无视古兰经中的三令五申,把“阿拉”译成了荒腔走板的“安拉”!】

 

精确计时的参照物还是表,执行者还是人。表有快慢,至于专门召唤礼拜的人???? (音译是穆按紧),早点晚点就会有差别了。

 

甚至还有伊斯兰教宗教法不同学派的见解和主张在里边,有的认为时间一到立马就去呼唤,有的认为等一会会更好。

 

不过礼拜召唤只是代表礼拜这次礼拜时间段开始了,上次礼拜的时间段结束了。这个时间范围内都是可以礼本次礼拜的。

 

但是,到这个点不是所有人都会准时准点的,有的早点有的晚点,有的快点有的磨蹭点。

 

这礼拜挺复杂,作为伊斯兰教五项功修之二写几大本鸿篇巨制都可以,没法一次说清楚。

 

要是同步开始,同步结束那个真做不到,因为同一个经度纬度不同,日照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只能日照时间大概一个地区采用一个时间段。

 

就和一个模子一样毫无灵活性和简便易行,也就么有那么多人去信仰了。

 

现在发展的挺混乱,教条主义横行,让人摇头。

 

【芦笛夹批:我所不解者,乃是为何中国的清真寺没有这种宣礼塔?我从小是在回回中长大的,虽然没进过清真寺,但进过被改为小学校的前清真寺。那完全是中式大庙,四周并无什么高塔。按说建塔的本事中国古人还是有的,虽然无法建那么高,那么瘦,但不管怎样总要建个把吧?可就从未见过,反倒是佛寺里有。只是改开后,才有回回模仿阿拉伯风格建起来的现代清真寺,但那并无历史价值。

 

估计回教传入中国时,还没有建造宣礼塔吧。如果这猜想正确,那么中国的回教实际上保留了更多的原始风貌——当时阿拉伯人不但没有宣礼塔,而且连像样建筑都没有,因此传入中国后自然只能效法当地人建大庙。

 

但奇怪的是,我从未听过在埃及听到的“野狼嚎”(抱歉,不过我确实比较烦这个,因为文革期间受够了高音喇叭折磨。如同大饥荒中吃怕了霉红薯,从此终生不碰那玩意一般),也想不起当年班上的回回曾有谁一天五次伏地,向着麦加方向祈祷。但我确实知道他们把斋,庆祝回回新年等等,而且他们都懂阿文,能念阿拉伯文的可兰经。可见人家确实是虔诚而且高保真的信徒。可一天祈祷五次似乎是基本教规,他们为何不遵守呢?估计还是政治原因吧】

 

卢克索是阿拉伯语的音译, 是阿拉伯语宫殿???这个词的复数,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到达此地看到这个宫殿群就称呼为??????欧哥苏热,奈何英国人舌头硬,变成了卢克索了。

 

【英国人的舌头硬度不一,有的发“卢克索”,有的发“拉克索”。我开头也念后者,因为Luxor很像Luxury(奢侈品),后来是根据旅馆侍应生的发言更正的。勿过,这还没有把奥地利首都念成“维也纳”,把意大利的翡冷翠念成“佛罗伦斯”,把罗马念成“柔姆”可笑。由此可见英国人的舌头硬度确实赛过金刚钻,他们唯一搞对的是“香港”,发音竟然比我这中国人还准确】

 

关于埃及旅行的参考,个人首推Lonely Planet系列的埃及,当时是和同学一起组队去的,这本书写的比埃及的导游还详细,背景知识也很细致,有很多常人不注意的景点和细节。

 

埃及帝王谷那里还有个城,很宏大,但是法老睡觉的地方很小。这可是埃及建筑的一大特征:气势恢宏内涵少。

 

【芦笛夹批:NND,我根本不知道!气死我了!勿过,埃及一次是玩不过来的,以后还得再去,去看金字塔与阿布辛贝勒神庙。去前一定攻读你推荐的书】

 

女法老除了那个被涂抹了名讳的哈普谢特苏特,最后的就是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了。

 

【是D!女法老其实有过两个,只是导游小穆太无知,跟我们强调哈姬苏是埃及历史上唯一的女法老,就此给我留下了先入为主的错误印象。其实埃及艳后我早就知道了,文革后期看莎士比亚全集,有个剧本就是专门讲奥古斯都吴大维与安东尼打斗的。当然那也是戏说,比较准确的介绍见于盐野七生著《罗马人的故事》】

 

法老修建建筑物的规模其实是经济决定建筑物,有钱就修好修大,没钱就小点。

 

如果没记错,法老的神庙一般雕刻的就是献给XX神鹅鸭牛羊粮食美酒,然后XX神赐给如何的神力,如何的恩赐。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神庙壁雕不是有两处法老勃起阳具的么,被人摸得油光锃亮。

 

听埃及朋友其实埃及的南方和西奈半岛是埃及最穷困的地方,同学在旅行里评价看着就比开罗人憨厚,种植最多的就是甘蔗和椰枣树。很多人混不下去就到开罗等大城市讨生活,当然在那里革命风起云涌了。

 

现在的尼罗河没有洪水泛滥,波涛汹涌全靠高坝。阿斯旺的大坝有两个,我们熟知的那个埃及人称呼为高坝,旁边有一个莲花形的纪念碑上面有埃及和苏联的国徽,不过有军队守卫没法去近看。

 

高坝上边,也就开放一段让游人参观。因为高坝周围是战略要地,高峰时段供应埃及一半的电力,中东战争里以色列在紧要关头还考虑过轰炸这里。

 

不过这个也是和三峡大坝一样破坏环境的典型,埃及的血吸虫病和尼罗河三角洲的萎缩都因为这个。

 

【芦笛夹批:阿斯旺大坝的危害性远没有三峡大坝严重吧?它当然也有很多副作用,例如尼罗河水年年泛滥使得土壤肥沃,大坝修建后,这好处就再没有了。但第一,它没有引起地质灾害。第二,它具有蓄洪作用,使得尼罗河水变得无比清澈。而咱们的三峡大坝搞的是所谓“蓄清排浑”的“反调节”,枯水期蓄水,汛期排水,让下游需水时越发没水,汛期越发加重险情,肥肉上添膘,鸡脚上刮筋,不是水利工程而是水害工程。唯一的好处就是发电,让三峡集团捞得盘满钵满,而那原始投资主要来自百姓多交的电费,可至今未归还百姓。阿斯旺则似乎是赫鲁晓夫同志掏的腰包,并非刮民水电】

 

第三封来信:

 

 费来神庙没有去过,但是这个地方得名是因为这里古代进行象牙贸易。大象在阿拉伯语里就是FILE ???。这里据说也是罗马帝国统治埃及的最南疆界。

 

说个插曲,埃及人生活里有很重要的几种食品其中就有:

 

FULI 弗利:煮熟磨碎的蚕豆酱。

 

扁豆和绿叶蔬菜磨成泥,沾上芫荽籽下锅油炸的豆团子,托尔米耶

 

还有就是奶酪,???给不耐。

 

说起这几样,埃及人会高兴无比。

 

但是,也是其他阿拉伯同胞,特别是沙特人耻笑的借口:埃及人只会吃弗利。

 

【芦笛夹批:我在旅馆上和游船上都吃过豆团子托尔米耶,挺可口的。还有多年未吃过的“回饼”。感觉是那儿的伙食不错,吃得挺开心的。游船上的伙食甚至比黑嘎达五星饭店的还好,每天都换菜单,不重样。

 

一般印象是回回挺会做吃的,比西洋鬼子强了不知多少。还有个感觉,那儿虽然只吃牛羊肉,但毫无哈迷蚩的膻气(参考文献:《说岳全传》)。只是他们的葡萄酒完全没法喝,尤其是红葡萄酒,白葡萄酒还能勉强下咽。论这个,还是西洋鬼子第一流。

 

当然,我非吃货,所说在行家眼中可能不堪一哂。】

浏览(4125)
thumb_up(10)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cmll
    老芦写游记是游翁之意不在写。老芦想出名早就想疯了,可惜一个人的命运多数时候不能由他本人控制。可老芦偏偏不信邪,揪着头发非要把自己提起来。你别说不可能,有时候他拼着老命跳了几跳,还真的产生过把自己提到了半空中的感觉呢。老芦哇,在下着实对您佩服的紧哪。
    屏蔽 举报回复
  • 巴黎老高
    耍是玩个轻松,书写个心情。
    最大的错误是: 扯多与你无关,人家埃埃尼及的严肃问题。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