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

注册日期:2012-04-28
访问总量:142725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说娼妓(三)青楼(图文)


发表时间:+-
青楼这个词最早本不是指“妓院”,正是相反,却是泛指富人家豪华精致的楼房,有人甚至认为就是指帝王的住所。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说:“齐武帝于兴光楼上施青漆,谓之青楼。”看样子,那南朝的齐武帝建了一座号称“兴光楼”的楼房,楼上都用青漆涂饰,,时人称之为“青楼”,这是“青楼”一词的最早来源。由于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得来不易故而十分的昂贵。这全部用青漆涂饰的“青楼”自然是豪华建筑了,所以才能青史留名。
 
“青楼”因其豪华,故而专指华贵的居所,,因而也得以屡屡在古人的诗文中出现,如曹植的《美女篇》中写道:“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傅玄也有诗云:“青楼临大巷,幽门结重枢”。 可见这些诗中,只见青楼之华贵 ,跟妓院一点儿关系都扯不上。故而,在魏晋时期,青楼一词应是褒义。
 
最早称妓院为青楼的记载可能要算南北朝时梁朝诗人刘邈的《万山采桑人》一诗,内中有“娟女不胜愁,结束下青楼”之句,所以在不知不觉之间,青楼的意思发生了偏指,开始与妓院发生了联系。
 
至晚唐,“青楼”在诗人的眼中有了两种含义:或为“妓院”,或为“雅舍”。因而也有了两意兼用的诗句:“大道青楼御苑东,玉栏仙杏压枝红”,那应该是与豪门高户有关;而“月华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捣衣曲”,则是指妓院了。经过漫长的时间跨度,复杂的嬗变更替,到唐以后的宋,元,“青楼”就成了烟花之地的专指了。
 
难怪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说:“今以妓院为青楼,实是误矣。”这一误,至今就是上千年。
 
其实也难怪,妓院太难听,太赤裸裸,而“青楼”一词雅致,于是人们就用“青楼”替妓院遮羞,后来的文人墨客们便以讹传讹,皆称妓院为“青楼”了。“青楼”便成为烟花女子营业场所的雅称。当然,并非所有的妓院都可称为青楼的,至少要达到几个“星级”的标准才行。至于一些脏乱差、黑陋丑,如同鸡窝、猪圈一般的地方那是绝不敢“僭称”青楼的。
 
青楼作为高级的声色场所,首先它建筑的位置就有讲究,青楼一般都建在市区,交通便利。但又要必须做到闹中取静,往往还有一番风水的考究。最好是在大道的旁边有一小巷,弯弯拐拐曲径通幽之后,突然眼前豁然一亮,青漆高楼,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红漆大门。进得门来,杨柳依依,流水潺潺,曲折游廊,石子甬路。
 
内部陈设来看,青楼内常常是里外三重,庭院深广,既有大堂,有雅座。厅堂庭院之间往往布置有花卉怪石,水池游鱼。
 
室内的陈设也很是雅致,琴棋书画,笔墨纸砚,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名人的落款题字等等。暖暖的阳光从朱红的雕花木窗透进来,零碎地撒在了一把支起的古琴上,粉色的纱帘随着风从窗外带进一些花瓣,轻轻的拂过琴弦。香炉里升起阵阵袅袅的香烟,卷裹着纱帘,弥漫着整间香闺。乍一看去,不会让你有任何非份之想,更多的却是让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感觉。清香绿茶,清醇美酒,清淡菜肴,身旁伴着清秀丽人,莺声燕语,款款待客,这对很多的清雅之士能不是一种特殊的享受和诱惑吗。
 
而那些名妓们不仅灵动,还飘逸清雅:灵动得仿若手持琵琶的飞天,飘逸得犹如漫天轻盈的雪花,清雅得就像步步生莲的仙子。轻歌曼舞,浅斟低唱的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出了诗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现在已知的古人诗词作品中就有很多是在青楼里写就的,青楼环境优雅,再伴以清新的歌舞弹唱,这对从事艺术创作的文人来说,无疑可能产生很多无法从他处获得的灵感。并且很多青楼女子本身就是色艺俱佳,往往能对其创作补缺拾遗,起到润色作用,这与简单的以色事人是大不一样的。如果说中国的诗文书画是男性知识分子代代相传下来的,那么中国的音乐舞蹈很大意义上是由一代代青楼女子相传下来的。
 
这些甚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道独特的异类风景 一 青楼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于网络)
 
 
 
 
 
 





浏览(6344)
thumb_up(4)
评论(22)
  • 当前共有22条评论
  • 华蓥
    芹MM好,最近看您那关于“士大夫”的讨论如此热烈,待您有闲了,真该将它好好整理一下,或者干脆弄个沙龙啥的,大家好好讨论一下:从慨念讨论起,它的演变,根源,影响。这个曾经是古代文化中坚的士大夫阶层,曾经以它完善的士大夫文化系统,独特的生命力深深的影响过中国的历史进程,它在现实生活中到底还有没有实际意义,有何种实际意义等等,说不定还有些意思。
    谢谢MM谬赞。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万沐君好,先生光临,蓬荜生辉。读过先生好多文章,还在芹泥MM那读过您很多精彩点评,道谢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马黑兄好,写着写着有些写偏了,开始没想写这些,只想探究一下起源,现在居然写到“青楼文化”了,看样子有点不好收场了,嘿嘿,咋办?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冬儿好,谢谢夸奖,开始只想写一下来源,写着写着有点偏离初衷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芹泥
    这段时间太忙,刚刚才看到这个系列,华蓥MM的这个系列特别学术,像是专业的研究论文,图文并茂的, 我特别喜欢这篇关于青楼陈设的一段描述,太古典雅致了,

    “室内的陈设也很是雅致,琴棋书画,笔墨纸砚,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名人的落款题字等等。暖暖的阳光从朱红的雕花木窗透进来,零碎地撒在了一把支起的古琴上,粉色的纱帘随着风从窗外带进一些花瓣,轻轻的拂过琴弦。香炉里升起阵阵袅袅的香烟,卷裹着纱帘,弥漫着整间香闺。乍一看去,不会让你有任何非份之想,更多的却是让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感觉。清香绿茶,清醇美酒,清淡菜肴,身旁伴着清秀丽人,莺声燕语,款款待客,这对很多的清雅之士能不是一种特殊的享受和诱惑吗。 ”

    是呀,古代的妓女,这琴棋书画是不可少的,男人对他们的欣赏很多是精神层面的。

    谢谢华蓥MM精彩介绍。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豆妹妹说得对,她们就是当时的“娱乐圈”,诗书琴画,清歌曼舞,不是轻易就委身事人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谢谢雨露的鼓励,没事写着玩,越写越是同情那些女子了,其实她们中间有些是来自落难的豪门的,像梁红玉,董小宛等,她们都曾经有过显赫的家事背景,但因祖上得罪了皇帝或重臣,被朝廷抄了家,女眷们悉数就被卖入了娼门,可叹!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谢谢arrowing来访,谢谢您的点评,只有一点稍有异议,那就是中国的用漆历史,中国制作和使用漆器的历史已经有好几千年了。从新石器时代起人们就认识到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商周时中国的漆器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战国,汉代的漆器制造非常繁荣,除了各种实用器还有不少的观赏品。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第三文化层中发现了一件漆碗和一件缠藤篾朱漆木筒,这两件东西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中国古代木胎漆器,己有七千年左右的历史。
    祝好。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沐岚好,写这些东东就是图过好玩,没事时做的事,谢谢沐岚鼓励。
    屏蔽 举报回复
  • 华蓥
    紫鸟好,那时的青楼女子在很大程度上真的就相当现在的演艺明星,她们是要经过严格的系统训练后才能出来接客的,这类型的青楼女子不仅姿色过人,更重要的是才情也不低,不是轻易就委身事人的。当然也就像您所说的,这种“青楼”也只有特定的权贵阶层才能消费得起。

    青漆到底是什么颜色呢?“青”大概可以表示三种颜色:
    两岸青山相对出。——绿色。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蓝色。
    朝如青丝暮成雪。——黑色。

    我个人认为,这里的青漆应该是蓝色,我们祖宗创烧过青花瓷,可那青花实际上就是“蓝花”,而且青花瓷在唐代就已经产生了,可它一直被称为“青花瓷”。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