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葵

注册日期:2011-11-22
访问总量:424713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颇具道家色彩的词牌【渔家傲】


发表时间:+-

颇具道家色彩的词牌【渔家傲】

【渔家傲】这个词牌,跟很多唐宋词牌一样,都多少带点儿咱们中国道家的色彩。传这个词牌最早为晏殊所用,他是否真得最早,很难考证。俺估计是因为他那首【渔家傲】里有“神仙一曲渔家傲”这句话,所以抢了风头。全词如下: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
求得浅欢风日好。
齐揭晓,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
莫惜醉来开口笑。
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宋词里颇有几首【渔家傲】非常著名。另一位作者跟晏殊一样,也是北宋之人,叫范仲淹,凡咱们国人上过学的不知道他的应该不多,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他的《岳阳楼记》流传至今。他的诗流传下来的约百余首,而词却只有四五首,但其中一首【渔家傲】却偏成了绝唱: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俺喜欢这首词,因为它那古穆苍凉的格调忒感染读者!说到写诗填词,词句优美诗意感人这两点,比较而言还容易达到,而意境和氛围的塑造则实在需要功力或者说本身的才气。像“独钓寒江雪”或“大漠孤烟直”这类句子,其绝妙之处正是意境和氛围,让你说不出为什么,却能深深地打动你。

还有一位作者,比晏殊和范仲淹的年代稍晚一些,她生活的年代在南北宋之交,就是大词人李清照。李清照的诗词以委婉凄切的居多,但偶尔也有豪迈苍劲的,让人惊叹。如“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这首【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看,上片她跟老天对话。老天问:“去哪儿啊?”她说:“木啥好去处,人已老,诗词也木有惊人之处。就任那大鹏飞举万里的大风,把俺吹到仙山归隐好了。”写的很有气势,不是吗?

天朝毛太祖也有一首【渔家傲】,是这样写的: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老毛的诗词,虽多政治笔墨,但颇少“老干体”色彩。但这一首下片的“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则非常的老干体。尤其“同心干”三字。“干”的本意是枝干,而引申为“干活,干劲,加油干”是现代白话的含义。一首诗词中,古文和现代文混用,配伍的和谐与否很考验文字技巧,而词里这个“干”字则有明显的凑韵痕迹。

全篇看,上片写得好,落笔即带有气势,到“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形成一个小高潮。下片开始本来势头不减,可除了“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有老干体色彩之外,结尾“不周山”的出现也很突兀。从屈原的“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来分析,这神话中的不周山应该在昆仑山的西北,离词中的战场相去太远。使用典故要与诗意有关,不能凭空拈来。而老毛为了共工的造反精神,就把不周山搬来,比较牵强。

老毛这首词有两个逗趣的看点:

一是开头两句的“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曾一度成了文革时期写文章文件的最常用开头语,据说写年终总结,说到成绩时,总要引用这句。农村过春节写对联也是首选,排第二位的是:“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呵呵。

二是“前头捉了张辉瓒”这句,据说张的后人为先人被老毛点了名而至今痛心疾首。不过老毛这句大白话用得好:完全融入了开篇的气势,毫无雕琢痕,比文绉绉地陈词滥调要给力。

最后来看【渔家傲】的词谱: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A),中平中仄平平仄(韵A)。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A)。
平中仄(韵A),中平中仄平平仄(韵A)。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A),中平中仄平平仄(韵A)。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A)。
平中仄(韵A),中平中仄平平仄(韵A)。

它全篇的格律似很简单,就是: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平平仄
平中仄

这三个句式排列组合,旋律刚烈,节奏感很强,适合写古穆苍劲的格调。但它要求全篇10个分句都要押仄韵,颇有难度。由于韵脚的惯性,习作时句子还常会不自由主地都陷入223这样的音步。所以打破223的节奏而使全篇句式富有变化,很值得注意。

浏览(1466)
thumb_up(0)
评论(4)
  • 当前共有4条评论
  • 曹雪葵
    桥兄见解极是。俺也很喜欢毛太祖诗词的气势,甚至霸气。似乎与孟德公诗心颉颃,而更擅壮笔。俺木细读过毛诗词,前段儿时间整到一本“红宝书”,谁知不是语录却是诗词,引起兴趣,偶尔会读。其中文革式的官方注释很逗。等俺读完了,会写篇评析。
    屏蔽 举报回复
  • 金水桥
    说两句, 首先谢曹兄介绍这个词牌。和喜欢。
    关于范词,一切都好,但感觉最后两句似乎离韵,不知曹兄是否同感。
     
    关于毛词,俺觉得,毛不是吟花赋草的文学家,他是个千古帝王,其诗气势磅礴,众生仰望不及。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这是何等气势。 
    再如,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又是豪放神笔,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最后两句,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记得曾有网友探讨过,乱字最为出神入化,任何其它字如“漫”,“看”,“遍”。。。均力度不足,维“乱”字最为出人意料而恰到好处。
    屏蔽 举报回复
  • 曹雪葵
    原来冬兄也喜欢范仲淹那首。范仲淹的文章虽然了得,但诗词还就那一首惊人。其它的诗多平平之作,如俺随机从他诗集中找来一首:

    《移丹阳郡先游茅山作》

    丹阳太守意何如,先谒茅卿始下车。
    展节事君三黜后,收心奉道五旬初。
    偶寻灵草逢芝圃,欲叩真关借玉书。
    不更從人问通塞,天教吏隐接山居。

    这一首倒应了李清照的“学诗漫有惊人句”。
    屏蔽 举报回复
  • 老冬儿
    一直很喜欢范仲淹那首,每读一次都重新又被感染一次。易安那首也是爱极了。

    谢谢好文,这样慢慢地侃词牌,读者很享受。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