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言

注册日期:2012-07-10
访问总量:146206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杂感: 太空探索公司副总裁兼火箭发动机设计师汤姆穆勒


发表时间:+-

我已经发了好几篇文章谈太空探索公司(SpaceX)。这是世界上第一家靠自己资金研发出能把卫星送上天的运载火箭的公司。 其他公司即使本身为私人公司,但研发火箭时资金来自政府,不必承担研制失败的风险。

这篇要谈的是这个公司研发火箭发动机的灵魂人物汤姆穆勒(Tom Mueller)。他出生在爱达荷一个2500人左右小镇,镇上主要工业是伐木业(最危险职业之一),父亲是卡车司机。这个镇人口自1980年达到高峰后不断减少。

他在回忆中学时代时说他最喜欢的玩具火箭(Estes rockets),他曾经用玩具火箭把蟋蟀送上天,也曾经用他父亲的焊枪“制造”火箭,做了许多“疯狂”的尝试。

由于家庭经济状态,他只能进入离家七十英里的爱达荷大学。他夏天在锯木场工作,他赚够足够钱付学费。他习惯艰苦工作,但也坚定他成为一个工程师,离开伐木区的决心。

爱达荷大学有许多动手的项目,在大学他可以学习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他说因此他在开发火箭发动机上做的相当不错。

大学毕业后他拿到爱达荷和俄勒冈几份聘书,但他喜欢机械,喜欢高速,喜欢危险,最喜欢的还是跟火箭有关的工作,甚至HP非火箭工作(硬盘)也无法吸引他,所以他离开家乡,到了加州,花了比原来长得多的时间找工作,最后进入TRW公司的航天部门,在那里工作十五年,表现优异,成为TRW氢氧火箭发动机TR106计划的首席工程师。

但他觉得TRW还不能展志。他加入美国最老的业余火箭俱乐部,他开始自己设计和制造火箭发动机。2001年底,他设计制造了一个80磅重使用液体燃料的火箭发动机。这是业余爱好者设计制造的世界最大的发动机,可以发出13000(近6吨)推力。

当太空探索公司创始人艾伦·马斯克要创建公司制造运载火箭的时候,找到了他。在仓库看了他制造的火箭发动机后,马斯克问他:“你能不能造更大的发动机?”。马斯克不仅为穆勒在TRW公司的表现打动,而且为他业余时间能设计并制造出世界最大的业余火箭发动机而动心。

太空探索公司成立于6个月以后。3年后默林1A发动机试车成功,6年8个月后,在三次失败后,猎鹰1号成功把负荷送入大空。我相信太空探索公司发动机部早期很小,但都是精兵强将,工程师不仅设计,也制造,他们是工程师,也是技师,也是工人。

2008年8月3号,猎鹰1号发射第三次失败,全公司300多雇员长期加班加点,面对失败极其沮丧,临近崩溃,公司前景不明,但马斯克短短演说就又鼓起雇员士气,说服潜在投资者和顾客。太空探索公司在短时间内找到了原因,六个礼拜制造出一枚新火箭,9月28号发射成功,公司死里求生。


我为什么对太空探索公司感兴趣,因为其道路太不寻常。穆勒不是名校出身,但做出无数名校毕业生没有做到的事情。马斯克不是火箭专家,他的副总裁来自四面八方,多数并不是航天工业的老兵,两个在汽车工业工作多年, 但他们成为世界第一个发射卫星的私人公司,第一个发射货运飞船和太空站对接的私人公司等等。


最近,万维有不少讨论中美教育制度的好文章。我这篇就算添砖加瓦。 我从穆勒的成功不仅看到美国教育的成功,也看到美国教育的失败,否则SpaceX公司首席火箭设计师应该是个名校毕业生吧!

说到中国教育培育的精英,我不太相信有人不仅能设计火箭发动机,而且能在车库亲手制造火箭发动机。美国名校的精英,也未见得有这种能力。

浏览(1495)
thumb_up(0)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寡言
    可我谈的是航天工业,不是卖包子卖服装。


    其实,美国过去几十年,不少第一流的公司的创始人都是非正统的人,乔布斯,盖茨,戴尔,埃里森等。

    如果没有这些人,美国企业界大概会失色不少吧!
    屏蔽 举报回复
  • 欧阳峰
    名校的毕业生毕竟在人口中是极少数。即使他们成功的几率比别人大得多,在成功人士中他们还是少数。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