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与《周易》
要了解古代诗人为什么也玩儿《周易》?似乎得先了解周易是本什么书?古往今来用它算卦的人太多了,颇为可笑。细看《周易》,不难发现它就是一个“工作系统”,或者简单地说,它是一种“方法”。用《周易》这个“方法”来判断事物,常能得出处理相关问题的最佳选择,如此而已。不得不说,《周易》这个“方法”极为完善,究竟完善到什么程度?完善到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对它佩服得五体投地的程度。但:说到底,它只是一个“方法”。这个“方法”还需要人来实施,它不能代替人,更不能让人通灵,让人穿越,让人预知一切! 现代很多学人,号称对《周易》研究得很深,总打着古人“占卜”的旗号,故弄虚玄。其实,您若在马路上丢了枚戒指,干脆认倒霉。这年月拾到戒指的,不会交给警察叔叔的。若用《周易》来算,更是伤口撒盐,因为它只会给您出个类似“如果...,则会...”这样的谜语,让您自己接着去猜,却绝不告诉您戒指究竟在哪儿。 人们总是年轻时玩儿人生,等老了,没有时间本钱了,才玩儿《周易》。古代诗人也是如此。查阅资料,粗略发现:先秦时期《周易》很有市场,朝廷大事多占个卜问问老天,因为先民的知识终究有限,很多事物他们并不了解。秦汉以来,人们就不大信《周易》了,官方占卜行为逐渐减少,而《周易》反倒因为孔子附加了“十翼”而被赋予了儒家思想,成了文人必读的“五经之首”,他们读《周易》并不是为算卦,而是领略其中的哲学。而现代中国社会,《周易》又成了算卦的工具,这都是钱烧的:有钱了,人们喜欢玩点儿玄虚,屁事也找人算个卦,明知他肯定会说好话,但要的就是这个口彩儿。有要算卦的,就有了给人算卦的,不管是不是真懂《周易》,也要背出几句“易者,易也,象者,象也”,令人忍俊不禁。文人们不好好地研究《周易》所涉及的历史和哲学,偏要钻研其“象数理”,而且很快就出“成就”,细看也不过是照抄古人的词句。莫若古代的诗人,读《周易》要追求的却是古雅韵味儿,笔者选了几首古诗,不难看出其中洒脱的心态:
面黑头雪白,自嫌还自怜。 此时的白居易已经七十多了,所以说“开第八秩”。一句“周易休开卦”说的就是不算卦,不问吉凶,照样活到快80岁。
秋风落叶正堪悲,黄菊残花欲待谁。 这位刘长卿远没有白乐天活得潇洒,有愁事了,才想起算卦,不是晚了?
洛中高士日沉冥,手自灌园方带经。 “王湛床头见周易”用的是晋代的典故,王湛深藏不露,别人以为他很朴讷。等看到他床头上的周易跟他聊起来,才发现学问高深。
青溪道士人不识,上天下天鹤一只。
《子聿以刚日读易柔日读春秋常至夜分》宋代诗人:陆游
朱颜已去鬓丝稠,知复人间几岁留? 《叹老》宋代诗人:陆游
身历邅回事万端,天教林下养衰残。 《六言杂兴》宋代诗人:陆游
失马讵知非福,亡羊不妨补牢。
穷每占周易,闲惟读楚骚。
暮年世事转悠悠,揽涕凄然类楚囚。
病中看周易,醉後读离骚。
《杂咏》宋代诗人:陆游
老无添虎仍逢病,春欲残时未减寒。
《病中作》宋代诗人:陆游 《杂赋》宋代诗人:陆游
体不佳时看周易,酒痛饮後读离骚。
店家乞火燎征衣,湿竹生薪不受吹。
楚泽巴山岁岁忙,今年睡足向禅房。
束发论交一世豪,暮年憔悴困蓬蒿。 《读易》宋代诗人:陆游
羸躯抱疾时时剧,白发乘衰日日增。
世人无奈愁,沃以杯中酒;
闭门何所乐,聊息此生劳。 读上面陆游这几首诗,看他老是“床头周易,床头周易”地重复,是不是觉得很絮叨?80几岁的人说话还能简练吗?陆游的藏书《周易注疏》被掠到了日本,书分十三卷,每卷末还有他儿子亲笔所题的“识语”,字为行楷,笔力遒劲。大家想一想,宋刊本的《周易注疏》,陆游所藏,上面还有他儿子的题字,史料价值如何? 奇怪的是,陆游虽喜读《周易》,却没有留下著述。苏东坡诗里不大说《周易》,反倒留下一本《东坡易传》。细思陆游生活在南宋时代,靖康之耻未雪,朝廷苟安,保家卫国成了禁忌话题,陆游只好大谈《周易》了。直到他知道要死了,才敢说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话!
野叟长年。一室萧然。
阕会得,万语千言。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