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为了未来

注册日期:2013-03-11
访问总量:27855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人本主义初探:民族腾飞的关键


发表时间:+-

简单地说,人本主义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自我主体意识的萌生,是人类在逐渐一点点逃脱了对自然的盲目敬畏和崇拜之后,在主观对客观的认知过程之中产生的一种人类自身能力的一种认可。 这 种认可是人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人类的主观认知能力,伦理感情,等等,以及建立在其上的人类文化的一种尊重和认可。这种认可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作 为一个抽象的“人”的肯定和尊重。从这种对抽象的人的肯定的基础上,产生了以“人”为中心的,重视人的发展的文化,称为“人文主义”。正是在这种人文主义 的关怀下,产生了人本主义,即对作为个体的人的尊重和肯定。

 

西 方从希腊罗马的泛神体系到中世纪之后的一神论,一直是以神为中心,希腊罗马对人的文化的尊崇也是建立在“人神同形”的神祇崇拜的基础上。西方从文艺复兴伊 始到理性主义,把对人的价值和世界观,或者说“人性”,从神的奴役之下解放了出来空前地激发了人的创造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同时,西方的建 立自在神和宗教信仰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实践,则在通过宗教改革之后在现代社会适应留存了下来。

 

比较看来,中国古代社会一开始就把目光和视域放在了人的生存和社会上,强调人的生存体验和社会伦理道德。但是,中国的文化虽然没有拔高神的力量, 对 作为个体的人的尊重,或者说对“人性”的尊重,往往屈服于强大的君权和家族父权孝悌)之下。不同于西方神权和世俗君权的对立所产生的能够一定程度容纳和反 思“人性”的空间,中国古代这种君主和家族双重的权力枷锁极大地压制了对人性的反思和尊重,加上外族的入侵导致的文化断裂,人性在不堪重负中逐渐丧失了可 以呼吸的空间。

 

西方文化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中国人对人性的重新关注,虽然西方的科学和社会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强健”了中国多年的积弱, 但 西方的强势文化冲击下产生的文化自卑非但没有唤醒“人性”的尊严,反而导致了在西方种族和文化至上的权力等级之下产生的民族自卑。在这种新的民族文化和权 力等级下,没有产生对人性的尊重和“人人平等“的肯定,甚至产生了对作为群体种族的“中国人”的鄙弃和践踏,作为特定种族和个体的中国人非但没有感到“人 性”的尊严,人性的光辉反而再度蒙尘。

 

一个崇洋媚外,崇尚权力强大和金钱,不尊重自己的民族,不尊重每个具体的个体的“人”的民族,是不可能 激发人创造的激情,不肯能释放人创造的能量; 也是不可能尊重和扶助弱者,不可能尊重并教育自己的后代尊重他人,不可能产生基于尊重关怀基础上的良好的互动社区文化….,总之,离开了以人为中心的对每个具体的人的尊严和潜能的尊重,人性只能挣扎在绝望的边缘,不得呼吸;人文只能在权力和金钱的重压下荒芜。 中国现在最缺的不是权力和金钱,金钱和权力的欲望已经把人与人之间的鸿沟越拉越大,人性的尊严被金钱和权力践踏在脚底,中国现在最缺的是人本主义的复兴,缺的是扎扎实实从每个人做起,把对大写的人的肯定和人性的尊重重新捡起,放置在人性的殿堂之中。

蜉蝣之暮
浏览(1062)
thumb_up(0)
评论(4)
  • 当前共有4条评论
  • 蜉蝣之暮
    同意安博!所以人本和人人平等的观念应先于体制,并成为推动体制改善的力量。否则只能重复革命再革命的怪圈,把整个社会的命运交给少数几个精英主宰。
    屏蔽 举报回复
  • 安博
    好文! 人的自主意识的觉醒是建立公民意识,构建民主社会的起点。没有人的自主意识,即使有了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也会有买票贿选等各种乱象乱源。民主的基础是一个个独立的人,有了独力的自觉的人,就不再需要“以天下为己任”,也必须要“为民请命”,人才会把前途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相反,没有这个基础就为政客操纵民意提供了条件,这实际上是许多国家民主不成功的原因。
    屏蔽 举报回复
  • 蜉蝣之暮
    Pia 兄好!
    很赞同pia兄关于仁的中道观。人性的善和恶之间,“私”和“公”之间,因该以人为本找到一个平衡点。过去帝王的家天下和私天下是以一机之私取代了“公”,因此扼杀了公平和民主;

     现在中国政府宣扬歌颂的所谓“大公无私”实际是走向另一个极端,抹杀人性中惠利自我的“私”的本能,事实上只能造成以私代公,损公肥私,为“私”找到了极好的庇护。抹杀人性中任何一极,只能把人的道德推向另一个极端,导致权力和腐化对正常社会肌体的入侵,导致在公的名义下,私找到了极好的庇护。

    回到中道的人性,正确认识人性,才是回复人本的根。
    屏蔽 举报回复
  • pia
    蜉蝣兄好文,有深度有广度,读起来是享受。享受完了会有不自禁发散式随感,也就顺着感觉添两句:

    --佛教也是至纯至上的人本,引导归本重见佛心。
    --国学中,"仁"是核心概念(两个人为"仁)。传统文化很在乎人,尤其是人与人的关系。居中才是正解,极端了就会出毛病。太着重人与人的关系而忘记了个人,非中道。平衡感还是要的。
    --私心是人的天性,所谓利而来利而往。体制上私有制才是量体裁衣。公有制是和人性过不去,故必亡。恢复了私有制,中华重现活力。
    --个体自由的角度,中国缺的是推翻政府的自由,其它方面并无结构性落后。经济民生而言,推翻公有制而解放出的正能量正在惊人喷发中。
    --30年河东,30年河西。1820年的前后,世界经济的中心由东方去了西方;200年后,2020年的前后,大概它又回来了。循环往复花开花落。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