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抹黑的商纣王和他的女人[中国的历史书靠谱的有多少(8)]
在中国古代男人眼里: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手足不可断,衣服随时可以换。由此可见,女人在中国男人眼里的地位。所以纵观中国历史,女人出现的频率之少也就不足为奇。当然了在男人主宰的社会中,女人的角色也就是男人的玩物和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已。对于在中国历史书上有几个出镜的女人也被归为了两大类:狐狸精和祸国殃民的祸水。
狐狸精的鼻祖应该是商纣王的宠妃妲己。我之前已经说过了,商纣王本身就是被抹黑了的,而他的宠妃妲己自然也难逃被抹黑的命运。我的这个想法在网络上的资料中得到了证实。
先说一下商纣王是怎样被抹黑的吧。商朝的强盛到了商纣王帝辛的时候应该是最大的。据说那时商的领土已经被帝辛从中原扩张到江淮福建一带。可以想象,他这样做的功劳就像是古罗马的扩张一样是正面的,因为他带领的商朝在当时是先进的,商朝的扩张势必也在传播商文明。而且帝辛也未必是暴虐的,那就是他只是囚周文王而不杀他的原因。当然这样做却是为商朝的覆灭埋下了祸根,而且也让他因此一臭万年。这大概是他没有想到的。
再说一下商纣王这个称呼:商人称王为帝。商纣王的正式名字就叫帝辛。商纣王,或殷纣王,是周人侮辱、蔑视性的称呼。这里面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周人从未达到商人那样的强力统治。周人灭商,是纠集所谓的“八百诸侯”的共同行为。这些夏、商两代所封的诸侯只是同盟军,而非蕃属,对于周王室的认同和忠心是有限的,周王室对其的控制力和约束力也是有限的,文王、武王只是和他们相安无事,根本指挥不动。因此,终西周一朝,与这些诸侯的战争贯穿始终,并最终灭于诸侯。而周人本身,虽是诸侯中武力强盛的,却与煌煌大商相差甚远。周武王灭商后,因殷人众多,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显亦不宾灭。”而彻夜难眠,最终导致英年早逝。所以周是有理由抹黑前朝的最后一个君王的。
在中国历史上,历史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官方出面修的正史,代表着官方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一种是野史,代表着民间的历史认同和评判。但同一段历史出现两种正史,则是商周之际的独特存在,是周王朝以小博大带来的后遗症,是官方意识形态和民间意识形态势力相当的结果:周王朝作为战胜者的虚弱和商人作为战败者的不可小觑的盘杯错节的庞大势力。虽然周王朝官方意识形态在长期成为主流,成为正史,但商人记录的历史却并没有在周王朝的封杀和围剿下消失,而是顽强地在各种史料中“留下自己的烙印”。而司马迁在写《史记》时所参考的正是周人写的《尚书》。在该书中叙述帝辛罪状的共有三篇,其中两篇是战前动员,唯一可信的是周武王战胜后祭天的祭文《武成》。但孟子仍说“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
对于抹黑商纣王帝辛,春秋时期,孔子的大弟子子贡愤愤为纣王鸣不平,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意思是说纣王的种种恶行根本就是大家泼脏水的结果。中国历来的传统:破鞋万人踩,破鼓万人捶。所以看看历史就会发现,所有的亡国之君无不如此不堪。
这样的想象力只能用疯狂来形容。
最后引用毛泽东对帝辛的耐人寻味的评价来做结语:“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很有功劳的。纣王伐东夷,打了胜仗,但损失也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当时微子是里通外国。为什么纣王灭了呢?主要是微子反对他,还有箕子反对他,比干反对他。纣王去打东夷,把那个部族征服了。纣王是很有才干的。后头那些坏话都是周朝人讲的,不要听。”“纣王那个时候很有名声。商朝老百姓很拥护他。纣王自杀了,他宁死不投降。”(《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P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