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水

注册日期:2010-11-01
访问总量:23513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忆蓝底百花 谈白底蓝调


发表时间:+-

坐在窗前,一杯清茶,沐浴在晔晔晨光里。心悠闲,情恍惚。曾经发问,天地之间,万物之上,可有精灵?当下自言,就算有精灵,我这辈子也难扑捉精灵显现的那一刻。在我眼前,煙光氳氛,草色俱翠。哪有什么精灵?

春花落地无声,抬头见蜜蜂,蜜蜂问云彩,何处有精灵?

云彩悄然落下,低头吻茶杯,茶杯问小鸟,你可是精灵?

 

原来精灵就在眼前。瞧这双双比翼飞的精灵,显现在我手里的杯子上。我随着这精灵,思绪翻飞,飞到童年的乡村美景

 

我从小就很喜欢蓝底百花的图案,无论是小时候在乡下穿的蓝底百花的小布袄,还是乡下人头上戴的蓝底百花的头巾,都是我在小小的年纪时 觉得美轮美奂的图案。即便是青花瓷器,带有白底蓝调的图案,我也会爱不释手。或许是童年在乡村生活的记忆,不时出现在梦中。过年时,老乡婆婆亲手为我定制的蓝印花布袄的温软,现在依然记忆犹新。在我眼里,蓝底百花,白底蓝调,分不清,爱不舍。四年后,回到城里,同学们说我穿的是土布衫,我不以为然。但最终也奈何不了大家的眼色。不再穿了。折叠好,压箱底,藏起这美好的回忆。。。

 

蓝印花布是传统的古老手工印花织物,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她那朴拙幽雅的文化韵味,在我小小的年纪时,就已经渗透到我的血液里。我很难忘记这千载之下散发着东方文化魅力的芳香。

去年回中国时,与老同学同游浙江乌镇,参观了一个染布小作坊。染缸的历史就写在大匹的,悬挂于蔚蓝天空下的,蓝印花布上。不难想象,这千匹万丈的蓝印花布,蕴含着多少故事,像这长长的布匹,源远流长。述说着多少情怀,像这典雅的花色,韵韵情深。

 

 

来到一家小小的专卖店,脚就变沉了,摞不动脚了。这里,蓝底百花图案的包包,围巾,服饰,挂满了货架。我爱她的精美,爱她的韵味,更爱她的古朴暗香。看中了一个小包,很美。但终究是怕染料掉色,好看不好用,没有买下,留下了小小的遗憾。

 

要说喜欢蓝印花布是由于小时候对新衣过年的期盼。那么,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在家中的厨柜里,餐桌上,床头柜上,与我息息相伴十几年,而这些过眼即忘的青花瓷器,也在我不经意间,在我的骨子里悄悄地留下影子。

 

对蓝底百花 白底蓝调的喜爱,在冥冥之中,一直没变。。。。。

 

转眼十多年后,到了德国。课余时间在一家会计事务所打工,每每看见德国人午餐吃黑面包,我的胃就泛酸(基于以前吃过一次的经验)。有一天,上班时,我敲女老板的门,问她一点工作上的事。一进门,就看见女老板正在用餐,一小块黑面包,一块奶黄色的黄油,一起放在一个大大的,精致的,蓝底白调的瓷盘上,很巧妙的呈现出色彩的美感。我心里一震,这不是中国的青花瓷盘吗?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看了好一会儿。一下就忘了要问女老板的事。结结巴巴地讲不清楚。

 

后来我从女老板那里知道,中国式样的青花瓷盘在德国,乃至欧洲都是很普遍的。他们都是欧洲制造的。那时,对盘中的图案,没有概念。只知道图案是我们中国的红楼阁台,小桥流水的风格。不知道还有故事。直到有一天,女老板细问我盘中的图案细节,为什么来为什么去的,我倒是一问三不知。她就给我讲了她从小就知道的蓝柳《Blue Willow》的故事。自那之后,我对青花瓷器倍增好感。

      

美国有一个小商店,叫Tuesday Morning。店里有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东西,但数量都不多。在这家商店,我买过德国制造的白色碗8只(一共就8只,好不容易有这么多。我对德国的东西情有独钟)。有一天逛Tuesday Morning,发现了一对蓝柳杯(一共就两个)白底蓝案,仔细一瞧,是英国制造的。我幸喜地带回了家。每当我坐下,手捧一杯清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注视着杯子上的青花柳(也叫蓝柳)图案。

 

青花柳是一个独特的图案,被广泛用于英国的陶瓷用品上。如餐具,饮具,陶瓷挂画。早在18世纪的英国,大约1790年,该图案由英国人托马斯·明顿设计并搬上瓷器,并一直延续使用超过200年。他的设计灵感来自18世纪后期英国从中国进口的瓷器上的画面。背景颜色是白色,前景色以蓝色为最常见(也看见过粉红色,绿色和棕色的)。他的青花柳设计里有一个浪漫的传说。这个传说,起源于英国,中国的历史并没有此传说。但颇像中国的《梁山泊与祝英台》的故事。有很大可能是《梁山泊与祝英台》的沿用和改编。(也算实地取材哈。见文后注释*

 

从绘图上看,一座具有乾隆时期风格的,古朴典雅的山水楼阁。周围树木成荫,后院屹立一颗参天果树,枝繁叶茂。楼阁旁边一条小河流过,小河上有一小桥,桥边就是那颗著名的青花柳树。小桥上有三个人在奔跑,前两个是一对恋人,后一个是手里拿着鞭子,企图把她们追回的父亲。河中的小船就是小恋人亡命天涯的船。两只在天上翩翩起舞的白鸽,是他们死后的化身。在西方白色代表圣洁和快乐,鸽子象征和平和幸福。这幅图画描绘的是忠贞不渝的爱情,可歌可泣,永生永世。我愿这对精灵永远活在他们的世外桃源。就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记载的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界


附:

青花柳图案的故事 概要 (翻译基于英文版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富裕的汉人,他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叫孔东南。孔东南爱上了她父亲手下的不起眼的会计助理张和,惹恼了她的父亲。这在当时属于门不当户不对。他们是不允许结婚的。父亲把这个年轻人张和关在一个由高围栏围起来的房子里,生硬地把这对恋人分开。并正计划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有权有势的公爵。

 

当日,公爵驾驶一船珠宝礼物来迎娶他的新娘。婚礼即将在杨柳树花,纷纷扬扬飘落的时辰举行。
 

就在女儿孔东南婚礼的前夕,年轻的会计师,伪装成一个仆人,人不知鬼不觉地溜进了王宫。带着恋人和珠宝逃离了家。他们经过一座桥时,惊觉的父亲手拿鞭子追逐着他们。他们最终还是逃脱了。他们跳上了公爵的船,驾驶到一个僻静的岛屿,在那里,他们安全地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多年后,有一天,公爵找到了他们的住所。他派出士兵,抓住了这对恋人,并处死他们。
这对情人的生死恋情感动了上帝,把她们化成了一对高飞的白鸽,从此相爱永不分离。

 

 

 (完)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发生在魏晋第一大都市绍兴(会稽),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梁祝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两百多年前的英国(1790年间)应该熟悉这个传说,所以被沿用和改编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浏览(2048)
thumb_up(0)
评论(14)
  • 当前共有14条评论
  • 关雎
    我也喜爱青花瓷,不过以前不知道这些故亊。以后就会留意这些图案了。
    谢谢山泉介绍! 美文!
    屏蔽 举报回复
  • 山泉水
    谢谢Elwyen来访,欢迎欢迎!看了你的"不可洗澡旅馆",长了知识。下次去玩时,就有了经验。谢谢好的分享!
    屏蔽 举报回复
  • 山泉水
    不寂寞,你好!谢谢你的夸奖。好独特的博名,我们都喜欢不寂寞,所以大家在这儿聚会。欢迎多多分享德国的故事。我们的岩子还在德国呢。
    你也喜欢蓝印花布的素雅。这种花布只有穿在心地朴实的人身上才有韵味。穿在范冰冰的身上就少了点朴实的韵味。因为她更像红玫瑰。不知道这样说妥不妥?
    屏蔽 举报回复
  • 山泉水
    岩子好!很高兴你也喜欢蓝调调。跟可爱的描绘,蓝调调,诗人就是有情调。国内尽管有蓝调调的瓷盘,但我没注意有与任何故事相关的画案。大概只记得有嫦娥飞月类似的画。小时候的碗碟是不能随便打破的。一定会受责备的,除非是过年,可以逃掉。
    屏蔽 举报回复
  • Elwyen
    很美的文,很好的介绍。最爱精灵。
    屏蔽 举报回复
  • 人在旅途不寂寞
    很喜欢你的文笔!
    我也一样的喜欢蓝白,喜欢我们家乡的蓝印花布。也有与你一样的小时候的经历和对蓝印花布的钟爱。
    我在德国呆过一年多时间,喜欢德国的橱窗艺术,精致的餐具。

    后来我来到了加拿大,但心中仍留有对德国的美好记忆!

    很高兴能读到关于德国的文章,谢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岩子
    雅致。也喜欢蓝调调。也积攒了一些白底蓝花、不无中国情结的瓷器。
    对陶瓷的喜欢受母亲影响。记得有一次,洗碗时打掉一个盘子,母亲说,你把11块钱给打掉了。那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
    到了德国之后,发现德国的陶瓷远比中国的陶瓷花样多得多、普及得多,虽然德国的陶瓷比中国的陶瓷晚了一千年还多,但几乎每家都拥有那么几套漂亮考究的陶瓷餐具、茶具、咖啡具。(我想,跟整体的生活水平有关吧。)很高兴地看到,近几年,国内的陶瓷餐具也愈来愈花样繁多、设计漂亮新颖起来。
    欣赏~~ 问好,亲爱的山泉水!
    屏蔽 举报回复
  • 山泉水
    槿子,你好有福气,在西班牙看到这么精美的青花瓷,还在博物馆里。而我的这一对青花瓷杯子,就委屈了,只能在我家里陈列,还被洗碗机虐待。罪孽啊罪孽。我准备不用了,只陈列了。带青花瓷杯谢谢你的来访。
    屏蔽 举报回复
  • 瑾子
    青花瓷的不张扬,不艳丽,却是墨香袅袅,像这个图文。
    几个月前在西班牙的皇宫看到一间青花瓷展室,餐桌上的各种盘碗杯俱全,在中国没有见过那么多青花瓷餐具。
    屏蔽 举报回复
  • 山泉水
    芹泥,周末愉快!欧洲瓷器,以英国产的较出名。一般的青花瓷上的山水画都有楼台,小桥,树与鸟等元素。英国还是比较传统的民族,喜欢中国的民间故事。还饶有兴趣地把故事改编成他们能接受的人文环境。我还真没看到,有哪一个故事可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显现200多年。只有英国人可以做到。你可以想象英国人有多传统。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