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流影

注册日期:2008-03-09
访问总量:1876626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两大文明对撞交融中蜕变着的两代华人


发表时间:+-

海一代 海二代征文:

   两大文明对撞交融中蜕变着的两代华人

 

前前后后算起来,在美国住了十来个寒暑了。不是来享受,也不是来寻梦,是来看孩子和他的同龄寻梦者在星球上究竟寻得了什么

 

初来美,对孩子就读的大学校园留下极深的印象。最难忘:白天,大学生嘴里啃着苹果、眼晴盯着书本、从一课堂赶往另一课堂的脚步;入夜,图书馆、试验室、无数学生宿舍长明灯下刻苦攻读的身影;到了周末、节假日为了挣钱补贴家用,许多留学的硕士生、博士生丢下书本赶往餐馆打工,的腰酸背痛甚至两腿浮肿……一位学法律的留学生父的女儿一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三几个钟头;一位读的留学生母亲说,我的孩子从来美国,没有见他休息一个完整的礼拜天……所有来美探亲的老人都担心长此下去,孩子们身体吃不消……

也是在所大学里,老人孩子一起分享了他们学业见增长的乐趣,也饱尝了孩子毕业前发出的一封封求职信石沉大海的焦看到几位即将拿到博士证书的留学生,因为难以寻得就业机会而不得不忍痛割爱攺学热门专业的无奈……

美国大学是孩子踏进美国的第一座融炉。在这座融炉里,不仅学业有了质的飞跃,也使他们懂得要想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做成一件事情,必须以苦作舟,视诚若金,没有其他任何的捷径可走;通过这座融炉的融炼,显著提高中国留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劳动观念,清除了头脑里残存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余毒;也是在这座融炉里,中国留学生与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族裔、不同国度的留学生朝夕相,促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尊重与融合……所有这些,让留学生们刻骨铭心,受益终身。

艰苦的八年抗”(当时的流行语――上学与就业初期加起来,大约8)结束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来美的留学生,绝大多数都有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很快有了自己的车子、房子、票子、孩子和面子;又经过差不多也是八年发展,从济収入的角度,纷纷成了美国“枣核富端”(按家庭収入图,美国的财产分布,两头小,中间,呈枣核状) 的富有人家,成了国内亲友心目中的“最富有”者

这个“最富有者”的赞誉,是笔者从一位颇有也很诚实的老年髙知那里听得的。他所说的“最富有”,不是字面上解读的“钱”多,也不是更令人惊羡的“五子登科”,许多浮于“美国梦”表面看得见摸得着的 硕果“,在美国可以得到,在其他地方也有可能得到,一些留在国内发展的校友得到的可能比更多。老人所云的“最富有”,还有其更广更深的寓意――广受世人钦慕、企求而在别处难以获得的生活大境的改善,以及在中美两大文化对撞交融中留学生若干重大思想念和行方式的蜕变

的生活大,包括自然、政治经济环、治安,等等,它的变化大家都很清楚明白,本文着重叙说后者中几个带有普遍性的话题 

一,幸福蜕变

每个人来到这个上,都不是为了受苦受,而是寻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追求幸福是人类共有的天性,也是每个地球人应有的权利。追求幸福,不是每个人的心愿,也是推社会车轮向前的巨大力。

毋庸置疑,也无需,绝大多数艰辛赴美留学的中国学子,留学的目的都是来追求幸福即通常说的美国梦的。

但是如果你心目中的“幸福”是什么,一定会有许多不同的答案。

有的认为,衣食无优、好吃好喝就是幸福有的认为儿孙满堂、光宗耀祖就是幸福有的认为有权有势、髙高在上就是幸福……目前国内通行的一句话叫“出人头第”,有了这“出人头第”,名也有了,利也有了,权也有了,势也有了,那就是要咋幸福有咋幸福。于是,攀比成风,恶斗成风,恶果累累。

我们的很多留学生,正是因为蔑视、厌恶与逃避这个畸形幸福观的伤害而“逃”美国的,在中美两大文明的对撞过程中逐渐孕育出旅美华人特有的新型幸福观。

现在还很难用一个简单精的词语表述这个幸福含义,但是可以通过一些较有代表性的,窥人们孜孜以求的美国梦的一斑

在国内时,我见一位经历了两个朝代、沧桑一生的美藉华人子女的四个金光闪闪大字―― “淡泊名利”新近又収到一位友寄来的金玉良 言 ――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平凡”;著名的软公司创始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说过类似的话语 “如果你已經習慣了過分享受,你將不能再像普通人那樣生活,而我希望過普通人的生活。“一個人只要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錢,他才能做到事業有成、生活幸福。 几位的意思都是:做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

更有代表性的是,前些,著名的盖洛普民公司用了近三年的时间,查了上百万的美国成年人,查问他/她们的情感状况、工作满意程度、吃饭的习惯、疾病、压力程度和其他生活质量,综合搞了一个“盖洛普健康之路美好生活指标根据这个指标一名2010年最幸福的美国人――Alvin Wong.Alvin Wong,美藉住在夏威夷的一个岛上,自己开个医疗保健公司,收入不是很髙,(每年十几万美元)这样位普普通通美国人之所以被评为年度全美最幸福的人,在于他的情感状况、工作满意度、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等决定人的幸福与否等重要指标优于其他人

需求足之后向追求精神境界的称心如意,尝尽了争名夺利的苦头后淡泊名利,厌倦了城市繁华喧闹之后寻求宁,过腻了离群脱俗的华贵生活之后响往普通人的简单平凡……这种对幸福生活的响往与追求是当下美国人幸福生活的主要内含。

受到这美国特色幸福观的影响,已有相当一部分海一代华裔留学生把名利二字看得很淡,平凡宁静的生话。一位在美国某家大公司工作的中国留学博士,学业功底深厚,专业能力很强,工作业绩相当出众。有一次公司老板找他谈话,问他愿不愿意担更大的责任?这位博士回答,我很喜欢目前的这份工作,委婉地拒绝了老板的提升。另有一位陪读的留学生夫人,当她知道丈夫计划回国发展,尽管她自己没有工作,丈夫的薪金也不是很高,但是她劝丈夫说我知道你回国挣的可能比这多,物质生活也不会比这差,但是你挣的多,你能买到美国这空气吗?你能有这样优美的生活环境吗?你能让孩子受到美国这样教育吗?夫人的三问,打消了丈夫回国发展的念在留学、婚姻的双重围城,众多旅美女士之所以积极当护城者的角色,其原因主要也是因为旅美后幸福观的蜕变。

现在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留学精英,职余之后,把主要时间精力转向经营家庭 、亲近孩子、交朋会友、娱乐健身游山玩水不少爱舞文弄墨的女士、男士纷纷上网,当了想说啥说啥想写啥写啥的一博之主,也有越来越多的女学士、女士、女博士,辞职回家做了相夫教子的全太太

就是这些被某些国人看作“可惜了”的“不务正业”、“青春浪费”,使得众多留学生不仅居家小日子过得温馨红火,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也有更加充沛的精力拓展自己的职场生涯。

二,育子的蜕变

 “海一代”这种淡泊名利、安于平凡的幸福,得益最多的是他的子女“海二代”。

在国内孩子的教育,家都是社会大环境、国家的教育政策牵着鼻子走,为了应试,为了谋生,为了“出人头第”,不惜“血本”,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健康,对孩子高压严管,每天起得最早的是孩子,睡得最晚的是孩子,最苦最累的是孩子,很多孩子紧张得连安安生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

也曾尝过这种应试为目的、以无限加为手段,以牲学生健康代价苦的留学生,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做的头一件事,就是顺应美国的生活、教育大环境,大幅度地给孩子减压松绑,为孩子提供比自由、松的生活空;更把开发孩子智力、全面提髙孩子的德智体水平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使得孩子有了更多的发挥自己特长优的自由

对子女的教育上,很多国内父母走了两个“极端”:物质上极端娇惯,学习上极端苛求,髙兴时把孩捧在掌心上心肝宝贝地哄着疼着,不髙兴时,冷脸一甩,轻者严厉苛责,重的棍棒加身,严刑拷打致孩子残死亡的悲有耳

初来美国,很多留学生身上多少还带有一些虎威气,居高临下,动辄训斥,无意义的攀比,自主规划孩子的成道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受美国教育文化的熏陶多了,留学生在教育子女,“虎气”渐减,“羊”味日增,放下身段同孩子交朋友,遇事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协商,更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兴趣,尤其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在孩子选择高校、选择专业,很多家长都会提前领着孩子参观考察孩子有意愿读的多所大学,很少橫插一杠,硬孩子划定一条又窄又小的死胡同。

育子观蜕变中还有一个突出的亮点:过去人们总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即使孩子有了孩子,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孩子,永是孩子;也总是希望把孩子留在身边,老的照顾小的小的孝顺老的都很方便。如今,留学美国的海一代,不仅思想上认识到孩子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更明白孩子是独立人,就像小鸟一样,一旦羽翼丰满,要展翅高飞,过自的独立生活。

正因个育子观念的变化家长非常注意培养孩子自主、自立、自强的识和能力,让他们离窝远去后能够更好的生活和发展许多家庭,孩子生下来就孩子自己睡让孩子学着自己穿衣、自己吃、自己上厕所、帮着大人做家有的还让孩子外出打工挣钱,鼓励和支持孩子义工、多交友……许多家长还把比尔.茨、沃.巴菲特等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育子搬了过来,从小磨砺孩子的吃苦精神。

难的是,尽管人在思想上有了一定提高,也孩子将来的独立生活做了很多准备,但是情感上的割舍仍然是个痛苦的。下面是发生在一海二代髙中毕业典礼后家庭庆祝宴会上的一幕。宴会本来开的很隆重、很热闹、很喜庆,孰料孩子的爸爸贺词时,开始还满脸堆笑,越讲声音越低,讲到半截子讲不下去了,两眼忍不住地搂着孩子哭了全屋,先是孩子妈妈,紧接着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婶子,也都了上去,紧紧地抱着孩子呜咽起来……孩子没上大学,全家人就情不自禁地演了一出悲悲切切的长亭送别

如凤凰涅槃,不同文明对撞融合中的蜕变,也有一个适应甚至痛苦的过程。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海一代们,不仅学识渊博,专业功底深厚,处理职场事务游刃有余,而且在对待孩子单飞等感情问题,也能能快地顺应大势、高瞻远瞩理性。有个孩子上大学不久,就开始交异性朋友“恋”了。期以来一直被多人作妨碍学的“早恋”,孩子的父母不没有星点的,也没打听是否“门当户等任何情况,坦然地接受了孩子意愿提供了很多方便与帮助这对开明父母之所以这样,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恋爱婚姻是孩子的终身大事,父母可以帮助出出主意,但最终的决定权还在孩子,孩子的幸福要孩子自己,即使有些挫折、走点弯路,也不是多大了不起的事情;如果家长越俎代庖瞎掺杂,越掺和越乱,有损而无益。这对夫妇对待子终身大事很开明也很前卫的作法颇有代表性,不仅反映众多海一代自身思想素质的提高,也显小小年纪的海二代在处理个人婚恋等重大问题上已经让父母可以放心放手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像似羊妈或牧羊式的育子方法,如同牧羊人都要羊群准一个敞舒适的羊圈选择水草丰盛的牧、精心护卫羊群的安全、以及羊群施必要的管理一,羊爸羊妈们孩子的长过程中非放手不管、放任自流,你会看到,裔留学生家庭首先考的是要孩子个好的学区孩子受到最好的学校教育,从孩子保姆到上幼儿园、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直到,很多家都是孩子一路走“私”,养育孩子的经费成倍髙于全美的平均水平,好多上大学的孩子,每年的学生活相当甚至高于一个家的税后収入,原本“富得流油(‘流油’――正常开支外尚有一定可自由支配的意思)”的“枣核富端”人家的日子得也很巴。

用在孩子身上的精力与时间,也远远超出人的想象:下班之后的头等事是接孩子、孩子孩子弄吃弄喝,陪孩子玩,陪孩子学,送孩子上各种各趣班、特,一直到孩子洗完澡完孩子入睡前的30钟书,留自己的时间微乎其微;周末、节假日的安排,也是孩子第一参加孩子一个接一个的聚会,为孩子每场的竞技比赛呐喊助威,领着孩子商场购物、游乐园游玩遇上学校的工活节日活动家长会,特孩子的结业典礼毕业典礼 ,家长们都会放下工作,有的千里迢迢的从外地赶来,极少因为工作或其他什么原因缺席的

课本文化学习是中国留学的强项家长们充分利用优势,在家里给孩子搞点“小锅饭”吃,孩子学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地提出指导意见……

这些来自学生家无微不至关爱与助力,使得海二代的学更加蒸蒸日上。笔者参加儿的高中毕业典礼,这所名牌髙中500余名毕业生中,7毕业生就有3人上了学习成绩前10光荣榜,上台演讲的第一、第二名毕业生,自华裔留学生家庭。就全美而言,由于太多的华裔“海二代”的学习成绩及其他方面都非常秀,致使一些顶尖大学不惜顶着“族裔歧视”的指控,提高华学生的入学门槛;正在中的有青少年诺贝尔奖英特尔科学人才探索奖竞赛,人40名参者中,华裔学生占15名。

宽松人的学习环境,平等温馨的家,为孩子的全面展、健康成提供了广无垠的空一个名叫小溪的孩子,在国内时,由于受到室内装修毒毒害,患上了非常严重呼吸道统疾病,恶劣的大气环境,难以承受的学习压力,更使他雪上加霜,健康状况急速恶化,一个学期上不了半学期的。一些友悲叹息,“这个孩子怕是……”依亲来美生活环境变了,学习环境变了,医疗条件好了,身体健康奇迹般地迅速康复,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竞选当了校学生会主管成了学校篮主力队员。                                                 

三,价值观的蜕变

值观是一个人对自己或别人在社会上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与评价。价值观是有个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也是动态的生活时空的变化而变化。价值观涉面很广,这里仅谈大家比关注、与旅美华人切身利益攸关华人从政问题

1785年三名中国人乘船进入巴尔的摩港开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从政始终是美藉华人的一个弱项:起初很长一段时间,移民美国的目的就是给别人淘金挣钱,后来认识到自己创业的重,纷纷致力于建立发展自己事业,而对从政缺乏认识 不感兴趣。以致长期以来,美国华人处于经济上的翻身户、学术界的佼佼者、体坛上的弄潮儿、政治上的矮侏儒发育不全的残缺境况

屡屡发生的歧华排华反华事件,使华人开始醒悟到一个没有政治地位的民族,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 位就没有保证经过较长时间的“修炼”,一些华人精英的教育背景、文化素经济,具了从政官的必条件;人们对美国的官文化也有了多了解,参政意愿与积极性有提髙;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特别是一些政界领袖开始认华界精英的参政能力,以及吸収们进入美国政坛的重要义。

华人开始从政始于20世纪下半页到本世纪初,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盛况:克林顿、小布什及奥巴马主政期间,先后有上百华裔人士进入联邦政府有的当选国会议员,有的当了内阁部长,他仅本职工作做的很好,也为维护华益做了很多事情提髙人的社会地位起了很大作用,他的从政经历更多的人参政淌了路子了榜

在庆幸“盛况”的同时,人们也发现,总体来看,华人参政意识还不够强,参政的人数,政府一些要害部门还没有华人涉足,尤其是入选联邦政府的几位部长、囯会议员没有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海一代。

现这个“尤其”正常。历史经验证明,无论来自哪个族裔、哪个国家的第一代移民,到了这里就从政为官的都寥寥无几,第一代移民从政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磨练,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

而来自中国大陆的海一代更有一些“与生俱来”特殊原因:一,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学工学理学科的,对从政当官不感兴趣;二,大家在国内见多了官场的明争暗斗,更有不少人亲自尝过一波又一波政治恶斗的苦头,即使到了美国,换了环境,但总是无法抹去心灵深处的伤痛,厌恶官场,害怕当官,躲都躲不及呢,哪里还有心思自己再弄个官儿当当;三,经济上的考量。美国当官的薪水不高,位也很不稳定。干自己的专业,只要有本事,好好干,不用太长时间,就能“混得”好;四,即使有人想踏足政界,但来的时间不长,经济弱薄,缺乏人脉关系一个与原来的理念、信仰及恋旧恋祖情结的割裂问题。

尽管诸多主客观因素影响了海一代的从政积极性,但是也不乏有些接受美国较快较多、有一定经济基础与人脉的年轻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勇敢地投身政坛,崭露头角。新泽西州蒙哥马利市第一位华裔女市长谢兰就是颇有代表性的例子。

谢兰,出身书香门第,外祖父周培原,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北大校父亲谢荣五十年代从美国国的中国最著名的麻醉学家之一;母周如枚,中国早期英文翻。良好的家庭背景,对谢兰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起了很大影响谢兰自己说,她从未想过从政的问题。

谢兰199020岁时来美,在布林莫尔女子学院攻读近代历史,毕业后在华尔街著名的评级公司穆迪斯公司任债券分析师后来因为丈夫工作变动,搬家到了新州蒙市专心当相夫教子的“家庭妇女”

一个偶然的机会,谢兰与美国政坛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她在蒙市市政府做义工时,政府提供的一份,使蒙市政一年省了300万美元,因而受到了市的器重经由市长导,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谢兰先是竞选当了蒙市议员;继而于2006年底全票当选蒙市第一位华

         蒙市是个只有五千人口、方圆约83平方公里的小市,市长年薪只有5000美元,不够公务开车的汽费,加上要常常捐錢給公益組織或助選经济上,谢兰做的是入不敷出的“赔本买卖”;一个小市的市长也没有多大名气,很多市民连市长姓甚名谁都不知道。

        尽管如此,谢兰对从政当市长这个既无名又无利的“赔本买卖”仍然乐此不彼谢兰说,在美国,从政不是为了钱,如果想挣钱,就应该去华尔街。美国人从政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个人理想。你能够引导一个城市朝你希望的特定方向发展,这就是成就感。 作为一个公民,一定要有责任感,有机会从政,可以更好地体现出责任感。

正是基于这的从政理念,谢兰紧紧地抓住了这个难得的从政机会,倾心尽力地为把她推上政坛的蒙州2.5万居民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谢兰主政,蒙市出台了一个控制夜间灯光、保护蒙市空免光污染的“黑空计划”,把原本青山绿水的地域扩展到广阔无垠的夜空;在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期间,蒙市政府为了减轻民众负担,勒紧裤腰带,千方百计实现税収零增长她也禀承历届蒙市政府的作法,在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及提高公立学校质量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出色的政绩,让谢兰赢得了智慧型市长的美誉;年纪轻轻的头上也多了几根白发。

回顾自己的从政经历,谢兰深有感触地说,在美囯做市长,为自己谋利的机会少,不好做 ; 但是为民谋利的权力大,艺术性有强,做起来很上瘾!人的自身价值不是能完全用市场价来衡量的,更重要的是社会价值。

目前美国政坛上,谢兰这样脱颖而出的海一代若晨星。但是有二有说不准哪一天,也会像非裔族群中出了一个奥巴马样,白宫椭圆办里也会出现一位华裔总统呢!

我们祀祷着,期待着。                                                       (2013.元月)

浏览(3993)
thumb_up(0)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依山流影
    谢谢求真知。这是我大几十年生活的真实感受,谬误不到之处还请多加指教。
    屏蔽 举报回复
  • 求真知
    赞!!!

    高瞻远瞩,分析入里。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