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言堂

注册日期:2011-03-01
访问总量:2526179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她的转变:从禁枪到拥枪的故事


发表时间:+-
Lily是我在医学院时的同班同学。她是香港生意人在加拿大海外的1.5代:出生在香港,自幼随父母移民。毕业的那年,正好是安省NDP政府推动强迫毕业生去人口稀少的地区行医的年头Lily和我的不少同学一样,“投奔自由”去了美国南部的一个城市行医。

她工作的医院是一所大学的教学医院,在老城区。那里治安不好,犯罪率比较高。Lily离行前,我们几个同学为她送行。有一朋友送了她一把玩具手枪来开玩笑。Lily很不高兴,她把这位朋友着实的数落了一通:什么枪是野蛮的象征,是万恶之源…等等等等,一大串典型的加拿人对美国人这个枪文化社会的口诛。

一年后的一个清晨,Lily值完夜班后去停车场取车时不幸遭遇打劫。不光是钱财被抢,劫匪还占了她的一点小便宜。

经过了近一年的心理治疗,Lily才从这场恶梦中走出。她心理治疗师的丈夫Tom是一名当地退休了的警官。Tom夫妇二人是NRA的会员,强烈的拥枪者。在这对夫妇的影响下,瘦弱的Lily终于有一天在他们的陪同下走进了当地的一所射击场。从此,她枪不离身。她所在的城市,这是合法的,只是要有牌照。

“当我心惊肉跳的开了平身的第一枪后,我突然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信。一种Now, I am in charge的感动,这是我来了美国被打劫后第一次感到我也有the power to fight back。”有一次春假时,我们在佛州海边再聚时Lily这么说道。

这次相聚后的没多久,Lily又遭遇了一次打劫。在医院做完通宵的一个夜班后,在同一个停车场里,Lily走近她的座驾时,她发现驾驶座的车窗玻璃碎了。驾驶座上有一个身材巨大的男人正在她车里翻来翻去寻找值钱的东西

Lily想也没想,条件反射一般的从肩袋里拔出她的手枪指向打劫的男人,伴着子弹上堂的咔嚓声,她冷冷地轻声一句:“Stop, don't move or I will shoot!”

那人放下手中的财物,连滚带爬的跑了。

后来,我们问过她:“当时你怕不怕?”
Lily微微一笑:“quite the opposite, I feel GOOD!”

记得在听说了Lily这段故事后,我好象说了一些什么自己也是常去UCSF moonlight的医生,但并不觉得这被打劫就是人人都该有枪的理由。

Lily回道:“wait until you have been robbed and humiliated, then you can tell me this。”我无言以对。

这几天美国的枪案,又让我想起了这个身材瘦小的弱女子从禁枪到拥枪的转变。这个身材弱小,细声细语女人拥枪的故事也许说明了为何在美国要想禁枪是多么的艰难。

(故事有原形。地点人名与细节有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偶然。)

 

相关文章:


· 医生毕业=失业,人造的?

· 苦熬10年,医生毕业=失业?

· 联邦大选:忆NDP与医生的恩仇记

浏览(6123)
thumb_up(0)
评论(19)
  • 当前共有19条评论
  • 求证郑球
    万维医言堂:一个不是兽医的黑医生2012-12-12 11:50:06

    http://blog.dwnews.com/post-266330.html

    by: 养猪能手

    长期观察万维医言堂的言论 , 俺总以为他这个常自称医生的人是个蒙古兽医.

    可一番简单的GOOGLE, 就发现,这是一个活跃于TORONTO的华人"黑医生".

    俺本是委婉地在万维上写了篇东西, 后果便是: 博客被封, 博文被删. 不过这也证明了俺GOOGLE来的结果是正确的!

    如何证明万维的医言堂是一个不是兽医的黑医生?

    因为医言堂的博客中, 声明了自己是复旦毕业, 是TORONTO医生, 1986年出国, 后毕业于TORONTO的某个医学院, 其博客中有"来自美国+加拿大"的声明.其博客中还有自称为医检局服务的信息. 所以, 读者可通过以下步骤验证俺的推测:

    一:GOOGLE “TORONTO,国语医生”, 你不难得到如下的信息. (你若想更简单地得到如下信息, 你可以搜索"”TORONTO, zheng, 黑医生”. 当然,这是读过下面搜索结果后,有针对性的搜索)

    默认 回复: 在多伦多别找这个家庭医生,太黑了
    我一个朋友,楞是被这个郑珉拖了一年多,才查出癌症晚期。加拿大医疗系统有问题。作为医生,其个人职业素质也有问题。我新上他那儿报到,他从来没有问过我有没有家族病史,以便提高警惕,从来没有
    国内学临床出来的学生,也比他强。好象他不是学临床的。
    中国学临床的学生,五年制的话,后两年实习期间,就算看也看了不少病例。(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呀。)中国人多,各种各样的病人,总能提高毕业生的见识。相对来说,加拿大医生门槛高,时间长,等拿到执照,都三十岁了,这里人口又少,能见到的病例少,见识自然少。
    当然医术是一方面,有各种客观因素。但医德是另一方面,就是主观因素了。
    (http://forum.iask.ca/showthread.php?t=239136&page=2)

    二: GOOGLE  “郑珉,TORONTO,医生", 你会得到如下信息:

    国语诊所郑珉医生告诉俺
    canada.bbs.net/bbs/toronto/562972.html - Translate this page

    2010年6月9日 – ... 国语诊所郑珉医生告诉俺:他从来没听说过颈椎病这一说, (82字) 发信人: sjysxl [发短消息] …

    .....

    2012年1月11日 – 多伦多士嘉堡国语诊所家庭医生郑珉士嘉堡国语诊所家庭医生郑珉(Dr. Stanley Zheng)表示:「华人多半讳疾忌医,虽...

    从以上的信息我们知道了, 郑珉 即 Stanley Zheng, 是一个能对中国病人说自己没听说过”颈椎病”的医生.

    三: GOOGLE, "Stanley Zheng, TORONTO", 你会容易地得到如下信息:

    Stanley Zheng in Canada


    Stan Zheng

    Owner at Mandarin Clinic (医生, 自己有诊所, 老板,一言堂)
    Toronto, Canada Area | Medical Practice

    Current:
    Peer Assessor at The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Ontario(服务于医检局), Owner at Mandarin Clinic
    Past:
    Director, Cancer & Palliative Care Services at Yee Hong Medical Centre .
    Education:
    Shanghai Campu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Fudan University(复旦毕业), Faculty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Toronto(加拿大,Toronto医学院毕业) , Harvard Medical School(美国经历,故可自称来自美国)

    至此, 所有的关键经历和特征全部MATCH!

    万维医言堂,是一个不是兽医的黑医生.

    是一个把大量时间花在博客上对中国冷嘲热讽, 而对自己的华人病人敷衍了事的黑医生!

    医言堂应感谢我, 我证明了他不是兽医.

    郑珉 即 Stanley Zheng, 也应感谢我, 因为我证明了他是稍有文采的医言堂.

    郑珉Stanley Zheng: 你的”黑医生”帽子,不是拜俺养猪人所赐. 那是你的病人对你的评价.

    医言堂,你若不是郑珉,我赔你三个猪头.
    屏蔽 举报回复
  • 求证郑球
    医生, 你的职业不是社会政治。你退休前, 专些心好不好! 

    你若是养猪的,你可以吊儿浪荡些!

    你爱上网, 就没有看到病人对你的评价吗? 或是掩而盗铃。千万不要以为病人是闲着没事抹黑你。

    哎, 俺又被封杀了。 拜网管的恩,你可以清静几天。 哈哈哈。
    屏蔽 举报回复
  • 沙之舟
    沙龙抄来的。嘿嘿

    --------------------------

    iHuyou: 旗帜鲜明地反对禁枪
    送交者: iHuyou 2012年12月17日11:06:31 于 [竞技沙龙] 发送悄悄话
    凭什么坏人拿枪干坏事,结果禁我的枪啊?俺是好宁啊。打个比方,如果一个社区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QJ案,你再怎么群情激愤痛心疾首,你也不能把男人的JJ都给禁了吧?凭什么啊,讲理吗,我们都是有持枪证的!再者说了,不但我们男的坚决反对,恐怕女的也不乐意吧。别人我不知道,光美肯定是不干的,我看楼下光美也是反对禁枪的。 

    这些精神病变态杀人狂什么的,都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你要找他的社会根源从社会的角度加以解决。禁枪禁刀那都是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坏人用什么咱就禁什么,日子还过吗?我听说有杀人恶魔开着大卡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滥杀无辜,咱们是不是得禁车啊?一提禁车估计大伙儿就都不乐意了,别人我不知道,阿猫肯定是不干的,人家刚买了V6限量版的Rav4。 

    要说还是祖国医学博大精深,讲究治病要治本,而不是象西医那样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想起一个中医和西医的故事来: 

    说有一个花花公子,得了花柳病,先去看西医。西医一看,已经烂的不行了,说切了吧,一了百了。舍不得啊,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找了一老中医。老中医就说了,他们西医懂个P,就知道乱动刀子,切,切,丫们就不懂得治病要治本。我们中医就不那样,我们针对病根下药,绝不动刀子切这切那的。喏,这两包药你拿去,红的外敷白的内服,连续使用3个月。 

    花花公子一听很惊喜啊,“那,那3个月以后就。。。好了?” 

    “三个月以后你内玩意儿自个儿就掉下来了,我们说不动刀子就不动刀子,HoHoHo”
    屏蔽 举报回复
  • 医言堂
    鄙视五分:
    她还不够牛。若是她具备了典型的“Southern Hospitality”,应该是把劫匪一枪毙命。说不定下一个撞到她枪口上的劫匪就没有这个故事里的好运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医言堂
    花老兄:谢谢来访留言。请参见我回给天婴的评论。
    屏蔽 举报回复
  • 医言堂
    天婴:同意你说的。

    我曾经这么想过:可能枪本身并不是一种武器,而是一种子弹发射器。只有在人的手里被用来作为暴力的工具时,它才成为武器。这有点像一周前,多伦多市中有人驾车故意冲向人行道上的人群。那是一部偷来的车。这车本身也不是一件武器,但是当有人用车来作为暴力的工具时,车就成了武器。

    显然,禁车是行不通的事。禁止所有工具成为武器也是办不到的。

    如你所说,人是问题,但禁人也是不行的。如何是好? 一道无解的题。
    屏蔽 举报回复
  • 医言堂
    吴兄:我这篇文章不是在讥讽任何人。只是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对美国人,特别是右翼茶党NRA的枪文化一向反对。但是Lily同学的事也的确让我有一些反思。或许在禁枪和拥枪的议题上,原本就并非是只有黑与白的两种选择。

    美国不是加国,全面禁枪在现代是天方夜谈。
    屏蔽 举报回复
  • 鄙视五分
    她还牛起来了。明明手里有枪,还把犯罪分子放跑了,废物!
    屏蔽 举报回复
  • 花蜜蜂
    医兄,

    天婴博说得好!

    蜜蜂为遭到枪杀的人们流泪,但是,蜜蜂不支持禁枪。

    美国学校和许多公共环境是禁枪地区,所以,学校内部没有枪支,也就没有办法还击枪手,枪手肆无忌惮。

    现实是:几乎所有人都拥有枪支,如果禁枪,只是禁止了守法的人,要使用枪杀人的罪犯反而有持无恐。

    有许多行业,比如银行和首饰等,随时都可能发生武装抢劫,银行有保险,员工可以不对抗,商业也可以不对抗,但是,抢劫犯为了杀人灭口,往往会枪杀目击者。

    再有就是老弱病残者,最容易成为抢劫对象,一般的抢劫只有财产损失,妇女往往还有身体侵犯,警察叔叔阿姨不能跟着人民屁股密切保护所有人民。

    人民只有自己武装起来自我保护,干掉几个之后,让抢劫犯晓得代价,就会有所忌讳。

    这里城市发生一次抢劫犯闯入居民家中,被居民枪击后仓皇逃命,居民在后面追赶,抢劫犯首先打电话911求救。

    呵呵!

    法律可以加重持枪犯罪刑罚;

    社会加强防护系统,比如自动门上锁;

    学校更要提高警惕,雇佣专门守卫、围墙和门锁、周围视频监视、紧急情况反应、教室自动锁门等反应;

    人人从小到大都需要逃命保命和规避风险灾害训练;

    我们生活在一个危险的社会和灾害多发环境。谁都对此无能为力,首先只有自己帮助自己。
    屏蔽 举报回复
  • 天婴
    枪不是问题,人才是问题。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