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燕语

注册日期:2010-05-09
访问总量:84783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故乡见闻2012——鲥鱼


发表时间:+-

    因为在北京下飞机后要自己打发一顿晚餐,所以在家时就早早地做好了功课,选定了在旅馆附近的一家餐馆。这家餐馆中选的理由很简单,他们供应鲥鱼。一到北京,顾不得时间差,也管不了半条鲥鱼要价人民币三百八十八,直奔鲥鱼而去。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上海吃过几次鲥鱼。记得有一天,餐桌上出现了一段飘着鱼香的清蒸鱼,鱼肚鱼背上指甲般大的鱼鳞闪闪发光,保存得完好无缺。长辈们告诉我说这叫鲥鱼,最好吃的是鱼鳞下面一层“肥肥的东西”,所以烹饪鲥鱼不应去鳞,吃鲥鱼要吸鱼鳞。

    当满心期待的鲥鱼端上桌时我大失所望。那不是小时候吃过的鲥鱼,而是现在能在美国吃到的Shad。

    Shad的中文翻译也是鲥鱼,但此鲥鱼非彼鲥鱼。虽然美国品种的鱼肉也还算细腻肥嫩,但鱼鳞下没什么“肥肥的东西”。每年五月间在华府的超市上可以看到Shad,花十五到二十美金能买到一条一英尺多长的鱼。据一位超市的营业员说,因为刺多,美国人不喜欢Shad的肉,只喜欢Shad的卵。

    为什么在北京吃到的不是中国的鲥鱼呢?驱于好奇心,回家以后百度了一下。原来“鲥鱼与河豚、刀鱼齐名,素称长江三鲜。鲥鱼产于长江下游,以当涂至采石一带横江鲥鱼最佳美,素誉为江南水中珍品,古为纳贡之物。然而近年来,长江水生物种频频告急,继扬子鳄、中华鲟、白鱀豚、胭脂鱼之后,长江鲥鱼又发生危机。1988年鲥鱼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第一级的保护物种。” “据统计,1974年,长江鲥鱼年产量曾达157.5万公斤;80年代后逐年下降。”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长江鲥鱼陷入濒临灭绝的窘境呢?” “主要是生态环境被破坏,影响了鲥鱼的正常生长。如赣江万安水坝建成后,鲥鱼产卵场的流速、水位、水温等生态条件改变,河床提高,影响了鲥鱼的正常繁殖。”

    呜呼,吃被文人墨客赞赏过的中国鲥鱼的日子大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即便将来能够吃到,也只会是人工饲养的了。张爱玲要是活在当下,一定会把人生三恨从“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 变为“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绝迹,三恨红楼未完”。

    舌尖上的童年是越来越难找回来了。


 

 

 

 

最想说的:

        网上语言暴力没有赢家(微博)

 

相关博文:

        故乡见闻2012——两场秀

        故乡见闻2012——杭州郭庄

        故乡见闻2012——郭庄的插花展

        故乡见闻2012——东方菲尼克斯

        故乡见闻2012——高速公路

        故乡见闻2012——红歌

 

 

 

 

--图片来自网络--       

 

  

浏览(3258)
thumb_up(0)
评论(19)
  • 当前共有19条评论
  • 莺歌燕语
    晓雾,
    谢谢来访。下回去中国时,可以去尝一尝鲥鱼哦。
    屏蔽 举报回复
  • 晓雾岚山
    我就更孤陋寡闻啦,中文、英文都没听说过,看来在吃上下的功夫不够。喜欢你的博,问好。
    屏蔽 举报回复
  • 莺歌燕语
    珍曼,
    你住的那里应该也有Shad吧?可以试试,也算是一种替代品。
    屏蔽 举报回复
  • 珍曼
    有阵子在杭州吃的很多...很鲜美的一种鱼...你要不提起,我都忘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莺歌燕语
    叶子,
    很可能就是因为鲥鱼是长江里的鱼,所以我吃过。不过记忆中只有那一小段日子,后来就没了。桂鱼比较常见,也是我喜欢的一种,上海人说桂鱼可以鲜到掉眉毛,呵呵。

    很高兴你喜欢这一系列。这次我是想到一个话题就写一点感想或感叹,不是游记。

    还让你说对了,去天津我们到了食品街,还到了文化街。因为在天津的时间很短,见到的只是很小的一个角,谈不上对一个城市有看法。不过我会借在天津逛街来感叹一下物价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叶子
    莺歌,也是只听说过鲥鱼,没有吃过。或许因为是长江里的鱼,在南方会比较知名?记得过去在天津时,饭馆里的高档清蒸鱼大多都用桂鱼。

    现在很多东西都是养殖了,所以味道的确不同了。不过那么多的人口,可能不养殖也不能解决需求问题。

    顺着你提供的链接去读了你这次回乡见闻的所有文章。话题都很让人感兴趣,文章短小精悍,提出问题,但又给读者留了很多思考的空间,写得真好!

    会继续跟读者个系列。

    去天津一定去了食品街?还有狗不理包子铺?不知对天津的感觉是什么?往往一提起天津就是和吃紧密相关,我这个天津人是很想知道外地人是怎么看这个城市的,不知道有没有可能写一写?
    屏蔽 举报回复
  • 莺歌燕语
    绿岛,
    我也是今年才吃到。想来有人开鲥鱼养殖场了,不过是美国的品种,价钱比美国还贵。
    屏蔽 举报回复
  • 莺歌燕语
    五彩,
    以后回国可以去找找,只不过是替代品。这次回去,在北京和上海都吃到了。想来已经有人开养殖场了。


    saxon1981,
    七十年代时上海的菜场有卖。如果百度说的不错的话,现在应该不能捕捞鲥鱼了。希望慢慢地鲥鱼数量可以回来。
    屏蔽 举报回复
  • 绿岛阳光
    据说鲥鱼是长江里产卵,在海里长大的,所以以前每年的端午节前后长江中下游就有许多回游产卵的鲥鱼。这种鱼出水就死,鲜嫩肥美,渔船上都是要带冰的。80年代初有时还能在沿江的鱼市上看见,现在因过量捞捕和江水污染,野生的几乎绝迹。刀鱼也是同样的。今年绿岛回国时在上海吃了一条人工养殖的鲥鱼,比起绿岛记忆中吃的鲥鱼差远了,只是刺少了很多---也不知是不是假的,因为真的鲥鱼刺非常多,蒸熟后肉嫩如豆腐,非常鲜。呵呵。
    屏蔽 举报回复
  • yuan2
    中国的鲥鱼在10年前就以克来计价了。在1950,60年代,鲥鱼虽名贵,在长江沿岸还是很常见的鱼。其经典的吃法是:不能刮鳞———最好用一层薄薄的猪网油将稍微腌过的鲥鱼裹起来,再撒上葱白姜丝和黄酒用旺火清蒸一下。

    中国的自然生态被破坏的太厉害。比如中国这几十年大建水坝,同时对水坝破坏生态的研究做得太少,或者讲不怎么在乎对生态的破坏。再过一段时间,这些后遗症会越来越严重的暴露出来。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