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

注册日期:2011-09-25
访问总量:13140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中西医理论的大统一:系统生物医学


发表时间:+-

家父一生酷爱自己的中医职业,如今虽已80多岁高龄,仍乐以看病,视病人利益为高,我平时与父亲的电话也常因病号的等待而显仓促。一直以来,我内心里总有一种缺憾,就是家父的中医所爱,没能被我传承,自己却专修了基础医学生物学。不过,这里我要说的算是对心中缺憾的一种安慰,这就是,中医西医其实在一个新的理论下找到了大统一,这就是“系统生物医学”。

传统中医主要根据一套朴素的辨证法理论和上千年的经验积累总结而逐渐形成的一套体系。中医的根本是把人体当作一个系统,认为正常的身体应保持阴阳平衡,各种影响阴阳平衡的内外在因素都会造成疾病。治疗上,中医讲求辨证施治,阴虚时补阴壮阳,阳盛时清热降火等等。中医不仅在中国,在东南亚、乃至欧美都有一定的市场。中医与很多其它民族的医学实践一起,在美国被统称为“替代医学”,指在西医无法诊治时,人们可以寻求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传统)医疗手段,包括针灸推拿按摩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替代医学研究所,可见西医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各国传统医学确实有一定的价值。

与传统中医相比,西方医学则是以现代生物学及其它自然科学理论和实验为基础。在过去的二三百年里,西医对人体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器官到组织,再到细胞、细胞器、生物分子、基因结构及基因序列等过程,是一种从整体到分子水平的剖析“还原法”,使人们能从分子水平上更好地认识机体的运行规律,并指导医学实践,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生物医学的发展深深得益于这种科学还原法,尤其在20世纪的后半叶对很多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得到迅速发展,很多疾病得到根除或有效控制。与父辈们相比,我们这代人正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受益者。21世纪初,生物医学又有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性突破,就是人类基因组(即每个细胞内的整套遗传基因)序列的解析。之前,生物医学界寄希望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借此很快找到诸多疾病的机制及治疗手段,尤其是对癌症的攻克。记得2000年左右有很多生物公司成立,都想借此淘金,寻找有效的疾病诊治办法。

然而,看似生物医学以“还原法”达到极至的时候,科学家却发现人类基因组的破解带来了比能够回答的要更多的新问题,主要有下面几点:

第一,基因组含有30亿的信息单元(即碱基对),却只有不到5%的信息单元(称编码基因)用来编码体内大约23000种蛋白质(如胰岛素,各种代谢酶),而95%的基因组是非编码序列,它们之中绝大部分在过去被看作是无用的“垃圾”序列。近年来,从这些“垃圾”中越来越多地发现,它们蕴藏着大量功能至关重要的基因调节“机关,目前所知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很多疾病与这些“垃圾”基因有关。

第二,基因组在人群之间差异极多,尤其是正常人群中上百万的单个碱基对的变异,造成人群对同种药物的药效、副作用大不相同,患同种疾病的人,即便是同样病理类型的癌症,他们的药物疗效和预后都可大相径庭。

第三,即便是我们把细胞内所有分子都鉴别出来,人们对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信号传递通路和信号网络,以及它们在时空上的协调所知却极为有限。而这些才是理解疾病发生和找出诊治手段的关键。

第四,根据以上的新认识,将来的医疗应着重于多靶点、多信号传递通路、代谢通路及生物信号网络为基础的策略研究。而目前的治疗主要是“一种药一个剂量治疗一种病”,没有坚实的理论使用多种药、多剂量针对同种病,也无法考虑治疗的病人个体化。

所以,现代生物医学一方面继续以还原法不断深入挖掘和认识构成细胞的各种分子成分结构,另一方面,人们又惊奇地发现,对细胞内单个分子的认识,并不足够使我们理解细胞整体上的功能活动,及其协调调节功能,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若要更好地理解细胞,乃至生物体整体,生物医学必须从“还原法”开始回归到“系统法”,就是在理解构成机体的分子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好像人际关系)以及它们在不同层次上形成的功能单元,如信号传递通路,功能调节网络等等(好比医院里从医生到各科室,到医院,再到卫生系统)。 而且人们发现,疾病的发生往往不是单分子造成(少数单分子的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血友病),而是多分子的、是功能单元上的失衡,由此,治疗方案也应该相应地针对细胞内的功能网络单元。这就是系统生物医学,其出发点与中医的辨证法哲学完全相符,这就是我要说的中西医理论的大统一。医学界从系统生物医学看到了攻克各种癌症、心血管病、肥胖症糖尿病等危害现代人健康的主要疾病的希望。

系统生物医学才刚刚开始,或者说仍处于胚胎阶段。然而,系统生物医学将改变当前西医的治疗理念,即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缺乏多药物、多靶点、功能调理性以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而后者正是系统生物医学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中医讲求的辨证施治。中医将来与系统生物医学可以更好更全面的整合,有志者必将把中医这个中华民族的瑰宝,推向更新的高度!

(注:本文的大统一说法属个人观点,可以商榷)


浏览(1017)
thumb_up(0)
评论(6)
  • 当前共有6条评论
  • 当归
    谢谢老冬儿的拜访和链接此文。你文中“中医不是忽悠”的命题很恰当。全盘否定中医药的人太过激,而大胆借鉴现代科学方法来发展中医药乃是当取之路。
    屏蔽 举报回复
  • 老冬儿
    非常好的文章,我怎么错过了。我已经把这篇大作的连接加入到拙文里,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

    谢谢分享!
    屏蔽 举报回复
  • 当归
    谢谢半截懒人兄的评论,同意拆零汇总的规范术语,“演绎法”和“归纳法”。

    的确,某某疾病基因的说法往往误导,而且环境对基因组的影响,即表观遗传,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认识到在许多常见疾病如癌症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系统理论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是生物医学中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如NIH 的肿瘤所(NCI)拨了很多经费在各地建立肿瘤系统生物学中心,即CCSB (Ceter for Cancer Systems Biology),如哈弗、斯坦福、麻省均有这样的中心。
    屏蔽 举报回复
  • 半截懒人
    当归兄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

    写《第三次浪潮》的托夫勒说,西人善于“拆零”,以致忘了“汇总”。作过实验科学的人应该有体会。我们可不可以规范一下术语,即“演绎法”和“归纳法”然后是“演绎归纳法”。

    生命运动显示高效于理化运动的一个地方是生命体能更广泛地利用宇宙存在的潜质,表现在生命体上即任一结构都具有多种功能,如心脏除了泵血,又具内分泌功能等。20几年前发表在NATURE,SCIENCE 等杂志上号称发现了学习基因,记忆基因等被证实是笑话,但这样的笑话延续至今,什么“XX 病基因”,“肥胖基因”等还在被热炒。系统理论应该是最好的思考条件之一。
    屏蔽 举报回复
  • 当归
    谢谢老几兄留言,中医老前辈们值得我们尊敬!

    老兄说的中统西和西统中两方面有道理。我相信把中医的辩证系统理论与西医的科学手段相结合,应是系统生物医学发展的一个方向,是中西医大统一的基础。
    屏蔽 举报回复
  • 老几
    向中医前辈致敬!现在中国大陆真正的中医太少了。

    谢博主介绍系统生物医学新进展,很受益。以前读到过的如信息医学等也用类似中医的概念,都没有介绍具体研究成果。

    传统中医远比科学认为的要深奥的多。古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说的就是要有悟性的人才能学得。

    除了“将来的医疗应着重于多靶点、多信号传递通路、代谢通路及生物信号网络为基础的策略研究。”通过现代科技如能将中医有些理论知识经验量化并加以甄别,会是一个非常有益的事。这就要求科学家必须放下高高在上的态度,认真学习中医精微之处,从而设计符合中医原理的科学研究方法。

    博主说的中西医理论的大统一其实还是以西统中。我认为,西医手段先进,指导原理低级;中医原理更合理,但手段落后。从方法论角度应以中统西较为合乎逻辑。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