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cents

注册日期:2010-03-10
访问总量:2205648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形由过去,生活在未来:也谈海二代学中文


发表时间:+-

我们形由过去,但生活在未来:也谈海二代学中文

 

在万维时而看到不能忘记“过去”的一些作者写的关于“过去”的文章。例如,昨天,网友山哥贴了一篇文章,惋惜第二代华裔美国人和加拿大人不能说或读中文,尽管他们是华人(中国人)。文章的言外之意大致来说,是海一代和海二代作为炎黄子孙对学习和拥护中华文化和语言应该有责任,这不是一个完全“过去”的观点,但以种族和血统为理由来说服海二代美国人和加拿大人去学中文离“过去”并不太远。(上面这段话没有冒犯的意思,但还望山哥和网友们多多包涵 。)

 

和山哥一样,我也遗憾这些第二代不懂中文,但是对我来说,第二代不懂中文值得惋惜的原因不是山歌说的那样,我的原因不是这些人的中华民族血统,不是因为他们是炎黄子孙。

 

为什么这样说?请听我的解释。

 

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在”是由我们的“过去”塑造出来的。我们的“现在”来自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自我们的教育,和我们以前的生活经验。我们不能改变我们是谁,但同样地,我们的孩子是北美文化的塑造物、他们是北美文化、教育和生活经验的产品,他们不是中国文化、中国教育的产品,对这些美国人和加拿大人,中国的传统教训(饮水思源,不忘本,等等)没有很大意义,以父母的“过去”为理由来要求他们折衷他们的“未来”是既不公平也不切实际的。

 

虽然我们形由过去,但我们生活在现在,而且我们将会生活在未来。今天的一个现实,是中国将是我们的未来的一部分,这不是说因为中国是我们的“过去”所以中国就应该是我们的“未来”,这是说,中国的崛起对美国的未来将会有极大的影响,所以中国将不可避免地会成为美国的“未来”的一个组合物,就如中国将成为世界每一个人的“未来”的一部分一样。正是这个原因  --  和仅仅这个原因 -- 而不是因为任何种族或传统文化的原因,我们的孩子应该学习汉语。(反过来说,英语已经是中国的未来的组合物,所以今天有4亿中国人正在学英语。这说明中国人和中国政府已经明白,英语能力是职业流动性的的主要因素。)

 

如果我们试图以种族、血统和传统文化原因说服或强迫孩子们学中文,我们将实现恰恰相反的结果,因为这些聪明的美国和加拿大孩子们会认为这是不合逻辑的,因此他们将会抗拒,但如果他们明白中国是世界每一个人的未来,如果他们明白汉语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对他们将来的职业流动性很重要,他们会心甘情愿地并热情地拥抱汉语,他们会全心投入学习这个对他们的未来很重要的语言和文化,并且,这种学习中文的态度将不会影响他们其他的语言学习: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个道理和他们的居住国(美国和加拿大)的主流见解没有两样。

 

拿我们家来说,我们是一个英语家庭。在家里和家外,我们生活在英语世界里。我们必须这样生活,因为这是我们作为一个加拿大家庭的唯一的现实生活方式,但我的 7 岁的孙女能够读、写、听、说中文,而且她在中文班的成绩是领先的,这和她的英语和法语的领先的表现是一样的。

           

我们不需要提醒她,她是炎黄子孙,我们不需要强迫她学习中文,我们没有告诉她,“中国人”学中文是我们对老祖宗的神圣责任。(老实说,如果我给她这个理由,聪明的小姑娘会反驳说,爷爷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我们的老祖宗说的不是普通话呀!)小孙女喜欢学汉语的理由,和她喜欢学英语和法语一样,是来自对语文的爱好,因为对她来说,汉语是一个美丽的语言,学汉语,和学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一样,是对未来的前瞻,而不是对以往的过失的弥补。

 

我毫不怀疑,这位姑娘长大后,她将能够在这 3 种语言世界里轻松自如地生活。

 

浏览(3494)
thumb_up(0)
评论(27)
  • 当前共有27条评论
  • 2cents
    连山,
    你对,我是指宪法赋予英法裔加国人的语言上的特殊位置,我语言失误,对不起。
    屏蔽 举报回复
  • 连山
    怎么可能一样的人在法律上定义的是不平等的人呢? 还大不同???
    哦原来搞了半天,自己认为自己是下等人?  
    楼主说话近乎于无耻了, 那个在加的中国人会,和敢同意你!


    > 并中国移民和法裔加国人的地位)在加拿大有大不同
    屏蔽 举报回复
  • 2cents
    Jinhui,
    我们移民有责任先了解加拿大的历史和法律,然后对这种问题发表言论。

    你的问题显示你缺乏对加拿大历史的了解,也没看我上面给维梁的回复。

    1867 年7月1日(加拿大的国庆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接受殖民地包括英法两族裔领导人签署的夏洛特镇协议 (Charlottetown Accord),宣布实行《英属北美法案》(即加拿大宪法  British North America Act ) ,这个宪法规定了英法两族裔在加拿大的特别地位。

    建议你先去看看我的这篇博文:《加拿大简史–从殖民地到和平独立》
    http://blog.creaders.net/hupanwenhuo/user_blog_diary.php?did=66662

    法律上汉语和法语的地位(并中国移民和法裔加国人的地位)在加拿大有大不同,法裔加拿大人是加国创始民族,法语在加拿大的地位有宪法保障。当然汉语在加拿大的地位会日益重要,但是,汉语在法律上获得认可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实现。

    还是别妄想改变加拿大宪法把。
    屏蔽 举报回复
  • jinhui
    当年法裔为什么不尽可能适应和融入英语主流?解除矛盾和痛苦也在他们的手掌里,他们为什么不?
    融入英语主流可是对他们经济很有好处的。英语比法语主流得多也是事实。今天法裔为什么还不尽可能适应和融入英语主流?他们为什么不?
    屏蔽 举报回复
  • 2cents
    椰子,
    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因为我觉得我们移民既然来了,就应该尽可能适应和融入,如果在异国他乡住了一辈子而仍旧对居住国不满,仍旧是满肚子怨气,这是很痛苦的,我认为应对这种“文化休克”的方法应该是先看我们要如何适应环境,而不是要环境来适应我们。很多中国移民会同意,我们华人的文化优越感是我们在国外成功立足的障碍,也是我们的子女成功涌入主流的障碍,这不是说谁对谁错,我们大家都是成年人,各有各的 preferences 和处理内心的矛盾的办法,但大多数移民已经领悟到,解除矛盾和痛苦在就我们的手掌里。

    我的文章根本没有要抛弃我们的文化的意思,你用“同化”这两个字,同化也是负载词,我们不必在这里为“同化”的含义而争论。
    但于此可见,这个讨论越扯越远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一鸣
    强顶椰博!

    人不能太功利,若对自己的母文化无情,就如该博文所说的,学习中文,与学习别的语言没有不同, 那还是人吗!
    屏蔽 举报回复
  • 识字而已
    椰子:   
        我没扣任何帽子,如果你认为是扣帽子,是不是习惯性以己推人。
        
        我不知道你的逻辑是什么。我的逻辑是我的孩子首先是人,其次是美国籍,在其次是他/她的父母的原国家是中国。所以我的教育顺序是如何掌握做为人在这个世界生存的技能,如何在美国生活,父母的原文化是什么。
       
       和同化没关系,是我认为我首先是独立人格的人。其它的是附加的。而不先给自己一堆社会属性,其次是人。不用刻意附和,或刻意划界,自信和自尊不是这么找的。这么找的结果永远不是平视。
       
       把传承中华文化当使命,个人感觉口号很美(历史上如此美好的口号多了去了,结果如何,个人各看法,谁爱用谁用)尊重,但各有各活法。就像都是新教徒,有人是路德派,有人是加尔文改革派,有人是amish。就是学汉字,有人说繁体是正统,有人说简体用的人多。让大家各抒己见,各显神通。

       我认为我和孩子之间是相互学习。我们是平等的,我可以教他们我会的,他们也会教我们,我们不会的,让我们自省,不树立权威教育。我会传我会的,但孩子会不会承,结果不可预测。也不说大话。事情是做出来的,又不是说出来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博闻
    上边有位仁兄说的就很对。不学中文,孩子就不可能拥有华人的精神力量。而作为第一代移民,我们不可能给与孩子本地白人的那种精神力量。结果就是孩子成为失落的一代。
    屏蔽 举报回复
  • 博闻
    我想问楼主一个问题。是否因为你的孩子是加拿大人,你就放弃了对他们的家教?

    还有就是,你能否做到用英语跟你的孩子进行深刻的触及灵魂深处的沟通?

    无论东方西方,家教,家学渊源都是对孩子的未来有很大影响的。孩子人格和世界观的形成,不可能脱离父母的教导。

    按照楼主的逻辑,因为孩子是加拿大人,所以就可以彻底放弃家教(你的家教,根加拿大人比,怎么也是中国式的)。那直接把孩子送到孤儿院去,不更直接?
    屏蔽 举报回复
  • 椰子
    2cents,

    谢谢回复。我开始就说了,请多包涵我的不同意见。你认同识字而已的创造性说法,就是认同她赐给坚持学中文是要有点使命感的父母是政工干部的帽子了。

    这种扣帽子的可笑逻辑不值得一驳,但是我也可以用你们的逻辑来回顾你们自己的看法,你们这样力捧同化,把强调学中文不仅是为功利目的而且是为传承一个灿烂文化和政工干部等同起来,反而让人看清你们才是不折不扣地在做着居住国“同化部门”的政工干部了啊。你们想想,是不是这样?如果想不清楚,那就是对政工干部这个职业还缺乏起码的认识了。

    谢谢连山和Tigerforest对我的留言的意见。借2 cents贵地表示谢意了。这个问题的确是个很好的辩论题目,大家都可以谈自己看法,如果不扣些无聊至极的帽子就更好了。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