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情怀(组图)
上海,我的家乡;弄堂,是我出生和长大的地方。弄堂,也是巷子的意思,是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王安忆在《长恨歌》里曾这样写道,“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座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也是上海永远的风情。
#1
我家居住的弄堂,在2010年上海世博之前,政府出资对弄堂的外墙进行了重新粉刷和整修,现从外观看,一排排错落有序红色外墙的房子,整齐而有特色,门口有24小时门卫。弄堂周围的环境,特别是路旁的绿化公园整洁、漂亮。在近华山路拐角处,新建了一个小花园,在绿绿的草坪上矗立着一尊铜雕“活力之驱”,是墨西哥雕塑大师何塞萨卡尔的代表作之一。铜像以健硕有力的抽象形体,寓意着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隔着一条马路的是“希尔顿酒店”,拐角处是“贵都”,临街有小型的咖啡馆、酒吧等商业休闲场所;街头露天吧外摆设着很有味道的休闲长椅;门上挂着小巧精致的花架,栽种着四时鲜花;街上有不少时尚人士和外国游客。这一切使这古老的街区既有都市怀旧气氛,也充满了浓烈的现代风情,它虽与繁华的静安寺商业区仅一街之隔,却显得安静、优雅。
#5
我在弄堂里一直生活到走出国门,它载有我童年、少女和青春的许多美好回忆;曾经的许多故事、许多儿时伙伴、同学、朋友,以及曾有的童年快乐时光和青春的梦想,都和这里联系在一起 ……当时弄堂住着大部分的人家,都是知识分子和原工商业者家庭,走进弄堂,常常会听到从许多家窗口传出的小提琴、手风琴、长笛和钢琴等各种乐器声,…… 在我的记忆中,弄堂邻居之间来往不很多,几乎好多家都是一扇大门关得紧紧的,但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常常相约一起上学和回家。记得,刚上小学时,放学做完功课后,我们邻居之间的孩子会一起玩耍,一直感受到这种知识家庭的氛围和相互的影响,也让我很怀念这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现在弄堂,象上海的许多新式里弄一样,有了很大变化,以前的同学、朋友大都已出国和搬迁。回家看到不少的是新面孔,但弄堂里的不少建筑在复古和现代化的装修下,越来越显现出她独有的怀旧和洋气,也吸引了不少外籍人士搬进了上海的弄堂。今天的弄堂已成为上海城市的华丽的背景色,也储存着我们这一代对往日时光和记忆的一种怀旧情结……
#14 这是隔壁的法式里弄住宅 “大胜胡同”
2012.5.8
相关链接:思南公馆--上海风情、贵族气派
秋秋: http://blog.creaders.net/chiu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