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底亚归信基督(含音频)

作者:生命季刊
发表时间:
+-

 

吕底亚归信基督(上)

使徒行传系列信息之三十二

 

文/任运生

生命季刊专稿

 

请阅读:使徒行传系列

 

本文音频为郭光明弟兄朗读


徒16:11-15

 

有一首赞美诗,题目是《我们聚集生命河边》(Shall We Gather at the River)?

 

1864年7月的一个下午,天气闷热难耐。纽约布鲁克林汉森广场浸信会牧师罗伯特·洛瑞(Robert Lowry)躺在休息室的一张长椅上,身体疲惫不堪。他几乎无法活动身体,但他的想象力却开始飞翔,未来的景象栩栩如生在他眼前闪过。《启示录》中那壮美的场景,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在他眼前:神耀眼的宝座、那天上的河流,众圣徒的聚集。当他在七月闷热的空气中急促地呼吸时,他的灵魂似乎从那神圣的景象中获得了新的生命。他开始思索,为什么赞美诗的作者对 “死亡之河” 说了那么多,却对那 “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从神和羔羊的宝座流出来”(启22:1)说的是那么地少。

 

在他沉思时,歌词开始自行构思,首先是以基督徒常见的询问出现:“我们会聚集吗?”然后是齐声的合唱,作为基督信仰的回答:“是的,我们会聚集。”赞美诗就是在这样一问一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乐曲也伴随着诗词而来,作者甚至分不清诗词与乐曲诞生的先后,它们就像是双胞胎一样。当歌曲构思出来后,作者跳了起来,坐在风琴旁完整弹奏一遍,唱出第一节歌词与副歌部分,然后他把全部歌词完整写了出来。

 

 

《我们聚集生命河边》

1.上主座前生命河边,圣洁天使都来临,不息水流晶亮似银,我羡慕在彼唱吟。2

2.银光闪闪生命河边,美好景致映眼帘,圣徒聚集赞叹欢庆,在主荣耀宝座前。3

3.来到福地生命河边,累人重担先卸抛,我灵蒙救投主怀抱,得赐冠冕和义袍。

4.救主临在生命河边,佳美容颜照水面,死亡毒钩永不再现,圣徒铭记主恩典。4

5.转瞬到彼生命河畔,居住福地乐无彊,和平音乐歌声响亮,我主救恩永颂扬。

(副歌)

我们聚集生命河边,在极美丽极美丽河边,众圣徒同欢聚在一起,欢聚在上主座前。

 

赞美诗《我们相聚在生命河边》(Shall  We Gather at the River)是Robert Lowry 牧师于1864年创作的。这首圣诗的创作颇为奇特,在圣灵的感动之下,诗歌的词曲几乎是即刻间涌流而出,而且是一首非常优美又广为传唱的基督徒圣诗。

 

这首诗歌的歌名是:Shall  We Gather at the River? 我们是否要在河边相聚?

 

如果使徒保罗听到这首诗歌,他一定会非常喜欢,因为他和他的同工团队正是在腓立比城外的甘吉特斯河边(Gangites River)聚集并向一群妇女传道,她们中间的一位吕底亚正是在这河边信主,成为欧洲第一个基督徒。

 

一、传福音的脚踪

 

徒16:9-10保罗领受马其顿异象,然后保罗和西拉、提摩太、路加随即启程向欧洲进发。

 

“于是从特罗亚开船,一直行到撒摩特喇,第二天到了尼亚波利。从那里来到腓立比,就是马其顿这一方的头一个城,也是罗马的驻防城。我们在这城里住了几天。”(徒16:11-12)

 

路加作为历史学家名不虚传,有人统计在使徒行传中路加一共记载了五十多个城市,仅仅在这两节经文中,路加就提到了六个地名:特罗亚、撒摩特喇、尼亚波利、腓立比、马其顿、罗马。

 

撒摩特喇(Samothrace)是位于特罗亚西北方向约110公里、爱琴海东北角的一个岛屿,岛上的高山可以作为航标,撒摩特喇适于作为避免夜航危险而暂时停泊的停靠站。

 

保罗一行从特罗亚开船,经过一天的航程来到撒摩特喇,第二天再经过一天大约104公里的航程来到腓立比的外港尼亚波利(Neapolis),今名卡瓦拉(Kavalla),从这里沿着伊格那提亚大道(Via Egnatia)再步行大约十六公里到达腓立比(Philippi)

 

腓立比(意为:矿泉)是马其顿东部的一个古城(今日的希腊北部),因其三面环山、一面是爱琴海的港口尼亚波利,因此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马其顿王腓利二世(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于公元前357年攻占该城,便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公元前168年罗马人攻占腓立比。公元前42年这里爆发罗马内战,亚古士督屋大维(Augustus Octavian)和马克·安东尼(Mark Antony)联军战胜了刺杀凯撒朱利安(Julius Caesar)的政敌布鲁图斯(Brutus)和卡西乌斯(Cassius),亚古士督为庆祝自己的胜利随赐腓立比城以罗马殖民地地位,享有诸如免征赋税、居民为罗马公民、使用拉丁文语言等诸多特权。又因腓立比为军事要塞,有很多退役军官和士兵被安置于此,使腓立比成为罗马的驻防城。

 

腓立比人为自己享有的独特地位很是自豪,这就是为什么腓立比不是马其顿的首府(首府是帖撒罗尼迦)却被称为 “这一方头一个城” (The Leading City)

 

“当安息日,我们出城门,到了河边,知道那里有一个祷告的地方,我们就坐下对那聚会的妇女讲道。”(徒16:13)

 

 

保罗的宣教策略,向来是每到一个地方先到犹太会堂讲道。腓立比没有犹太会堂,很可能是因为腓立比没有足够多的犹太人。这打破了保罗的常规,不过也带给保罗一个宣教的好处,那就是这里不再有来自犹太人的逼迫。

 

没有犹太会堂,这迫使保罗和同工去寻找那些寻求神的人究竟在哪里。

 

根据犹太人的习惯,他们常在河边祷告。所以,保罗一行人在安息日便出城来到城西大约两公里的甘吉特斯河边(Gangites River),那里果然有一个祷告的聚会。保罗和同工就坐下来对那些聚会的妇女讲道。

 

今天许多女权主义者认为,圣经鼓励男性对女性的压迫。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无论旧约新约都提倡男女平等,并且力促实现这一目标。且不说神造人是造男造女,男女都是按照神的形象被造;而且,圣经中神使用相当一部分女性改变世界历史,比如路得、底波拉、哈拿、以斯帖、马利亚、百基拉等,当然还有这段经文的主角吕底亚。

 

试想保罗和他的宣教团队所做的,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当他们饥肠辘辘、食宿尚未着落的时候,他们竟然来到河边向一群妇女传福音。

 

那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被看作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充其量是二等公民。因此,保罗是早期真正关注女权的重要人物,而保罗书信更是提高妇女地位的纲领性文献。

 

 

“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加3:27-28)(待续)


参考文献:

1. https://www.hymnologyarchive.com/shall-we-gather

2. https://www.zan.sg/song/44404.html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jNRWGYoII

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TW6VuVsI1M

 

任运生 牧师,在美国牧会;生命季刊特约撰稿人。


 

请点击参加祷告👇:

为教会复兴守望祷告(Zoom)

守望祷告时间: 

北京时间

周一至周五:

早上6点开始,晚上10点结束

每天祷告16个小时

周六:早上6-上午10

 

美国中部时间(夏令时)

主日至周四:

每天下午5点开始,次日清晨9点结束

周五:5点至9

 

 请转发守望祷告Zoom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84769255004?pwd=OStVZU5BWSt4dXVHb2ZLMFFQbGxqQT09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