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虫戚”,美味“藤壶”————给钻风找的资料(组图)

作者:`嘻嘻
发表时间:
+-

 

美味“虫戚”,美味“藤壶”————给钻风找的资料(组图)

 

 

上一张下一张

图片标题 藤壶
所属词条 藤壶

藤壶 概述藤壶是附着在海边岩石上的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质外壳的小动物。它的形状有点象马的牙齿,所以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常叫它“马牙”。藤壶体表有个坚硬的外壳,常被误以为是贝类,其实它是属甲壳纲的动物。在动物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蔓足目、藤壶科。藤壶类的柄部已退化,头状部的壳板则增厚且愈合成“火山状”。在顶部的“火山口”有4片由背板及盾板组成的活动壳板,由肌肉牵动开合,藤壶可由此伸出蔓脚捕食。组成“火山壁”的壳板并非实心构造… [ 进入词条 ][ 进入藤壶维

 

 

藤壶

 

藤壶是附着在海边岩石上的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质外壳的小动物。它的形状有点象马的牙齿,所以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常叫它“马牙”。经常出入海边的人们相信对藤壶不会陌生吧?许多人见过,只是对它不太了解。藤壶体表有个坚硬的外壳,常被误以为是贝类,其实它是属甲壳纲的动物。在动物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蔓足目、藤壶科。

 

藤壶类的柄部已退化,头状部的壳板则增厚且愈合成“火山状”。在顶部的“火山口”有4片由背板及盾板组成的活动壳板,由肌肉牵动开合,藤壶可由此伸出蔓脚捕食。组成“火山壁”的壳板并非实心构造,由底部观察可以发现它们是由中空的隔板所组成。“火山”内的藤壶身体与茗荷类一样,像一只仰躺的虾子,蔓足在上朝向顶部的开口,主要捕食浮游动物中的桡脚类及蔓足类的幼体为食。常形成密集的群落,布满岩石表面。

 

藤壶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污损生物”,它不但能附着在礁石上,而且能附着在船体上,任凭风吹浪打也冲刷不掉。藤壶在每一次脱皮之后,就要分泌出一种粘性的藤壶初生胶,这种胶含有多种生化成份和极强的粘合力,从而保证了它极强的吸附能力。它们的附着对于在海水中航行的船只及抽取海水冷却的工厂而言,都是极大的困扰与负担,全球每年都得耗费极庞大的人力及资金在清除藤壶上,而防止藤壶附生的各种科技及涂料,也持续在研发当中。

 

我国沿海生产多种藤壶,东海所产的刺红藤壶,肉供食用。
 

——————————————————————————

 

【2006/07/09 聯合報E8版】出國新鮮吃》外星魔爪?美味藤壺海鮮!  

【立犀】鏡頭現場/西班牙

 

一大盤形如外星怪物魔爪的食物是什麼?這可是西班牙西北海角La Coruna的特有海鮮「藤壺(英文barnacle,西班牙文percebe)」!

藤壺在台灣或世界大部份地區,是一種粘附在船底、碼頭邊、礁石上的銳利甲殼,不但絕非美食,反而是一種「環境污損生物」,對船隻和海岸工廠造成極大危害,也會割傷海邊遊客的腳掌。全球已耗費極龐大的人力及資金清除藤壺,並研發防止藤壺附生的各種科技及塗料。

藤壺是甲殼綱、蔓足亞綱動物,常見有害的是「橡子藤壺(acorn barnacle)」,其蔓足(柄)已退化,不適食用。我在西班牙看到的是「鵝頸藤壺(gooseneck barnacle)」,蔓足特別發達,肉質鮮美可口。

離開西班牙的前一晚,決定一嘗藤壺的滋味,隨意走到一家餐廳詢問,竟開價一公斤120歐元(約台幣4,800元),還說至少要點250公克,也就是新台幣1,200元吃一小撮,我們只好走開。

內子不忍看我一臉失望的表情,注意到另一家餐廳的海報,一大盤兩人份的海鮮總匯,只要26歐元(新台幣1,040元),正包含了我們垂涎的藤壺。和藹的餐廳主人一家人親切招呼我們入內,不一會兒,熱騰騰一大盤豐盛的海鮮端到我們面前,包括小龍蝦、大小螃蟹、蟶、淡菜…還有我期待多日的藤壺。

服務人員親自示範標準吃法:左手拿起藤壺的尖爪,右手捏住蔓足軟鞘靠近尖爪處,輕輕扭轉,軟鞘就會斷裂,如吃螃蟹小腳一樣扯出裡面的肉,送入口中,比蟹肉還要鮮美。內子覺得像蠕蟲,渿L即止,讓我大快朵頤。下次到西班牙北部,別錯過這種海鮮珍饈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