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时报》社论:世界气候可能将变得更冷

作者:Jinhuasan
发表时间:
+-

20251120日,《华盛顿时报》发表社论:“一些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持悲观态度的人认为,世界不会变得更热;相反,世界即将变得更冷”。这是对“全球气候变暖”宏大叙事的否定和讽刺,值得了解:

气候变化的力量如此强大,它可能很快就会引发一场舆论风暴。过去一个半世纪以来,气候预言家们一直在全球变暖和全球变冷之间摇摆不定,渲染着世界末日的景象

本周在巴西贝伦举行的气候论坛上,几位发言者预示着或许是时候再次扭转这种炒作了。北欧部长理事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上设立了一个展馆,旨在让更多人关注芬兰、格陵兰、挪威和瑞典这些寒冷的北方国家。他们甚至成功地让自己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他们发出了关于“海洋传送带停止将热量从热带输送到北方”的严峻警告。这指的是一种被称为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复杂天气现象正在崩溃的推测。

简单来说,温暖的南方海水自然地向北流动,从而缓解了高纬度地区的冬季严寒。如果没有它,极北地区将会变得异常寒冷,甚至可能引发小型冰河时代8 月份发表在《环境研究快报》(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上的一份报告以及上个月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篇中国研究人员的论文都探讨了这种可能性。

这些出版物的细则承认,气候崩溃的可能性不大,但即便可能性微乎其微,也足以成为筹款的契机。北欧非政府组织在气候大会上迅速向那些痴迷于气候问题的与会者募集资金,同时兜售左翼公共政策的灵丹妙药,将其包装成“气候解决方案”。

“我们绝对需要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因为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危机的首要驱动因素,”来自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瑞典科学家约翰·罗克斯特伦(Johan Rockstrom)周一在 COP30 会议上表示。

这也是提高税收的绝佳借口。 “我们不可能凭空改变全球经济格局。我认为第一步是我们需要开始为碳排放定价,而且这必须涵盖自然环境……而不仅仅是能源系统中的碳价格,”罗克斯特罗姆先生补充道。

就像所有被大肆宣传的环境灾难情景一样,这一情景也建立在晦涩难懂的模型和不切实际的假设之上,例如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翻四倍。

“这是一种伪装成严谨科学‘实验’的循环论证,就像许多其他气候‘科学’一样。在论文的开头,他们就预设了他们试图证明的结论。这根本不是科学,”气象学家克里斯·马茨在X网站上回应《自然》杂志的最新论断时写道。

作为证据,他列举了四项近期研究,这些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比宿命论者所认为的更具韧性。

参议员詹姆斯·M·英霍夫指出,所谓的科学家普遍共识在过去125年中一直摇摆不定。从1895年到1930年,报纸头条充斥着关于冰河时代即将到来的耸人听闻的标题。到了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这种恐慌情绪逐渐演变为全球变暖的恐慌,而到了60年代和70年代,这种恐慌情绪又有所降温

这位来自俄克拉荷马州的共和党人说:“这使得现代全球变暖论成为过去100年来,媒体第四次试图散布与气候变化相反的恐慌。”

可惜的是,他没能亲眼见证地球已经达到第五个“临界点”,迫使那些气候骗子们放弃陈旧的变暖论调,转而提出一系列新的降温警告。或许,所谓的“共识”会认为,再次来个180度大转弯未免太过明显。公众或许会幡然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