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CEO们将美国科技优势拱手相让
美国文化倡导者、跨领域设计师和软件开发商Pax Americana于2025年11月15日在《火焰媒体》杂志指出,“美国并未失去科技优势--是全球化CEO们拱手相让”:
H-1B签证和海外“创新中心”正在取代那些构建现代数字世界的劳动者。
你现在接触的一切,都出自那些不了解你的人之手,而你的孩子则被挤出了就业市场。
身处企业科技一线,我可以证实许多美国人早已怀疑的事实:H-1B项目已经造成了一场职场灾难。它损害了安全,降低了日常软件的质量。最糟糕的是,它扼杀了美国劳动者的就业前景。
我们无需接受一个由企业设计的未来,在这个未来里,我们的行业不再雇用我们,产品也不再为我们服务。
我在企业科技行业工作了十多年。在这段时间里——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之后——我身边的美国人数量持续下降。与此同时,海外办公室数量激增,越来越多的外国工人持签证入境。而且,他们从事的并非无关紧要的工作。他们为保险公司构建内部门户网站,管理存储你医疗记录的数据库,并编写你银行和公用事业应用程序背后的代码。
看看结果吧。你银行的手机应用程序运行缓慢。基本的在线账单支付都像是一场耐力测试。美国日常服务——航空公司、连锁超市、公用事业——部署的软件几乎无法正常运行。问题的根源在于财富500强企业的董事会:解雇美国人,引进更便宜的劳动力,然后美其名曰提高效率。既然H-1B签证持有者只需10万美元,而且可能因为未能完成不切实际的目标而被驱逐出境,为什么还要支付15万美元聘请一位美国工程师呢?
以下是我在一家又一家公司反复观察到的模式。
一名H-1B签证持有者一路晋升到总监或副总裁。他之所以能获得晋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发现了“效率低下”的地方,而这通常意味着解雇美国人。然后,他敦促领导层开放更多H-1B签证名额,或者与几乎全部由外国人组成的“咨询公司”签订合同。
高管们为此欢呼雀跃,因为发票金额低廉,而且海外团队几乎从不拒绝任何请求,无论多么不可能。当节省的金额看起来足够可观时,领导层便会彻底关闭美国分部,并在班加罗尔设立一个“创新中心”取而代之。瞧瞧这节省了多少!
然而,侥幸存活下来的美国员工得到的却是惨淡的回报:为了适应印度标准时间,他们每天早上六点就要开会;办公室里挤满了语言和文化背景迥异的同事;组织架构图上充斥着陌生且难以发音的名字;职业发展道路毫无晋升空间。而且,这还是在他们能够保住工作的情况下。真是惨不忍睹。
数据描绘出的景象更加黯淡。根据圣智学习集团(Cengage Group)发布的《2025年就业能力报告》,2024届大学毕业生中只有41%找到了与专业相关的全职工作。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下降到30%。一些分析师将此归咎于人工智能,但这种说法经不起现实的考验。麻省理工学院最近的一份报告发现,尽管企业在人工智能工具上花费了 300 亿至 400 亿美元,但 95% 的组织没有获得任何投资回报——尽管近一半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已经在使用某种形式的人工智能。
如果人工智能真的会大规模取代白领工人,那么这些公司为何还要要求联邦政府在2024年批准141,207个H-1B签证?
真相很简单:引进更廉价、更顺从的劳动力仍然是企业领导层削减成本、增加奖金、在南湖区建造更大豪宅的最简单方法——而代价却由美国工人承担。
美国没有义务补贴自己的替代者。我们无需接受由企业设计的未来,在这个未来里,我们的产业不再雇用我们,产品也不再服务于我们。美国中产阶级缔造了现代科技经济。他们不应该被边缘化,让高管们为了追求节省成本而一次又一次地裁员,最终掏空整个国家。
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