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俄为核心的CRINK轴心安全合作日益紧密

作者:Jinhuasan
发表时间:
+-

2025930日,华盛顿特区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实力项目主任兼高级顾问林邦妮(Bonny Lin)及几位同事, 该项目副主任兼研究员哈特(Brian Hart)该项目研究员李龙(Leon Li)和副研究员休·格兰特-查普曼(Hugh Grant-Chapman),该项目副主任特鲁利·廷斯利(Truly Tinsley),以及该项目研究实习生洪菲菲(Feifei Hung),在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杂志发表调查报告,“以中俄为核心的CRINK 安全关系合作日益紧密”, 值得一读:

 

问题概述

      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后,CRINK (中俄伊朝)轴心之间的军事和安全合作显著加速。这包括武器和两用物项转让激增、签署新的共同防御条约,以及更频繁、更多样化的联合军事演习。

       可观察到的安全合作主要    以双边或三边形式进行,尚未发现明显的四边合作。然而,中国、伊朗和朝鲜方面曾以间接的方式合作,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总体而言,中俄安全伙伴关系最为稳固,但朝鲜和伊朗也迅速加强了安全合作,主要与俄罗斯合作。

      尽管中俄伊朝轴心四国关系日益密切,但它们并非总能达成共识。迄今为止,在以色列和美国发动袭击后,伊朗获得的公开军事支持有限,这表明各种因素——交易考量、权力不对称、地理距离、冲突与疲惫同时发生、美国军事介入、利益差异以及不信任因素——如何影响“中俄伊朝轴心”(CRINK)之间通过军事手段直接相互支持的意愿。

      总体而言,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大国是“CRINK”合作的基石。它们拥有更多资源来激励其他国家支持它们,而且它们之间的双边关系最为密切。中国、俄罗斯和朝鲜是最有可能在危难之际相互支持的三方。

 

引言

美国及其许多盟友和伙伴越来越关注“边缘国家”之间日益增强的联盟与合作,这促使一些人将它们称为“动荡轴心”或“威权主义轴心”。本简报探讨了现有证据,以评估“边缘国家”之间军事和安全合作的程度。本文首先分析了自俄罗斯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然后探讨了“中俄伊朝轴心”(CRINK)对始于2024年并在2025年升级的伊朗袭击事件的回应。

本分析考虑的关键数据点包括武器和两用物项的转让、联合军事演习以及防御条约。本分析仅限于评估可从公开信息中辨别的活动。尽管如此,现有证据表明,CRINK国家之间的安全合作正在加强,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性。

 

乌克兰战争加速了CRINK安全合作

俄罗斯2022年入侵乌克兰使CRINK国家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盟关系更加凸显。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战争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伊朗和朝鲜的各种形式的支持。俄罗斯也以同样的方式予以回报,凸显了这些关系的交易性质。此外,这四个国家还通过联合军事演习加强了合作。

 

武器转让

武器转让一直是“中俄伊朝轴心”(CRINK)成员国之间的合作领域,而且往往与地区紧张局势和冲突密切相关。在20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期间,朝鲜向伊朗出售了“飞毛腿-B/“火星-5”短程弹道导弹(SRBM),并在20世纪90年代提供了更新型的“飞毛腿-C/“火星-6”导弹。20世纪80年代,中国也通过玻利维亚、巴西和巴基斯坦等中间人向伊朗出售了价值约48亿美元的飞机、导弹、火炮和坦克。苏联(后来的俄罗斯)也曾断断续续地向伊朗提供各种常规武器,包括飞机、潜艇、坦克和防空系统。随着联合国于2015年放松对伊朗的制裁,莫斯科开始交付此前被扣留的俄罗斯S-300防空系统。

朝鲜也从中国和俄罗斯的武器销售中获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断断续续地向朝鲜提供武器装备,包括40F-7(米格-21)战斗机、潜艇、运输机和“蚕式”反舰导弹。俄罗斯则向平壤提供了米格-29战斗机、防空系统等。

多年来,中国并未公开从伊朗或朝鲜进口大型武器系统,但其军队快速现代化主要依赖俄罗斯的装备。1990年至2005年间,中国多次订购俄罗斯武器,其中包括270架苏-27和苏-30战斗机,总价值约100亿至110亿美元。此外,中国还订购了8艘基洛级潜艇、4艘现代级驱逐舰、数千枚导弹、数套S-300地空导弹系统等。

2022年之前,武器主要从俄罗斯流向其他三个国家。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军火贸易巨头,也是近几十年来唯一能与美国军火出口匹敌的国家。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军火贸易数据,1980年至2021年间,俄罗斯提供了中国约78%的武器进口、朝鲜73%的武器进口和伊朗40%的武器进口。然而,到2010年代,伊朗和朝鲜都已逐步摆脱对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武器进口依赖,而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武器数量也降至2000年代初期的峰值的几分之一。

2022年后,俄罗斯向其他“中俄伊朝轴心”(CRINK)输送武器的模式发生了逆转,俄罗斯越来越依赖来自伊朗和朝鲜的武器来维持其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据报道,伊朗向俄罗斯转让了约400枚“征服者-110”(Fateh-110)系列短程弹道导弹、反坦克导弹、炮弹和弹药。或许最重要的是,伊朗向俄罗斯提供了数千枚“沙赫德-131”和“沙赫德-136”巡飞弹(自杀式无人机)以及武装的“穆哈杰尔-6”无人机和配套弹药。

2022年后,俄罗斯向其他“中俄伊朝轴心”国家(CRINK)的武器转让模式发生了逆转,因为俄罗斯越来越依赖来自伊朗和朝鲜的武器来维持其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

随着乌克兰战争的持续和俄罗斯国防工业的复苏,伊朗除了向俄罗斯出售武器外,还通过技术共享和人员支持来补充武器销售。根据一项可追溯至2022年底的协议,俄罗斯建立了一家工厂,生产伊朗授权生产的无人机,年产量高达6000架。伊朗还与俄罗斯分享了先进的改进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制导、抗干扰系统和增强型弹头,从而提高了打击精度和战场杀伤力。德黑兰还向克里米亚以及其他可能被俄罗斯占领的地区派遣了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无人机教官和技术人员。

朝鲜也为俄罗斯的战争行动做出了巨大贡献。据报道,202210月,俄罗斯瓦格纳集团从朝鲜购买武器用于在乌克兰作战。平壤在20239月前后显著加强了对俄罗斯的支持,此后,有报道称朝鲜向俄罗斯转移了大量弹药和装备,其中包括数百万枚炮弹、自行火炮、多管火箭炮系统(MLRS)、弹道导弹和地空导弹系统等。

 

1: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武器进口来源

以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趋势指标值(TIV)百万计。

资料来源: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武器转让数据库,20253月更新。

 

两用物项及其他支持

与伊朗和朝鲜不同,中国并未公开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性武器援助,但北京对这场战争的贡献却十分巨大。尽管中国声称保持中立,但它向俄罗斯提供了关键的商业和两用物项,这些物项直接支持了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

在战争期间,中国加大了对俄罗斯“高优先级物项”的出口力度。这些物项包含50种两用物项,其中包括计算机芯片、电信设备、机床、雷达和传感器等,它们是制造军事系统所必需的。俄罗斯缺乏生产其中许多物项的能力,而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可以大规模生产其中许多物项。

面对西方制裁,中国的军售使俄罗斯得以进行军事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据报道,中国先进机械设备使俄罗斯“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的产量在2023年至2024年间增长了两倍。到2024年,中国占俄罗斯高氯酸铵进口量的70%,而高氯酸铵是弹道导弹燃料的关键成分。

如需更深入地分析中国向俄罗斯提供高优先级产品和其他两用物项的情况,请阅读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简报《CRINK经济联系:合作模式的不平衡》。

中国也是全球商用无人机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导者,而商用无人机在乌克兰冲突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向俄罗斯提供了无人机机身、锂电池和光纤电缆——这些都是光纤无人机的关键部件。这些无人机通过光纤电缆进行通信,而非无线控制,由于它们能够在电子干扰限制无线无人机作战效能的环境中运行,因此在乌克兰战争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总体而言,这些事态发展在CRINK国家之间催生了新的三边乃至四边合作领域。例如,朝鲜工人被派往俄罗斯,在依赖伊朗技术和资金生产无人机的工厂工作,而这些无人机使用的却是中国制造的设备。美国和欧洲也表达了担忧,认为朝鲜可能通过伊朗向俄罗斯转运部分武器,其方式与上世纪80年代中国通过中间人向伊朗输送武器的方式类似。

朝鲜工人被派往俄罗斯,在依赖伊朗技术和资金生产无人机的工厂工作,而这些无人机使用的却是中国制造的设备。

 

新的防务条约与朝鲜向乌克兰的部署

除了提供武器装备外,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最重要的进展之一是建立了新的俄朝防务条约。20246月,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访问平壤,并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承诺在一方遭受攻击时,另一方将予以支持。在此之前,中国和朝鲜是仅有的两个签署了正式条约、承担共同防御义务的“中俄内战”国家。

条约签署后不久,朝鲜于2024年底至2025年初向俄罗斯派遣了约14,00015,000名士兵和数千名其他工作人员。朝鲜直接向冲突地区派遣军队标志着一个转折点,使其与伊朗(提供武器但未公开部署军队)和中国(提供大量军民两用物资但未直接提供致命性援助或部署军队)相比,处于截然不同的地位。

乌克兰战争期间中国、伊朗和朝鲜与俄罗斯的安全合作

中国的支持

军民两用产品和国防工业合作:出口高优先级军民两用产品(例如,计算机芯片、机床、传感器)、特种化学品和火药、弹道导弹燃料前体、无人机及无人机部件、头盔和防弹衣、以及用于挖掘战壕的挖掘机;共享卫星图像。

联合军事演习:参与了34次与俄罗斯的联合军事演习。

伊朗的支持

军事人员 派遣无人机教官和技术人员;雇佣了也门雇佣兵。

武器系统和弹药:提供“沙赫德-131”和“沙赫德-136”巡飞弹、炮弹、“法塔赫-110”和“法塔赫-360”短程弹道导弹、“穆哈杰尔-6”多用途无人机以及“德赫拉维耶”反坦克导弹。

两用物项与国防工业合作:联合开发巡飞弹,并在俄罗斯建立无人机制造基地;共享人工智能制导、抗干扰系统和增强型弹头等先进改进技术。

新的防务伙伴关系:签署了《2025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不涉及共同防御义务)。

联合军事演习:参与了8次与俄罗斯的联合军事演习。

朝鲜的支持

军事人员:部署了多达15,000名朝鲜士兵、1,000名工程师和5,000名军事建筑工人。

武器系统和弹药 提供了数百万发炮弹和迫击炮弹;提供了“布尔塞-4”反坦克导弹和便携式防空系统;提供了数百门170毫米自行火炮(D-20D-30M-30M-46榴弹炮和D-74火炮);提供了107毫米75式牵引多管火箭炮、122毫米“冰雹”多管火箭炮、240毫米远程多管火箭炮、600毫米多管火箭炮和运输起竖发射车;提供了短程地空导弹;提供了数百枚“火星-11”短程弹道导弹;提供了“北极星-2”中程弹道导弹。

两用物项和国防工业合作:向俄罗斯无人机工厂派遣了数万名工人。

新的防务伙伴关系:签署了2024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包含共同防御义务)。

联合军事演习: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一次联合演习。

(资料来源:作者对媒体报道和官方声明的分析。)

 

CRINK交易主义和俄罗斯互惠

中国、伊朗和朝鲜对俄罗斯的援助不仅加强了它们与莫斯科的关系,也使它们能够利用俄罗斯的需求,为自身谋取军事和安全利益。交易性和利己主义动机是推动中俄合作的关键因素。

中国对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的支持很可能为俄罗斯提供关键军事援助打开了大门。自2023年以来,有报道称俄罗斯通过提供静音和推进技术,协助中国开发新一代096型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如果属实,这标志着俄罗斯向中国提供先进军事技术的意愿发生了重大转变,而俄罗斯在这一领域历来领先于中国。此外,中国军官还有机会参观俄罗斯前线,学习战术经验,这再次展现了双方的合作。

更重要的是,泄露的文件显示,俄罗斯在202410月同意向中国出售大量与入侵台湾相关的装备,包括37BMD-4M轻型两栖装甲车、11辆“章鱼-SDM1”自行反坦克炮、11BTR-MDM空降装甲运兵车,以及指挥观察车和用于空投重型物资的降落伞系统。泄露的文件还显示,俄罗斯将为中国伞兵提供如何使用俄制装备的培训项目。

朝鲜也从俄罗斯获益。据报道,自2022年以来,莫斯科向朝鲜提供了伊朗的攻击型无人机技术、空间技术援助、防空装备、防空导弹和先进的电子战系统,以及改进其弹道导弹的反馈和指导。还有人猜测,俄罗斯曾协助朝鲜设计和建造于2025年下水的崔贤级驱逐舰,并报道称朝鲜以向俄罗斯派遣军队为交换,获得了一座核潜艇反应堆。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韩国事务主席估计,朝鲜通过向俄罗斯提供装备获得了96亿至123亿美元的收入——这对朝鲜欠发达的经济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朝鲜2024年的贸易总额仅为27亿美元。

另一方面,伊朗一直试图利用俄罗斯的国防工业来重振其日渐衰弱的军事力量。自2023年以来,德黑兰与俄罗斯签署了多项协议,从莫斯科购买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军事装备,包括先进的苏-35战斗机、攻击直升机、雷达、雅克-130教练机和S-400防空系统。

 

联合军事演习

自乌克兰战争以来,这四个国家之间安全关系的加强也体现在更多的联合军事演习上。根据作者收集的联合军事演习数据集,从2003年(首次中俄联合军演)到2021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前一年),至少有两个“中俄伊朝”(CRINK)国家参与了61次联合军演,平均每年3.2次。2022年初到20258月,共有35次涉及“中俄伊朝”国家的联合军演,平均每年9.5次。

中国和俄罗斯无疑是这一领域的主导力量。中俄双边演习占所有“中俄联合军事演习”(CRINK)相关演习的83%,所有有记录的“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均有中国或俄罗斯参与。

欲了解中俄军事关系的详细分析,请参阅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实力项目发布的数字报告《中俄军事关系有多深?》。

然而,近年来,通过联合演习开展的“中俄联合军事演习”(CRINK)三方合作已变得越来越普遍。 2019年,中国、俄罗斯和伊朗举行了首次三方联合军演,自2022年起,该系列军演每年举行一次。此外,伊朗还首次参加了由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组织的多边军演(包括中国和俄罗斯),该军演定于2024年举行。

海上安全带” 2019演习:  20191227日至30, 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在印度洋北部举行联合海军演习,这是该系列海军演习的首次。

“海上安全带” 2022演习:    2022118日至20, 时隔两年,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在印度洋北部举行联合海军演习,重点演练防空、反海盗和夜间作战。

“海上安全带2023演习    2023315日至19日,中国、俄罗斯与伊朗在阿曼湾举行联合海军演习。

“海上安全带2024”演习    2024311日至15日,“海上安全带2024”演习: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在阿曼湾附近海域举行联合演习,重点演练了对海面目标的实弹射击、夜间射击以及模拟无人机的空中目标射击。

互动-2024”演习       20247月中旬至7月,中国、俄罗斯与包括伊朗在内的所有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中国新疆北部举行联合实弹反恐演习。

“海洋-2024”演习       2025910日至16日,俄罗斯举行了横跨太平洋、北冰洋、地中海、里海和波罗的海的大规模海军演习。中国参加了太平洋海域的演习,朝鲜以“观察员”身份参加。

“海上安全带” 2025演习:    202539日至11日,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在阿曼湾附近举行了“海上安全带2025”联合军演,重点演练实弹射击、损管以及联合搜救行动。

资料来源: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实力项目。

 

就连朝鲜也开始试探性地参与联合军演。平壤历来回避参加国际军事演习,但这种情况在朝鲜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俄罗斯“海洋-2024”联合海军演习后发生了改变。中国也参与了部分演习,这使其成为中俄朝三方联合行动的罕见案例。

这些演习的意义有限。中俄朝三国军队的互操作性尚未达到美国及其北约盟国的水平,后者拥有数十年的联合作战和演习经验。尽管如此,联合军演仍然是中俄朝三国合作日益密切的一个日益明显的标志。


伊朗冲突与CRINK合作的局限性

CRINK2024-2025年伊朗冲突期间对伊朗的支持时间线

时间    国家 支持

2024423 朝鲜  由朝鲜对外经济关系部长尹钟浩率领的朝鲜代表团访问伊朗,这是一次罕见的公开交流。

20248   俄罗斯 伊朗核科学家和反间谍官员访问俄罗斯拥有两用核技术的实验室。

2025123 中国  伊朗向中国订购1000吨高氯酸钠,一种弹道导弹燃料的前体。

2025417 中国  美国国务院指责一家中国卫星公司向胡塞武装提供图像,用于在红海袭击美国军舰和国际船只。

20256月05 中国 有报道称,中国已收到伊朗数千吨高氯酸铵的订单。

2025626 俄罗斯 伊朗和俄罗斯多边部长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会议。

202578 俄罗斯    俄罗斯外长表示,俄罗斯可以接收伊朗的浓缩铀并进行稀释,然后将其返还给伊朗,用于供应伊朗核电站。

202579 中国  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否认了有关中国向伊朗交付HQ-9B地空导弹电池的报道。

2025712 俄罗斯 俄罗斯鼓励伊朗接受零浓缩铀的要求,同时向伊朗提供少量低浓缩铀。

2025714 中国  伊朗官员表示,伊朗正在采购替代美国GPS系统的方案,其中包括中国的北斗。

20257月20 俄罗斯   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会见了伊朗最高领袖的核问题高级顾问阿里·拉里贾尼。

2025815日   中俄  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的多边官员举行会晤,协调在伊朗核协议问题上的立场和行动。

2025825 俄罗斯 伊朗驻俄罗斯大使会见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讨论安全问题和俄伊军事合作。

2025831 俄罗斯 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什基扬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出席在中国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20259月03 中俄朝 俄罗斯、伊朗和鲜领导人出席中国胜利日阅兵式,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双边会晤。

2025923 中俄  伊朗议员阿布法兹勒·佐赫列万德声称,伊朗正在接收俄罗斯的米格-29战斗机,苏-35战斗机也即将交付。他还补充说,中国的HQ防空系统和俄罗斯的S-400系统正在交付,但这些说法未经证实。

资料来源:作者对媒体报道和官方声明的分析。

 

正如俄罗斯20222月入侵乌克兰对“中俄伊朝轴心”(CRINK)而言是一个分水岭一样,自20244月以来伊朗在中东的冲突也同样如此。然而,尽管乌克兰战争促进了“中俄伊朝轴心”在多个领域的安全合作,但迄今为止,伊朗的冲突所展现的安全合作水平参差不齐,并凸显了这些国家关系的局限性

20244月直接敌对行动开始后——但在袭击伊朗核设施之前——伊朗及其代理人获得了显著的支持。 20252月,中国制造商向伊朗交付了约1000吨高氯酸钠,这是固体火箭推进剂的关键前体。随后,在20256月初,有报道称伊朗向中国订购了数千吨导弹燃料。

此外,在20254月,美国国务院指责中国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支持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袭击美国利益。报道指出,该公司向胡塞武装提供图像,用于攻击红海中的美国军舰和国际船只。

然而,在伊朗冲突升级,以色列和美国先后袭击伊朗核设施后,其他“中俄伊朝轴心”(CRINK)对伊朗的军事支持力度不足。20256月袭击事件发生后,中国、俄罗斯和朝鲜仅给予伊朗有限的口头支持,并未采取任何实质性的声援行动。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与伊朗外长赛义德·阿巴斯·阿拉格奇的通话中谴责了以色列对伊朗的袭击。俄罗斯和朝鲜随后也发表了类似的谴责声明,俄罗斯还与中国一道在联合国安理会敦促达成停火协议。

在以色列和美国对伊朗发动空袭几周后,出现了相互矛盾的报道,声称中国正在向伊朗提供HQ-9B等地空导弹系统,以帮助其重建防御能力。然而,这些报道未经证实,包括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在内的中国官方机构都发表了声明予以否认。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中国和俄罗斯在几个方面加强了对伊朗的支持。7月,在预期的美伊核谈判之前,中俄伊三方举行了会谈。俄罗斯提出向伊朗提供低浓缩铀,并在两用研究设施中为伊朗核科学家提供就业机会,以帮助伊朗发展其核能计划。同月,伊朗官员表示,德黑兰正考虑与北京合作,使用北斗全球定位系统替代美国GPS系统。美国GPS系统在20256月的空袭中对伊朗造成了干扰。

与中国此前向俄罗斯提供经济支持以助其战争机器类似,在20256月空袭后,中国重申了对伊朗的经济支持。当月,北京和德黑兰重申了对两国于2021年签署的为期2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的“坚定承诺”。20259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与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什基安举行双边会晤,两国领导人同意加快推进25年规划中的关键基础设施项目。

CRINK四国协调行动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次中,四国领导人于93日齐聚中国胜利日阅兵式。这是四国领导人首次在同一地点露面。就多边合作而言,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因为没有报道称四国领导人举行了三边或四边会晤。尽管如此,这对四国而言仍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并为双边合作提供了契机,习近平主席分别与另外三国领导人举行了双边会晤。

得注意的是,此次会晤凸显了四国之间的权力不对等。在阅兵式上,习近平主席两侧分别是普京和金正恩,而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什基扬和其他领导人则站在他们身后。这很可能是因为俄罗斯和韩国在二战抗日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此次阅兵式正是为了纪念这场战争,但这仍然清晰地展现了权力格局。作为最强大的国家,中国和俄罗斯都将彼此视为最重要的国家。鉴于朝鲜与中国和俄罗斯接壤,且拥有核武器,对这两个大国而言,朝鲜的重要性似乎超过了伊朗。

简而言之,自伊朗冲突爆发以来, CRINK四国一直支持伊朗并进行协调,但迄今为止,这些援助力度远不及对俄罗斯的援助。这或许与时机有关:对莫斯科的实质性物质支持并非在20222月之后立即出现。中国、伊朗和朝鲜花了数月时间才全面加大对俄罗斯的支持力度。未来,中国、俄罗斯和朝鲜仍有可能加大对伊朗的安全援助。然而,正如后文所述,有理由相信,它们援助德黑兰的意愿和能力都将受到限制。

 

结论

这两场冲突既展现了CRINK轴心四国安全关系的优势,也暴露了其局限性。乌克兰战争表明,四个国家如何能够各自发挥独特优势,支持共同的事业。朝鲜则贡献了人力和大量相对落后的武器。伊朗提供了大量武装无人机和导弹。中国则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和工业实力,在不派遣军队或提供致命性援助的情况下,填补了俄罗斯战时经济和国防工业的空白。通过这些举措,它们都展现了集体调动资源和能力的能力,这对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而言是巨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这两场冲突也暴露出相当大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同样值得关注

交易主义和权力不对称:除其他因素外,CRINK合作的驱动力是交易性和机会主义的考量。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更大的大国和核心力量,能够提供更多资源来激励其他国家支持它们。俄罗斯强大的国家实力使其能够以某种方式对其他国家进行回报,从而迫使它们支持莫斯科的战争行动。相反,伊朗有限的国家实力——在以色列和美国的打击下进一步削弱——使其能够提供给其他国家的资源更少。北京和莫斯科在中东地区存在利益冲突,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动态关系。它们需要在支持伊朗的同时,兼顾与以色列和富裕的海湾国家等其他关键参与者的关系。

地理位置接近:伊朗与其他三个“中俄中亚”国家在地理位置上较为遥远,而这三个国家彼此相邻。中国、俄罗斯或朝鲜发生重大动荡或冲突,很可能对其他两个国家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相比之下,伊朗的动荡对北京、莫斯科或平壤的影响较小,使它们拥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冲突与疲惫并存:对伊朗支持力度不足也可能源于难以同时支持两场冲突。乌克兰战争的消耗削弱了“中俄中亚”国家同时向伊朗投入资源的能力。如果没有乌克兰战争,这三个国家或许能够向伊朗提供更多支持。

美国军事介入:对伊朗的支持力度保持克制的一个关键原因可能是美国介入了这场冲突。尽管美国没有向乌克兰战场部署军队,但川普 政府却直接攻击了伊朗。因此,代表德黑兰进行干预可能会引发与华盛顿的直接对抗,而中国、俄罗斯和朝鲜都不希望发生这种对抗。

利益分歧及其他形式的支持:尽管这四个国家都希望削弱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和伙伴的影响力,但它们在利益和策略上并非完全一致。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北京为何不愿冒着触怒美国和西方制裁的风险,公开向莫斯科提供致命性援助或派遣军队。同样,北京可能更多地依赖政治和经济手段而非公开的军事援助来支持伊朗。

不信任:尽管这四个国家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但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相当大的不信任。在以色列和美国袭击伊朗之后,这种不信任显露无疑。当时,伊朗议会副议长阿里·莫塔哈里公开表示:“俄罗斯向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提供了S-400防空系统,却没有向伊朗提供,而伊朗却在与乌克兰的战争中向俄罗斯提供了无人机援助。”同样,俄罗斯和中国内部也存在着长期的互不信任。近期泄露的俄罗斯政府文件显示,莫斯科内部人士仍然对中国抱有深深的不信任感,而且俄罗斯和伊朗正在相互开展情报活动。

综上所述,这些动态表明,CRINK轴心四国并非铁板一块,它们在安全领域的合作仍将受到限制。然而,正如近年来所表明的那样,华盛顿及其盟友不应低估这四个国家联手对抗美国及其盟友利益的能力。尤其需要关注的是中国和俄罗斯,因为它们是实力最强、关系最密切的双边伙伴;同时,也应关注中国、俄罗斯和朝鲜,因为它们是最有可能在危难之际互相支持的国家。


  • 当前共有1条跟帖
  • gskhgd:有必要知道支持俄国侵略是习的还是党的意思?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