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把俄罗斯变成一只纸熊
1980年奥运会上的一只纸熊。美联社照片/档案
亚历山大·莫蒂尔(Alexander Motyl)是罗格斯大学纽瓦克分校政治学教授。他是一位乌克兰、俄罗斯和苏联问题专家,同时也是民族主义、革命、帝国和理论研究的专家,著有十本非虚构类书籍,以及《帝国的终结:帝国的衰落、崩溃与复兴》和《帝国为何重现:比较视角下的帝国崩溃与帝国复兴》。2025年10月8日 上午,莫蒂尔教授在《国会山报》发文称,如果俄罗斯是一只纸熊,那是因为普京把它变成了这样:
川普总统最近称俄罗斯是“纸老虎”,这是毛泽东用来指代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术语。
弗拉基米尔·普京的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立即出乎意料地表示愤怒:“俄罗斯绝不是老虎,”他说。“俄罗斯传统上被视为熊。纸熊根本不存在。俄罗斯是一只真正的熊……它一点都不像纸。”
佩斯科夫的辩护言论值得仔细研究。
他说,如果“老虎”指的是一头精力充沛、强壮而野性的野兽,那么他主人的俄罗斯就不是老虎,这话绝对没错。由于普京犯下的种种错误和愚蠢行为,如今的俄罗斯尤其疲惫不堪、虚弱无力——它之所以野蛮,只是因为它经常试图假装自己仍然精力充沛、强大无比,以此来恐吓世界。
佩斯科夫说“俄罗斯传统上被视为熊”也没错。但普京的喉舌没有提到的是,熊的比喻可以追溯到16世纪,是由前往当时的莫斯科公国的西欧旅行者发展起来的。
正如两位俄罗斯学者指出的那样,西格蒙德·赫伯斯坦和亚当·奥莱里乌斯分别在16世纪和17世纪撰写的经典著作“在西方形成了一些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至今仍存”。当时前往莫斯科公国的英国旅行者称其为“粗鲁野蛮的王国”。
既然西方首先将俄罗斯比作熊,那么西方就有权在该词前后加上任意数量的修饰语——包括“纸”。毕竟,在过去,熊被描绘成“凶猛凶猛,或友好可驯”。为什么今天它不应该被视为疲惫不堪、软弱无力呢?俄罗斯人有权反对,但西方国家对其发明并使用了数百年的刻板印象拥有绝对的所有权。
尽管佩斯科夫如此说,但纸熊确实存在。更何况,正如川普正确指出的那样,俄罗斯正在输掉一场三年前一个像熊一样的国家本可以赢得的战争。如果俄罗斯真的像佩斯科夫坚持的那样是一只真正的熊,那么它绝对不是灰熊或科迪亚克熊,而更像是泰迪熊或米莎——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俄罗斯的吉祥物。
佩斯科夫坚持认为,“俄罗斯没有任何纸面价值”,但有目共睹的现实恰恰相反。值得一提的是,普京在位期间对俄罗斯做了什么。他发动了一场他无法取胜的战争,导致超过一百万人伤亡。他对乌克兰领土的占领几乎陷入停滞。乌克兰无人机袭击导致俄罗斯损失了四分之一的炼油产能。俄罗斯经济正在下滑,甚至可能面临主权债务违约。
俄罗斯国内犯罪率急剧上升,通货膨胀和民众不满情绪也日益高涨。普京眼中的“魔鬼”北约已经扩张,吸纳了瑞典和芬兰,而俄罗斯则沦为中国和朝鲜的附庸。乌克兰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加入欧盟,从而永远脱离俄罗斯的统治。
普京的成就清单可以无限延伸,但即使是这么简短的列举,也足以说明一个事实:普京在短短三年内就把俄罗斯变成了一只纸熊。更糟糕的是,这只纸熊已经被撕得粉碎,甚至可能伤重不治。
再过几年,普京这只俄罗斯熊可能就成了一只死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