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波罗的海八国-新的安全参与者?
北欧-波罗的海八国-新的安全参与者?
斯蒂芬·彼得·赫德伦德也是对美欧关系的走向和北约的未来感到擔憂的一员。斯蒂芬·彼得·赫德伦德(Stefan Peter Hedlund)是瑞典学者,从1990年起担任乌普萨拉大学东欧研究教授。赫德伦德教授是苏联和共产主义研究/俄罗斯研究专家,目前,还兼任乌普萨拉大学俄罗斯和欧亚研究中心研究主任。今天 (2025年5月13日),他在【地缘政治情报服务】指出,以应对俄罗斯的威胁,北欧国家正在加强防务联系,北欧-波罗的海八国 (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 很可能是欧洲新的安全参与者。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导致欧洲安全秩序发生根本性转变。一些国家公开表示支持乌克兰,而另一些国家则选择与俄罗斯保持外交关系,还有一些国家则保持中立。这些观点分歧引发的紧张局势损害了欧盟的地位。
长期以来,俄罗斯一直将欧洲视为一个分裂的、缺乏真正影响力的实体,更倾向于将美国视为其宝贵的合作伙伴。特朗普政府的出现加剧了这种紧张局势。在与华盛顿日益密切的关系的鼓舞下,俄罗斯政权现在正通过煽动性言论和军事姿态蓄意挑衅欧洲。
敏锐的观察家早已警告称,如果乌克兰失陷,欧洲将被迫在本土与俄罗斯交战。如今,人们意识到,如果最坏的情况真的发生,欧洲可能不得不在没有美国支持的情况下继续这场战争,这加剧了这些担忧。作为回应,尽管布鲁塞尔就援助方案发表了大胆声明,但这些努力往往缺乏成员国的支持。与此同时,北欧国家表现出了极大的决心。
北欧-波罗的海八国:对抗俄罗斯的统一战线
欧盟未能兑现其口头上支持乌克兰的承诺,这在北欧五国(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和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之间培育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共同体意识。就在几年前,北欧防务联盟的概念还被认为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这三个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丹麦、挪威和瑞典)之间过去的摩擦已被搁置,人们与波罗的海邻国之间有着强烈的团结感。
或许正在出现的是一个地区性国家联盟,它们坚定地支持乌克兰,并坚信只有彻底击败俄罗斯才能结束这场战争。这个被称为“北欧-波罗的海八国”的非正式联盟已经达成一致,对布鲁塞尔在支持基辅方面反应迟缓表示担忧。他们直言不讳地批评了欧盟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漏洞百出,以及对乌克兰的援助方案往往被淡化到失去效力。他们还对欧盟在如何处理冻结的俄罗斯资产问题上含糊其辞,以及允许匈牙利继续肆无忌惮地阻挠表示不满。
公众对本国政府的强大支持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共同决心。在波罗的海国家尤其如此,这些国家与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相近,这凸显了事态的严重性。由于与俄罗斯接壤,且没有战略纵深可以依靠,人们自然而然地意识到俄罗斯的袭击可能带来灾难。虽然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也有一些讲俄语的少数民族,但他们保持低调。北欧国家如今团结一致,决心对抗俄罗斯。与德国选择党(AfD)、法国国民联盟或意大利北方联盟政党的亲俄情绪不同,北欧-波罗的海地区的政治团体缺乏这种情绪。
事实与数据
北欧-波罗的海八国:一道重要的防御屏障
北欧-波罗的海八国由北欧国家(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和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组成,是一个非正式联盟,近年来其重要性日益增强。这些国家正日益成为欧洲安全的重要贡献者。
芬兰和瑞典的战略转变
北欧地区新出现的团结,直接源于俄罗斯于2022年2月全面入侵乌克兰。此前,芬兰和瑞典一直是中立国,在波罗的海地区制造了一个不确定的灰色地带,这符合俄罗斯的利益。两国决定在2022年提交加入北约的申请——值得注意的是,在申请之前,芬兰被迫接受中立,这是其二战后与苏联达成和解的一部分,而瑞典则是自愿做出这一选择的。
芬兰加入北约的决定,得益于其议会颁布的一项可以快速实施的“北约方案”。相比之下,瑞典对加入北约的想法却犹豫不决,因为许多人认为这是美国帝国主义令人不安的体现。这种态度在瑞典社会民主党内部根深蒂固。在2021年11月的一次党代会上,时任国防部长彼得·胡尔特奎斯特坚定地表示,加入北约是不可能的,而且在他任职期间肯定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因此,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在斯德哥尔摩和赫尔辛基的反应截然不同。当芬兰渴望加入北约的意愿愈发明显时,瑞典却犹豫了。在赫尔辛基的一次会议上,时任芬兰总理桑娜·马林对瑞典首相玛格达莱娜·安德松公开宣称瑞典加入北约可能严重破坏波罗的海地区安全局势感到惊讶。面对两国的强烈反对,瑞典政府迅速转变立场。此后,事态迅速发展。
2022年5月18日,两国联合申请加入北约。同年9月全国大选后,瑞典组建了一个非社会主义政府,该政府强烈支持北约。芬兰于2023年4月4日正式加入北约,瑞典于2024年3月7日正式加入。这些发展使得北欧-波罗的海八国的成立成为可能。在决定加入之前,瑞典无法参与北约在波罗的海地区的空中警戒。现在,瑞典在拉脱维亚部署了地面部队。
在联合入盟过程中,两国投入巨资协调各自的军事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两国空军举行了联合演习,学习如何在两国的军用机场进行联合行动。瑞典军队也部署在芬兰境内。瑞典现任国防部长帕尔·琼森宣布,如果俄罗斯袭击芬兰或波罗的海邻国之一,瑞典将从第一天起全面介入,这标志着其长期以来中立政策的重大转变。
北欧-波罗的海军事实力
展望未来,最大的问题是北欧-波罗的海防务合作的稳固程度,以及它能带来什么。北欧-波罗的海地区总人口约3300万,国内生产总值近2万亿美元,是欧洲第十大人口和第五大经济体。它还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拥有先进的高科技企业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口。如果这些国家团结一致、共同行动,它们将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除了布鲁塞尔所缺乏的经济影响力和共同的政治决心之外,还有大量的军事硬件来支撑这些言论。挪威、瑞典和芬兰都拥有尖端的军事工业,生产的武器深受基辅的赞赏。通过与乌克兰制造商建立合资企业,芬兰拥有进一步生产和研发的广阔前景。
考虑到其仅有560万的人口,芬兰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该国抵制了利用所谓“和平红利”裁减军队的冲动。相反,它坚持征兵制,维持了一支28万的强大军队。它还拥有欧洲最强大的火炮。挪威、瑞典和芬兰(与丹麦和非军事化的冰岛不同)在北极条件下的山地作战方面也拥有丰富的经验。如果俄罗斯重启其北极军事化的野心,这一经验将至关重要。
俄罗斯政权声称,由于其侵略乌克兰,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时漠不关心。然而,俄罗斯现在必须面对现实,北约地面部队(包括炮兵)部署在俄罗斯最西北部的科拉半岛重要军事设施附近,而这些设施正是俄罗斯核潜艇的驻地。
随着北欧联合空军司令部的潜在成立,北方的战略局势也将发生改变。芬兰、挪威和丹麦均已签署协议,将采购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闪电”战斗机。所有交付完成后,这些国家将共拥有143架这种多用途隐形战斗机。此外,瑞典的96架萨博“鹰狮”战斗机也可能加入其中,使总数达到239架。在同样捐赠给乌克兰的瑞典萨博“全球眼”机载预警和控制平台的支持下,这将对俄罗斯空军构成严峻挑战。
波罗的海被一些人称为“北约湖”,其巡逻任务主要落在瑞典海军身上。瑞典海军拥有最先进的隐形导弹护卫舰和超静音常规潜艇,并拥有丰富的两栖作战经验。凭借冷战时期被称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的哥特兰岛,瑞典控制着波罗的海中部地区。这使得瑞典能够提供强大的防空和其他后方支援,以防俄罗斯可能对波罗的海某个国家进行地面入侵。
根据苏联时期的协议,芬兰被禁止拥有潜艇。然而,它仍然可以通过向联合部队派遣强大的水面舰艇发挥重要作用。这将确保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继续驻扎在其位于圣彼得堡附近的喀琅施塔得和位于加里宁格勒飞地的波罗的斯克的基地。积极的布雷行动将瞄准通往这两个基地的通道,而部署在芬兰和爱沙尼亚海岸的强大反舰导弹系统将有效阻断俄罗斯穿越芬兰湾的通道。丹麦将占据有利位置,协助拦截俄罗斯从波罗的斯克起飞的海军出击,并阻止任何俄罗斯舰艇经海峡进入北海。
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没有自己的空军,依赖北约进行空中巡逻。他们的海军规模也相当小。然而,他们拥有斗志昂扬、训练有素的地面部队,这些地面部队得益于丰富的当地知识,并得到志愿本土卫队的支持。
如果北欧-波罗的海八国与有望成为欧洲主要军事强国的波兰联手,并获得英国的支持,那么它能否承担起目前北约北翼的责任?由于美国和欧盟优先事项的分歧,北约走向衰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使得这个问题对欧洲安全至关重要。
可能的结果
最有可能:德国和北欧-波罗的海国家的力量威慑俄罗斯
最有可能的情景是,德国军事复苏使欧洲能够投射足够的力量,阻止俄罗斯击败乌克兰。与此同时,北欧-波罗的海八国能够阻止俄罗斯扩大其对波罗的海国家的侵略。之后,该集团可能会与波兰和英国一道,将乌克兰纳入战后军工重建与合作秩序。这一举措最终将使乌克兰获得其唯一可靠的安全保障:自身的军事实力。
不太可能的情景:威慑失败后,俄罗斯在乌克兰推进
不太可能的情景是,威慑失败,导致俄罗斯在乌克兰推进,随后对波兰或波罗的海国家之一发动试探性攻击。这种情景的关键在于,北欧-波罗的海八国及其盟友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能够击退此类袭击,并阻止任何进一步的企图。鉴于波罗的海国家缺乏足够的战略纵深来抵御攻击,有传言称,俄罗斯可能对俄罗斯军队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以在攻击开始前就将其挫败。
最不可能的情况:威慑失效,俄罗斯瞄准北约较小成员国
最不可能的情况是威慑失效,即乌克兰被抛弃,俄罗斯准备对北约较小成员国发动无人机袭击和重大军事行动。其目的是表明北约无效,以及关于集体防御的第五条不再有效。此类侵略的主要目标可能是北欧-波罗的海地区,这也是这些国家竞相增强军事实力的原因。其成功取决于美国在现任政府领导下对俄罗斯保持中立或和解立场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