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在北极“合作无上限”

作者:Jinhuasan
发表时间:
+-

[GIS (地理信息系统)] 2024 年 12 月 9 日发布署名报道, 分析和介绍了中共的“北极航道”的一些来龙去脉,认为北京正在缓慢但稳步地扩大其在北极的足迹,主要是通过与莫斯科的合作俄罗斯为中国在北极地区开辟道路,可见“中俄合作无上限”。值得一读,全文译解如下:

简而言之

    • 中国正在通过研究和航运加强其在北极的存在

    • 中俄伙伴关系旨在开发一条有利可图的北极航线

    • 北京将谨慎行事,以免激怒美国和欧洲

中国在北极探险方面起步较晚。欧洲国家早在 16 世纪就开始前往该地区,而中国直到 20 世纪末才开始积极参与该地区的探险活动。尽管起步缓慢,但北京现在决心将自己定位为北极地区的关键参与者。

重商主义驱动的北极野心

自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制造业急剧扩张。随后的十年是互利的:富裕国家提供技术和资本,而中国提供价格实惠的产品。北京仍然乐观地认为,欧洲和北美将继续成为中国产品的可靠消费者。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北京对北极的兴趣日益浓厚,特别是如果未来几十年融化的极地冰盖允许通过北海航线进入北极的话。这条路线预计将为苏伊士运河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将过境时间缩短 9 天。

该地区目前的航道对中国来说并不理想。西北航道经济性较差,且受加拿大航行规则约束,而由于环境和技术挑战,通过北极中央航道的航运条件尚不利。

气象预报表明,北极变暖速度快于世界其他地区,自 1978 年开始卫星监测以来,北极海冰面积和厚度显著减少。预测表明,到 2030 年,北冰洋可能迎来第一个几乎无冰的夏天。到 2050 年,北海航线有望成为亚洲和欧洲之间最高效的航运路线之一。

此外,北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和鱼类,其未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估计约占世界未发现资源的 25%。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在北极地区取得了重大里程碑式的成就。迄今为止,中国在该地区设有多个科学研究站,并增加了两艘破冰船,这些破冰船能够在北纬地区为商船开辟航道。中国还于 2013 年获得了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地位,并与北极国家达成了多项协议,在北冰洋开展联合研究和商业活动。

事实与数据

北极航线

大多数北极航运都通过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其他航线目前还不适合商业航运,但未来十年内它们可能会通航。

20237月,中俄北极航线常规航运走廊正式开通,大大缩短了从俄罗斯北部港口到中国的货物运输距离和时间。2023年,共有80艘货船、邮轮和油轮经北极航道抵达中国港口。随着这些发展,中国几乎巩固了其自诩的“近北极国家”地位。

扩大中国在北极的利益

中国 2018 年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非北极国家在该地区拥有权利。中国积极争取科学研究、航行、飞越、捕鱼、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以及资源勘探和开发的权利。

北京非常清楚北极开发和研究面临的挑战和高成本。大约 80% 的北极资源研究和开发已经由北极国家独家控制,这给中国等新进入者带来了进一步的障碍。

从历史上看,北极是八个北极国家合作的典范。然而,2022 年 3 月 3 日,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和美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暂停与俄罗斯在北极理事会内的合作,莫斯科需要新的合作伙伴来开发该地区。

自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俄罗斯在北极事务上对中国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让步。2023年3月,两国同意成立联合工作组,推进北方航道项目。次月,两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以加强海事法方面的合作。5月,在“北极思维-全球思维”项目框架内,金砖国家代表召开会议,制定统一的北极议程。

中国暗中支持俄罗斯北极液化天然气2号项目

北极有望成为俄罗斯重要的能源枢纽。北极液化天然气2号项目是格丹半岛第二个主要的陆上天然气计划,正在国际合作下开发。俄罗斯媒体预测,到2050年,这些作业可能占全球液化天然气(LNG)产量的9%。为了吸引外国投资者,俄罗斯政府推出了大量税收减免和补贴。

然而,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英国石油公司、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在内的全球主要石油公司退出或暂停了与俄罗斯的合作。因此,北极液化天然气 2 号项目无法按原计划进行。法国道达尔公司是这些北极项目的主要外国投资者,该公司也宣布将停止资助新项目。

2023 年 11 月,美国对北极液化天然气 2 号项目实施制裁,该项目已投资超过 200 亿美元。为了应对西方不断升级的措施,俄罗斯在液化天然气销售方面提供了 40% 的折扣。然而,一年后,俄罗斯仍未找到北极液化天然气 2 号的买家。

中国参与该项目反映了习近平主席的战略:一方面支持俄罗斯,旨在防止北极液化天然气 2 号项目的失败,同时又不想危及其进入西方市场的机会。

在美国和欧洲的压力下,中国惠生新能源公司于6月21日正式退出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然而,8月,一小队中国货船秘密前往北极支持该项目。这些船队满载着惠生新能源公司为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提供的大量发电设备。在中国海域航行期间,其中一艘船两次更改名称以避免被发现。它的自动识别系统将挪威列为目的地,掩盖了它通往俄罗斯的真实路线。这一秘密行动成功地将1-3号模块运送到了俄罗斯的项目现场。当这些活动被曝光时,惠生否认直接参与,并暗示第三方应对此负责。中国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年内将最后两个发电模块运送到俄罗斯北极地区。随着北极夏季航运季节的结束,4-5号模块目前仍留在舟山造船厂。明年可能会发生另一次秘密行动。

尽管华盛顿明确威胁对参与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的公司实施制裁,但今年 6 7 日,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和诺瓦泰克董事长列昂尼德·米赫尔森在圣彼得堡签署了一项股份购买协议。该协议规定,中石油将收购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 10% 的股份。这一举措不仅仅是中石油的决定,也是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在今年 3 月访问莫斯科期间达成协议的履行。

与此同时,北京继续与美国和欧洲接触。例如,4 16 日,中国和冰岛签署了贸易权协议,两国领导人重申了在北极事务上的合作。

可能发生的情况

中国成为北极开发的前列

中国目前的北极业务主要集中在两种方式上:通过东北航道进行欧亚散货运输和直接运往俄罗斯北海航线沿线港口。当新航线通航后,北京将完全有能力扩大其活动范围。中国甚至将在 2025 年大规模推出北极旅游游轮。

今年夏天,中国完成了三次北极研究任务,并开始为其海岸警卫队舰队建造几艘重型破冰船。此外,它还计划从极地研究船探索三号向北极海底发射一艘载人潜水器。以前依赖外国技术的中国现在将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

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北极合作将加强

中国在北极的所有活动都得益于莫斯科的推动。俄罗斯北极海岸的商业上可行的航线可能很快就会成为现实,这对莫斯科和北京都有经济效益。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和中国海南洋浦新欣航运公司的合资企业将建造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极地级集装箱船,以全年运营这些北极航线。这一发展可能会增加俄罗斯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但普京总统在继续对乌克兰发动战争的同时,几乎没有其他选择来摆脱国际孤立并获得外部支持。

北京寻求通过与俄罗斯的合作确保北海航线不受西方干涉。例如,中国海岸警卫队最近与俄罗斯一起参加了首次北极巡逻。可以想象,俄罗斯将在未来给予中国在北极发展方面的更多影响力。

目前,民主北极国家的北极能力似乎不如中国和俄罗斯。美国只有两艘破冰船,加拿大似乎并不急于保卫北极北部地区。

可能出现两种发展。如果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因乌克兰持续的战争而持续高涨,那么中国与俄罗斯在北极的合资企业很可能会大幅扩张。然而,如果特朗普政府鼓励乌克兰向俄罗斯割让土地并归还被没收的俄罗斯资产,那么美国和欧洲公司或许会重新开始参与俄罗斯的北极项目,尽管这需要时间。与此同时,中国将试图与其他北极国家保持外交接触的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