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饥荒中的上海滩记忆(中)
作者:溪边树下+-
发表时间:
大饥荒中的上海滩记忆(中)
晨曦中上海滩的马桶文化交响乐
清晨六七点钟我走出旅馆来到大街上。只见满大街的男男女女在刷马桶。一手拿着竹条刷,一手按住马桶在用水清刷马桶内壁。大街小巷千家万户的人们都上街干这一伙计。这真是既刺耳又刺眼的一幕。那个年代的上海平民对家庭拥有抽水马桶还是个梦想。上海的早晨,满街刷马桶让我联想起唐代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诗句。我感到上海刷马桶噪声比起千年前的后的长安捣衣声真令这城市大煞风景。曾几何时马桶还是南方女儿出嫁的陪嫁品。可喜马桶文化已在中国已彻底绝迹了。
半两粮票和油条直径
大饥荒年代上海的物价在全国当属最低。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三大件物美价廉但需凭票供应。为了限制外地人的抢购,上海市对近百种商品实行了工业品凭票供应的制度。但覆盖率是有限的。不能影响外地人来上海都是满载而归。
上海粮票面值有半两的,这在全国绝对是个奇葩。凭一张半两的上海粮票可以在大商场买一块糕点。还可在饭馆买一个小包子。清早我看到餐馆门口排队买油条,有的人排了半天队只为买一根油条。在北方买油条最少是半斤。上海油条炸的好,大又圆。据说有个饭馆的油条直径不达标被停业七天。
我是穷学生。在上海我在饭馆吃得最多的饭是二两粮票六分钱一碗份大量足的阳春面。有菜叶点缀,物美价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