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山岗--关于“意供养”

作者:gooddday
发表时间:
+-


学佛人可把一切美好的事物用于供养诸佛菩萨,包括音乐、视频、饮食等等,观想把这些美景和音乐都供养给了诸佛菩萨即可,如果您是基督徒,可以观想供养给耶稣基督。另外,如果我们平时看到美景, 比如看到城市灯火辉煌,我们也可以把整座城市的灯光“意供养” 给诸佛菩萨或耶稣基督。意供养的基本前提是需要尽可能的具备清净心。如果我们在心情特别好,很放松,心里充满温暖和阳光时,一次意供养的功德会非常的不可思议!

意 供 养

བློས་མཆོད་པ།

在佛教中,意供养(梵文:manasika pūjā)是一种非常重要、也被视为最高层次的供养方式。它属于三种供养之一,藏传佛教三供养是指:身供养(ལས་ཀྱིས་མཆོད་པ་)、口供养(ངག་གིས་མཆོད་པ་)、意供养(བློས་མཆོད་པ་)

一、三供养的基本区分

类型

含义

举例

身供养

以身体的行动来供奉佛、法、僧。

礼拜、合掌、顶礼、绕塔、清扫佛堂等。


口供养

以语言来供奉。

诵经、念佛、赞叹三宝、弘扬佛法。

意供养

以心念、观想、诚意来供养。

观想供花、供灯、供曼扎,以慈悲心、菩提心供养佛菩萨。







 二、意供养的意义

意供养是以清净心、恭敬心、菩提心来作供养。它不依赖物质,也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例如:

  • 你可以在心中观想无量的鲜花、宝座、香云供养佛。

  • 或以无边慈悲、智慧、修行的愿力供养一切众生与诸佛。

这就是以心供养以法供养的精神。

 三、意供养的经典依据

在《华严经》《金刚经》《维摩诘经》等大乘经典中,都强调意供养胜过物质供养。例如《维摩诘经·佛国品》中说:若欲供养佛,当修净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意思是:真正的供养,是以清净心、觉悟心来供佛;心清净,所现世界即为供养。 

四、意供养的修法举例

观想供养:想象无量香花、灯明、宝塔、妙乐,充满虚空,供养诸佛菩萨。

  1. 心法供养:以慈悲、喜舍之心,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等同供养诸佛。

  2. 智慧供养:以修行正见、觉悟真理的智慧,供养佛法僧。

  3. 发愿供养:以菩提心、愿度众生之心,作为最广大供养。 

五、佛教思想上的深义

从佛法角度看,意供养超越了有形无形的界限,它体现的是一种心与法界一体的觉悟行为。当心清净、广大时,一念供养,遍满法界——这即是所谓的一念心即十方供养

六、意供养修法要点

1. 心为主,境为助:即便无供品,只要心中观想清净圆满,即成最胜供养。

2. 观想无量、平等:不要限定数量或方向,观想供品遍满虚空、供遍三时十方。

3. 不执有无:观想虽明,但知其如幻不实。此即法性供养的要点。

4. 以慈悲回向:每次修完,以利他心回向众生,功德方能增长不尽。

(资料来源:CHATGPT “意供养”,欢迎转发)

 

金刚乘AAA.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