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我们会想起这次考试

作者:石头巷子
发表时间:
+-

图片1.png


这次考试,如果我来做一下猜测,估计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起因是因为几家单位在招聘新员工时,没有经过报刊集团统一考试,甚至连面试也没有。老总认为这是管理混乱的一种表现,应该抓一抓,杜绝这种招聘的“野路子”。凡新来员工必须补考。于是,人事部门在一个上午补考了这些新员工。试卷抵达老总手上时,这时他感到新员工考试的情况不甚理想,或者说其状况参差不齐。新员工尚且如此,老员工的情况怎么样?应该来次摸摸底。他觉得像这种文化单位如果不加强学习,很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遂决定,各编辑部主任以及骨干编辑必须来一次考试。

这次考试就这样被发动起来了。

许多事情充满了变数,这次考试也不例外。当考试范围和考试对象被公布时,副主编级的编辑也被圈了进去。不仅这样,考试从只针对编辑的考试,裂变成对后勤系列、经营系列的三类人员同时考试。

考试这种方式很有凝聚力。员工们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大家的中心话题就是考试的范围。这次考试编辑方面自然偏重文史哲,后勤方面则是偏重报刊集团的管理,而经营方面不仅有报刊集团对外的策略,还有对自己产品的基本知识。这三份都有侧重的试卷,但都有个必考题,就是毛主席的《老三篇》。为什么会重视毛主席的《老三篇》呢?老总在全体员工的大会上作了这样的阐释。他说《为人民服务》是一种世界观,如果你有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还怕杂志办不好?销售不出去?《纪念白求恩》是一种价值观,白求恩是一个加拿大的人,与炮火连天的中国抗日战争毫不相干,却愿意来支持中国人民,连生命也留下了,所以,拥有这种价值观,就是战无不胜的;《愚公移山》是方法论,如果你有愚公那样艰苦奋斗的决心,有他那样锲而不舍的精神,难道不会感动我们读者这个上帝?

员工们准备了二天,集团又对考试范围了一下串讲,于是各个单位用这串讲的范围做了自己的复习提纲。

 

图片2.png


我有此机会得以重读毛主席的《老三篇》。当这些经典出现在我面前时,这些文字瞬间就可以倾诵而出,它们之于我真是太熟悉了。那是一个充满了激情的岁月。我现在不得不承认,有这样的激情,却使我们的经济垮到了边缘;而我们这个时代,经济让全球瞩目,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地提高,却失去了激情;从前的日子,我穷得只剩下短裤,却可以胸怀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现在我们富可以要超级大国抗衡,每天只是陷入琐碎事情中相争。

如果把我们这个时代与从前激情的时代结合起来,该有多好呀。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这些语录,只要一入我的眼帘,便可以产生如雷贯耳的效果。它们在当时不仅使缺少文化的中国大大地扫盲,而且极大地振奋了处在水深火热的中国人的斗志,也极大提升了中国人的自信心。

那时尚小。我们便让祖父给我们制作红缨枪,几个小同学守在村头路口上。见到村民外出,就请他们背上一首《毛主席语录》。不管是识字的还是不识字的村民都胸有成竹,因为你连毛主席的话都不会背,一定是个落后分子,谁也不肯当落后分子的。我们往往要他们背上两三篇才会放行。有时会遇到和我们小学生叫板的村民,我们便和他们在路当中PK起来了,你背上一首,话音刚落,我便用毛主席的话起了头。

还记得,我识字不多的母亲,一边在锅台上做饭,一边让我们帮她背诵毛主席语录的情景。

 

恍惚间,又回到了从前的时光。

几个单位的同事乘班车上班时。我今天发现车内很安静,大部分人都捏着几张复习题,默默地念念有词的样子。我分别向几个单位的同事讨要了他们的复习提纲,这些提纲各有特色,有的很规范,有的很有系统性,许多复习题上加了红划线。我注意到如我上引的毛主席语录,都被这些已经淡漠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加成了重点。回到办公室,离考试不足一小时前,员工们又开始了温习。我发现他们温习时也颇具特点,两个女孩一问一答,一位比较内向的年轻人在沉思默想,另有三人窝在一块抢答。美编部门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量文史哲试题,有点儿茫然不知所措。

从前临考前就是这样的,久违了的考试情景重现。

我在指导员工们《老三篇》的重点,这些年轻人已经背得朗朗上口了。

真的,我满心欢喜,好像一下子,我们和他们便缩短了年龄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