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翊云回忆录入围大奖
两儿先后自杀 李翊云回忆录入围大奖
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s)本周公布入围名单,华裔作家李翊云(Yiyun Li)回忆录“自然万物只是生长”(Things in Nature Merely Grow)是入围小说作品之一。李翊云的长子与次子在七年内先后卧轨轻生,次子去年2月过世三个月后,李翊云开始提笔撰写“自然万物只是生长”,反思两个儿子及他们的生与死如何交织。
美国国家图书奖是美国文学界最高荣誉之一。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宣布,小说、非虚构、诗歌、翻译和青少年文学五个类别各有10本书入围;10月7日公布各类别5部决选作品,得奖者名单11月19日在曼哈顿晚宴宣布。
其他入围小说初选名单包括:2019年以“信任练习”(Trust Exercise)获得国家图书奖小说奖的韩裔作家苏珊·崔(Susan Choi)新作品“手电筒”(Flashlight)、曾以“特纳之家”(The Turner House)入围2015年决选名单的作家安吉拉·弗洛诺伊(Angela Flournoy)新作“荒野”(The Wilderness)等。
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韩国作家和亚洲女性作家韩江(Han Kang),以其韩文英译作品“永不告别”(We Do Not Part),入围国家图书奖译作初选名单。
李翊云1972年生于北京,目前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她透过撰写回忆录“自然万物只是生长”,试图理解她分别在16岁和19岁自杀的两个儿子。
李翊云的两个儿子,都非常优秀,能流利地说3-4种语言,在科学和艺术方面都颇具天赋。但是他们都在刚踏入成年门槛的时候,一有力量,就用杀死自己的方式来和这个世界决裂。母亲李翊云当是主因。
纽约时报5月专访李翊云,指她透过书写“进行直接而无情的反思;她面对的不仅是失去孩子,还有语言的局限。但李翊云知道,只有文字才能将她的思想与现实连结。关于她的失去,她能说出最接近的语言是:她活在一个没有光亮可以穿透的黑暗深渊”。
她写道:“言语或许是乏力的,但它们投下的长长阴影,有时却能抵达无法言说的地方。”
李翊云在美国文学界享有令誉,获奖英语作品还包括“鹅之书”(The Book of Goose)和“理智的尽头”(Where Reasons End),后者讲述一位母亲与自杀儿子之间虚构的对话。李翊云的文字,浸透了血泪和痛楚。长子的自杀给了她许多许多的思考,却没能唤醒她。次子的毅然决然,再次在她的家庭和生命里敲响警钟,再次努力希望能唤醒她。知识分子的家庭,常常有非常激烈而扭曲的爱恨情仇。
原因我就不分析,直说解决办法吧:
“ 放下笔,停止呻吟,抛下名作家和教授的光环,放下过去引以为傲的一切体面、优雅、成就和尊严,在中国的乡间,做一个粗鄙的农妇,每天刨地种粮食,在日复一日的汗水中强健身心。
就是毛泽东同志号召文艺工作者“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困扰终身的心灵苦楚,寻找到生命的意义。
只有这样,两个儿子的死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