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社交工程师,有个巧招
逛某网站,刚发贴,就收到私信:
“看到您在推广文化空间、美学环境相关内容,真的非常佩服。文化如果不能被感知与沉浸,确实容易被遗忘。很想了解您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向你多多学习。”
我的读者不多,评论也少,所以这么空泛的私信(我的帖子是一篇书评,跟所谓文化空间、美学环境不相关)我也回复了:
“客气了。您可能没读过我的小说。读过之后对我的印象也许会两样。”
一刻钟后收到回复:
“刚刚看了您的小说,我觉得你写非常的真实,尤其是对两性关系与心理的观察,真是既深刻又写实,您对欲望与理性的交锋写得太真实了。我觉得很多人内心的挣扎被您写了出来。希望可以多多交流。”
“两性关系”?“欲望与理性的交锋”?“很多人内心的挣扎”?初读我的小说,光看题目《婷婷,你也喜欢女人吗》也会意识到这书跟女女恋情相关。既不惊讶(哎鸭,红脸emoji)也不询问(三人组,你的意思是?)措辞还是那么褒奖有加,听着不对味。我回复:
“谢谢你的夸奖。我在几个网站连载,也遭遇过人身攻击。”
那人又回复:“您是在加拿大还是美国呢?”
我的小说第一章写着,伊万和他的妻子克莉丝汀住在美国西海岸。城市的描述参照了西雅图。也许西雅图离加拿大近,或者气氛类似温哥华?不管怎样,我没有跟这人再聊下去。
两天后,那网站贴出一篇热度很高的博文,博主详述了她跟某人聊天,向其透露私人信息,最后断定TA是骗子的经历。文章很长,看似博主受了感情的伤害。我查自己的私信记录,与私信我的是同一网名。那些空泛、不搭调的话,应该是出自一位不算高明的社交工程师。
网络险恶,轻易不要吐露私人信息——除了遵循这个原则,鉴定一个人是不是别有用心,其实有简单的办法,尤其对我们这些文字作者来说。让TA读我的小说,TA真有心读几万字,理清人物关系和情节,哪怕本来是想套我什么,我也会佩服TA敬业。朋友们如果收到类似消息,建议直接发长文的链接,然后问个只有细心读过的人才能回答的问题,真伪立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