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国维词注》

作者:高天阔海
发表时间:
+-

王国维(1877-1927),中国近代名人。其最出名的作品应该是《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一本奇书。

就性质而言,《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文艺批评作品,特别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批评。然而却成为他最受欢迎也最出名的作品。

《人间词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文学批评作品而成为畅销书的。和很多书一样,出名或畅销并不使得作者或作品免于被误解。《人间词话》虽然畅销,然而也是知道的人多,读过的人少,理解的人更少。

第一次读《人间词话》,我就非常喜欢。

现在想来大约首先和他的写法有关系。一段一段格言警句的写法,和尼采的一些著作很像。多年前我曾热爱过尼采。

第二个原因当然和他评论的对象,中国古代诗词,尤其是词有关。小的时候一开始接触古诗词,我总是对词更爱。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上面这首词就是我最早读过的词作之一。少年人刚刚接触诗词,对于明白如话却又韵味悠长之作很容易就喜欢上了。几十年后竟然还能记起大半。

第三个原因和王国维本人关系很大。

王国维是个相当复杂的历史人物。一方面他是学者,在文学、美学、哲学、金石学、甲骨文、考古学等许多领域成就卓著,被尊称为“国学大师”。另一方面,从气质和性格上看,他是一个诗人,并且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

在第一次读《人间词话》的时候,我就感觉到王国维诗人的敏感,甚至情绪化。

后来又读过几遍《人间词话》。每次读,每次都感到有收获,仿佛在王国维的带领下进入一个词的美学世界。一直觉得作者似乎也是个词人。

可惜中国对王国维作品的出版工作做得非常糟糕。怀疑还是意识形态的原因。长期以来,我们看到中国市面上他的《人间词话》出了许多不同的版本,被各种编注、各个出版社翻来覆去地出版,然而他的其它作品却少见有再版或新版的。

王国维作品出版的欠缺导致了我虽然长期怀疑他也是个诗人,却对于他的诗词作品一无所知。直到最近淘到这本《王国维词注》。

《王国维词注》是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5年出版的。版式:繁体横排。编注者:田志豆。

网搜找到:中国的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了同一标题的书,但是在田志豆后面附有“(陈永正)”。

搜“陈永正”的结果看到百度百科有一条:陈永正(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其中列出了本书。

陈永正,生于1941年12月,字止水,号沚斋。1962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78年考取中山大学中文系,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留校工作。

在“国学荟”网站上,有“陈永正的作品”一条,列在“古代诗人”之下。该网页列出其诗词作品,有“1558首”。

回到《王国维词注》一书,作者称,他根据王国维已经出版的书籍,搜集整理、注释了王国维词作一百一十五首。

田志豆(陈永正)不仅为这一百多首词作了注释,而且对每首词都进行了批评和评点。

编注者认为:王国维的词作主要作于光绪32年至33年间(1906-1907)。王国维将它们编入《人间词甲稿》和《人间词乙稿》。1908年,《人间词话》出版。

编注者的看法是:王国维以《人间词话》中的美学思想指导自己的词创作,并称王为“清末一位独树一帜的杰出的词人”。

而如果我们在互联网上搜索到关于“王国维”生平与学术成就的词条,似乎找不到把他称为“词人”或“诗人”的。

《王国维词注》展现给我们的是世人不熟悉的王国维。读《王国维词注》在我,就是触摸王国维的内心世界,感受他词人(诗人)的一面。

王国维的词,绝大多数是小令。两年前,我通读过清代大词人纳兰容若的《纳兰词集》(评论见此)。

同样是读词集,我读《纳兰词集》读出了审美疲劳,但是这本《王国维词注》却没感觉疲劳。体量的大小或许有关?纳兰词集大约有三百来首词,数量是王词的三倍。

还有一点:纳兰容若是皇亲国戚,身份地位远非普通士人可比。王国维虽是“国学大师”,也不过是普通士人而已,士大夫都算不上。我读王词,往往能够产生较多的精神连接,而读纳兰词,总有某种距离感。不知道跟自己的普通知识人身份与两位词人之间的距离不同是否有关。

在题材上,王词对于词的题材并没有什么拓展,无非是“忧生”、“忧世”,“离别相思”、“忠君爱国”、“羁旅行役”、“登临吊古”之类的。然而他重视“高格”、“名句”、特别是提倡“境界”,在他自己的词作中多少有所显现。比如这一首: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乍一读,许多人对其“朱颜辞镜花辞树”印象深刻。把年轻的容颜与花朵对照,把容颜的老化与花朵的凋残平行。容颜之改变、青春之易逝与春花之凋零之间的神似,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词颇有冯延巳”堂庑特大“(王国维语)之特点。从”阅尽天涯“、”春与天俱莫“、”旧恨千千缕“、到“人间留不住“,我们看到:词人视野开阔、格局广大。虽然词的题材不过是”离别相思“,然而本词却似乎超出了题材的局限,从而自有”高格“。

读《王国维词注》在我是一个了解王国维个人的一种途径。《人间词话》当然也能帮助,然而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毕竟有所不同。

批评或者可以看出批评者的理念,却很难感觉到批评者的情绪、感觉。

诗词等文学创作则不同,重感性,往往为我们呈现词人某个时期的感觉、情绪、思想乃至灵魂状态。

《王国维词注》作为词集,颇有可读性,不乏佳句、高格可赏。而作为文学鉴赏与批评作品,编注者陈永正也颇为上心,既有用《人间词话》之标准来批评,也有借用叶嘉莹等文学批评家的评论来比照分析的。陈对王国维词的注释与批评本身也颇有可观。

从《王国维词注》看,我觉得陈永正对于词也可算是半个解人呢。喜欢诗词的朋友不妨留意下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