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死海古卷里的輪迴說
zt 早在西元前200年至西元68年寫就的《死海古卷》中,就記載著昆蘭厄賽派(Qumran Essenes)猶太人等待《創世記》中的大祭司麥基洗德再次轉世重臨,新約《希伯來書》中耶穌為大祭司麥基洗德之說正是為了呼應這個厄賽派古老的傳說。
從第一世紀猶太史學家約瑟夫(Flavius Josephus)的記錄中可見當時猶太教三大支派中除了撒都該派,厄賽派和法利賽派均相信輪迴轉世之說。在《使徒行傳》中有這樣的話「撒都該人說沒有復活」,這大概是要突顯撒都該人有別於當時其它猶太人和基督徒般信奉輪迴(復活)之意。
影響著整個基督教的第二世紀教父俄利根(Origen),就相信靈魂會因著前生所作的善惡而得著今生不同的果,且無始無終地不斷輪轉下去,此說在正統教會一直流傳了三百年之久。大概到第六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才設法將教父俄利根之說定為異端,並拘禁當時支持此說的教皇維吉利(Vigilius)。而否定輪迴說的首要原因是「惟恐輪迴說會削弱基督救贖的重要」。
據考證,早期基督教中嚴守律法及持素食的雅各派後人以便尼派(Ebionites),在他們的經典《革利免講道集》中就曾描述太初的「真先知」阿當不斷輪迴轉世並成為耶穌之事:
他自太初不斷更換自己的形態和名字,
周而復始地在世上顯現,
直到屬於他的時候到來,
他將得到神的恩慈之膏立,
使他永遠地得享安息。
猶太教中的輪迴說希伯來文為Gilgul ha Neshamot(意為靈魂的輪轉),引伸自《申命記》和《以賽亞書》,為歷代主流猶太教中的信仰,在猶太秘學重要經典《光輝之書》(Sefer ha Zohar)中 有這樣的描述:
若一個人未曾完成他來世的目的,
至聖者將會將他連根拔起,
並且一次又一次的重新秧種他。
......
靈魂皆要輪轉,人們卻不懂神聖一位所設的法則。
他們不知道來世前和離世後皆要接受判決,
他們不知道自己還有多次的轉世和事情要經歷,
也不知道在另外世界沒有進入神殿的赤裸靈魂之數量。
人們亦不知道靈魂有如石頭被投石器投擲後旋轉。
然而時候將至這一切奧秘將被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