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撒种到收割:访王一平牧师

作者:楊愛程
发表时间:
+-

从撒种到收割
访王一平牧师(「爱心行动协会」会长)
杨爱程

最近,作为温哥华「宣教会展」 (Mission Fest)的讲员之一,王一平牧师来到
温哥华,本人有幸和他有一段交谈。王博士出生於上海,成长於香港,父母都是虔
诚的基督徒,他本人也自幼信主,曾先后在香港浸信会大学和美国加州富乐神学院
深造。
王博士是创立「爱心行动协会」(Action Love)的主要成员,现任会长。多年来,
该协会与当地政府和民间团体合作,专为中国内陆地区最贫困的母亲们提供援助,
帮助她们提高生活、卫生及教育水平,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以达成「治穷、治愚、
治病」的目标,迄今因之而受惠的家庭已接近十万!
王博士同时也是「亚洲归主协会」的国际会长,带领近千名同工和宣教士,在亚
洲二十多个国家开展传道及社会服务工作。他也经常应邀在世界各地主领大型聚会,
并有多部广受欢迎的著作出版。由於他在社会服务方面的贡献而於1975年获选为
「香港十大杰出青年」之一。王博士还担任「北大之友」创办董事,香港马湾「挪
亚方舟」主题公园创办董事及电视节目主持人。

简短的回顾
多年前,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的一名行政总裁访港,在演说中,他在白板上写
了一串字:“Opportunitynowhere",并请观众猜想是甚么。一位仁兄很敏捷地叫出:
「Opportunity no where!(机会哪儿都没有!)」另一人则嚷:「我看到的刚好相反
──“Opportunity now here!”(机会就在眼前!)」
箴言29:18说得对:「没有异象,民就放肆。」在你目前的处境,你看到甚么?
对亚协,我们当然是看见──“Opportunity is now and here!”(机会就在眼前。)

回头一数算,我看到亚协异象的成熟。固然,异象是受历史、人及环境影响的,
但这些丝毫不会动摇我们异象的根基。我们深信亚协的异象来自神,亦必须随著他
的迈进而变动。

撒种期
在60年代中,我初加入亚协时,我们的异象是“Communicating Christ in Asia"
(在亚洲传扬基督)。当时,我们印发福音单张,继以圣经函授课程作跟进;在星
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开设分会,又向中国及越南作福音广播。感谢主,我们的
传扬,带出巨大的收获,函授学生人数最多曾达到四十多万!

栽种期
八十年代,亚洲的关闭地区逐一开放,亚协的异象便从「传扬基督」扩展为
「在亚洲为主接触生命」(Reaching Asians for Christ)。我们积极与教会携手,
在亚洲寻找、触摸生命,回应率跃升。

收割期
进入九十年代,我们不再安於「在亚洲为主接触生命」,更要看见生命的转变
──Winning Asians for Christ(为主得回亚洲人)!亚洲教会已起来为完成「大使
命」而全力以赴!我们在多个亚洲国家举行大使命训练学院,在泰北创立圣经学院,
各地分会都全力投入工人培训的事奉,积极收割。
结论是:「亚洲归主」是可能的,因为:
1.神的心意──他不愿一人沉沦(彼 后3:9);2.神的作为──他不仅要我们
撒种,更要我们收割;3.神的时间──毫无疑问,他的时间已临到亚洲。

「亚洲归主协会」的宗旨
正如圣经中所讲的:「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么呢?只要
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圣经旧约,弥迦书6:8》
「亚洲归主协会」的宗旨就是,运用社会资源去服侍「贫穷」的人,并藉著服务传
扬福音。
我们被神呼召作服侍贫穷人的仆人,时刻求神让他所看到的、对人所发出的怜
悯也同样的感染我们,以至我们对人的关怀、体贴都能够来得真诚及持久。诚愿我
和「爱心行动」部每一位同工,不只是社会工作者,乃是基督爱的使者,真切地听
到耶稣基督透过每位有需要的人发出「我渴了!」的呼声。愿我们起来回应,是真
诚及持久的回应!
除了在香港本地的事工,国内的需要也很大,「爱心行动」也透过姊妹机构参
与了国内的工作。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主要事工:

(一) 维港湾长者会所
已渡过十个年头,一直有稳步上扬的发展……营运由机构独力承担,到获得社
署及公益金的资助;同工由2人增至6人,会员人数增到700人……长者们在同工悉心
的照顾下,心灵得到饱足,在信仰路上的成长,使他们对上帝认识多了。

(二) 常光睦邻中心
2002年初,市区重建局要收回大角咀的地方,我们的服务受到一定的阻碍。然
而,经社署安排我们到爱民村继续拓展家庭服务工作!神亦预备了爱民村的一所教
会(迦密山堂)与我们合作,并於2003年4月正式投入服务。

(三) 新来港学童事工
与教会合作,举办新来港学童适应课程,目的是帮助他们早日适应香港的学习
环境及生活。

(四) 与国内小学合办暑期班及助学计划
与迦密山堂合作,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新港中心小学,举办为期两周的暑期
班,由教会高中青少年人充当小老师。五个兴趣班共有268人次参加。小老师们对此
行感受良多,扬言从此要发奋图强,造福祖国。

(五) 国内乡村医生培训班
这活动已办了四年,每年也有3至4位香港或海外医生,联同当地医生到昆明爱
心扶贫培训基地训练50位来自山区的乡村医生,他们大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在为
期三个月的训练里,理论和实践并重,透过各种方式加强学员的医学知识,从而造
福国内无数被忽略的山区少数民族。

(六) 国内老师英语夏令营
举办了三年,由外籍英语老师到昆明爱心扶贫培训基地训练50位中学英语教师,
当中少数民族也占不少。今年邀请到美国教会的朋友一起参与,让老师提升英语水
平之余,亦能认识外国文化,使他们的教学方法达致多元化。

(七) 为国内贫穷妈妈筹款
举行了两个──golf球筹款活动,藉著社会各界支持,演艺界和商界名人呼吁,
并让长者在演艺朋友陪同下初尝高球乐。把筹得的款项透过内地慈善机构「幸福工
作」免息贷给贫困母亲,让他们一家生活得以改善。 

对未来的展望
维港湾长者会所已重整并加强人手,日后将更多探访长者,特别是独居、患病
的。还有大角咀区内住笼屋和板间房之长者们,回应神起初给我们开设长者中心的
异象。
全力拓展爱民村──常光睦邻中心,在该区建立更多和谐的家庭、更多活跃进
取的少年。
推动长者学院──近年长者服务强调「老有所学」,推广「终身学习」的理念,
提供或举办不同类型的课程、班组,让长者在晚年增进知识及技能,提高他们的自
我形像及满足感。
开拓在广东省贫瘠地区的助学工作,联同香港教会透过当地教会进行助学,并
开办暑期训练班。
与国内不同学校举办两至三个的中学生英语培训营,让刚受训的当地英语老师
有参与并有实习的机会。

见证举例
新丰江水库,位於广东省东源县(属山区县,亦是广东省十六个最贫穷的地区
之一)。香港人应该对新丰江不太陌生吧,我们每天饮用的水都是从这里来的!
东源县共有中、小学336所,其中位於水库之山区的中、小学便有七十八所。那
里的学校比较贫困,物资也较缺乏,因农田经常遭水灾,村民的生计也大受影响。
政府有见於此,已开始徙置原居民往其他地势较好的地方,但计划进展得很缓慢。
记得我首次踏足水库山区其中一所小学时,看到那非常简陋的环境、脱落的墙灰、
破烂的窗户、昏暗的照明……,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乃是校内的一对小孤雏。
姐姐十三岁,弟弟十二岁,爸爸八年前因工业意外身亡,翌年妈妈也改嫁到另
一县,留下他俩给祖母。祖母也体弱多病,所以,教、养他们的担子便落到他们唯
一的小叔叔肩上。叔叔在他们所属的学校当教员,每月五百元的工资养活一家四口。
单是两位小侄的书簿、杂费已耗去150元;另外,勤奋的叔叔仍继续进修,他们生活
的困苦可想而知。
当我和这对小姊弟交谈时,姐姐一直都没有抬起头说话。看到此情此景,一向
不是感性的我,心里也酸起来,想起昔日主耶稣看见许多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
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我不禁问耶稣:「我可以做些什么?」
以上的故事并没有什么特别,而且比这苦百倍的也听过不少。但这次亲身跟孩
子对话的一刻,叫我稍稍感受到主耶稣的心肠。返港后,我便与数间教会分享东源
县在教育方面的需要。感谢神,现已有一间教会参与该县的助学及修葺行动。要实
践全人关怀,先要关顾人的基本需要,然后再把福音带给他们。
我们即将透过当地教会送上捐款,从而建立关系,好让他们知道基督徒并非只
会单单传福音,也会关怀别人。同时,在香港参与助学的弟兄姊妹,也可个别与受
资助的学童建立关系,如亲身探望、书信往来等等。除了在经济上的帮助外,他们
实在很需要我们主动去关心、鼓励和支持!
日后我们会和当地教会合办暑期活动,如英文班、绘画班、球类班等等,更计
划两地教会均派出会友,充当老师及大姐姐、大哥哥,与当地学生一起生活,建立
友谊,分享生命。暑期班过后,当地的弟兄姊妹便可以邀约他们的「小朋友」到当
地教会,让他们的灵命继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