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音乐会”2024/2025 演出季闭幕集锦

作者:石头巷子
发表时间:
+-

图片0.png

维也纳国民教育协会的大师音乐会2024/2025演出季闭幕音乐会,是奥地利古典音乐界年度最受瞩目的艺术盛典之一。我们进入金色大厅时,已经座无虚席了,坐在侧面高一些的位置,便可以俯视全局,发现银灰色头颅占观赏者85%以上,可见经典名典深受中老年的欢迎。我这种说法也许不一定正确,每张票价78欧元,每周都有各种音乐会,而中老年人正是有钱有闲的阶段,他们成为经典名曲的忠实观众,就不令人意外了。

本人作为这次的观赏者,结合其历史积淀与 2025 6 29 日在金色大厅的实际演出,从机构背景、艺术呈现、文化意义三个维度展开一些解析。

 

1.机构背景:音乐圣殿的百年传承

图片1.png

 

维也纳国民教育协会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机构,查询资料才了解到,它作为欧洲最古老的音乐机构之一,自 1812 年成立以来,始终以音乐属于全民为核心理念,其影响力渗透至全球古典音乐生态。协会旗下的金色大厅凭借其独特的鞋盒式设计与声学效果,被公认为世界顶级音乐厅。金色大厅近年来,有些负面的新闻,好像主要针对敝国,敝国一些音乐机构花钱在这里蹭热度,过度包装回国大吹大擂,弄得观众产生了不良印象。现在在我看来,丝毫不影响它的国际声誉。

最为著名的维也纳爱乐乐团虽为独立法人,但与维也纳国民教育协会共享历史渊源,其 1842 年的成立即源于协会会员倡议。

协会不仅创办了维也纳音乐学院(现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更通过大师音乐会系列,将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经典作品推向大众。例如布鲁克纳《第三交响曲》与马勒《第二交响曲》均在此首演,奠定了金色大厅音乐圣地的地位。

 

2.2024/2025 闭幕音乐会:曲目与艺术呈现

 

图片2.png


2025 6 29 日的闭幕音乐会以维也纳轻歌剧与施特劳斯家族作品为核心,这晚730分,演奏14首经典名曲,其中有8首就是小施特劳斯,他被誉为圆舞曲之王;其父老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父”。我认为这场演奏是新年音乐会的继续,它既延续传统又展现创新。

首推是施特劳斯家族的庆典——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皇帝华尔兹》《蓝色多瑙河》蝙蝠》等经典作品占据主导,呼应其 2025 年诞辰 200 周年的纪念主题。值得注意的是,音乐会特别加入了爱德华·施特劳斯的《无拘无束快速波尔卡》,纪念诞辰 190 周年,他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弟弟,同时向观赏者展现施特劳斯家族音乐风格的多样性。

轻歌剧的华丽篇章:艾默里奇·卡尔曼的《嘿呀,嘿呀,在群山之中》与弗兰兹·莱哈尔的《现在开始进行曲》,将匈牙利查尔达斯舞曲与维也纳圆舞曲巧妙融合,重现了 19 世纪末欧洲轻歌剧的辉煌。

乐队指挥约翰内斯·维尔德纳,他经常站在大型歌剧院的指挥台上,从节目单上我们了解到,他在东京新国立剧院,布拉格国家歌剧院等留下指挥身影;他指挥了伦敦爱乐团和皇家爱乐团等重要管弦乐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德累斯顿爱乐乐团、西西里交响乐团、卑尔根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中国、香港爱乐乐团和上海交响乐团等。他雄壮走向台前,大腹便便,像一座小山丘在移动,向观众致意时,赢得观众热烈欢快的掌声,他习惯把头昂得很高,再将粗壮的脖子用力点头,给人一种亲和力,稍显滑稽,令观众更加喜爱。

这次他指挥是21人的管弦乐团,与交响乐团的核心差异主要体现在规模和编制上。我几次观赏的是交响乐团规模都比较大,通常由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四大声部完整组成,人数可达上百人,如维也纳爱乐乐团。管弦乐团规模相对灵活,可能仅以弦乐为基础,搭配部分管乐或打击乐,编制可根据作品需求调整,常用于演奏歌剧伴奏、组曲等。二者本质上均以管弦乐器为核心,但交响乐团更强调完整编制与宏大表现力。

声乐与舞蹈元素:轻歌剧选段《长笛演奏者》(选自《吉普赛男爵》)与《维也纳气质二重唱》,由特邀歌唱家以抒情嗓音演绎,而《蝙蝠》序曲与《Tritsch-Tratsch 快速波尔卡》则通过乐团与舞蹈的互动,将剧场氛围推向高潮。

声学与视觉盛宴:金色大厅的木质结构与镀金装饰不仅营造出奢华的视觉效果,其声波反射特性更使每一个音符都清晰可辨。例如,《蓝色多瑙河》的开场弦乐涟漪,在大厅穹顶的折射下形成环绕式听觉体验,堪称声学工程的奇迹。

 

3.文化意义: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图片3.png


闭幕音乐会不仅是演出季的终结,更是维也纳音乐传统的现代表达。例如,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音乐会可能同步进行全球直播,比如使远在中国成都的观众也能通过成都城市音乐厅的官网获取相关信息。这种线上+线下的模式,既保留了金色大厅的仪式感,又扩大了古典音乐的受众群体。本人之所以要举例成都,奥地利在成都设有总领馆,2018年奥地利总统及夫人、总理、外交部长等政要拜访青城山,是我的朋友刘绥滨先生陪同接待的。据说成都与奥地利气质相近,故奥地利人对四川情有独钟。

维也纳国民教育协会始终践行音乐教育的初衷。例如,其附属的维也纳童声合唱团通过全球巡演传播奥地利文化。此外,音乐会常与高校合作,如格拉茨大学交响乐团的夏季音乐会,将学术研究与艺术实践结合

维也纳的音乐传统与其城市形象紧密相连。闭幕音乐会中反复出现的维也纳气质主题(如《维也纳就是维也纳》《维也纳气质二重唱》),不仅是对城市精神的赞美,更强化了其世界音乐之都的地位。正如我前不久观赏的美泉宫夏季音乐会通过跨国直播展现奥地利文化软实力,闭幕音乐会同样成为维也纳向全球输出文化价值的窗口。

 

4.总结:音乐史上的维也纳坐标

图片4.png

 

2024/2025 演出季闭幕音乐会不仅是一场音乐盛宴,更是维也纳国民教育协会百年使命的缩影——通过经典作品的演绎,连接过去与现在,让音乐超越国界,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语言。在金色大厅的穹顶下,施特劳斯的旋律与当代艺术表达交织,印证了古典音乐永恒的生命力。

这场音乐会串联起 19 世纪至 20 世纪初维也纳音乐的黄金脉络:从施拉梅尔的民间音乐根基,到施特劳斯家族将圆舞曲推向艺术巅峰;从卡尔曼、莱哈尔对轻歌剧的民族化革新,到齐勒对市民音乐趣味的探索。每位作曲家以独特的创作语言,在旋律中镌刻下维也纳的城市记忆——它既是多瑙河畔的浪漫之都,也是融合了匈牙利、吉卜赛等多元文化的音乐熔炉。这些作品跨越时空,至今仍以鲜活的节奏与抒情的旋律,诉说着维也纳音乐之都永不褪色的艺术魅力。

                  2025年6月30日星期一  维也纳石头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