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东麓三日梦幻之旅:施拉德明周边的自然与人文之美(上)
目 录
1.连绵不断的绿色长廊
2.极地飞驰的山地自行车
3.别具特色的奥地利乡村之旅
4.雨中的蓝宝石项链——施泰尔马克湖
5.不同角度的镜湖之美
6.探秘阿尔卑斯的明珠
7.体验六月雪
8.在尖叫声中释放压力,在极速飞驰中感受心跳
9.艺术长河中的阿尔卑斯
10.东西方的山脉对话
终于要与阿尔卑斯山面对面了。
在欧洲的广袤版图上,阿尔卑斯山脉如同一道巍峨的脊梁,横亘于中南部,以雄浑之势勾勒出自然与人文的壮丽画卷。我将要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开启了一场跨越自然与历史、融合东西方魅力的梦幻之旅。
阿尔卑斯山脉自西向东,从地图上看,它宛如一条蓄势待发的巨龙,从法国尼斯的地中海之滨蜿蜒而出;二十世纪90年代,我曾到过尼斯,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城市无比壮观的海岸线,时值盛夏,这个海滨浴场,望不到边的男男女女赤身裸体地享受日光浴,而我们几个衣冠楚楚的中国旅人,涉及其中,反倒觉得自己十分别扭,尴尬,逃也似的离开了。这是题外话,是被尼斯引出来的。后来,从法国游历意大利途中,在阿尔卑斯山脉作了短暂的停留,对着它皑皑雪峰,拍了远景留念,这是两次与阿尔卑斯山脉相向而行的经历。这座欧洲的脊梁,一路跨越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六个国家,在 1200 公里的征程中,绘就了无数令人惊叹的风景。勃朗峰以 4810 米的高度,成为山脉的巅峰之作,吸引着全球登山爱好者的目光。瑞士和奥地利因大部分国土沉浸在这片山区之中,被冠以“真正的阿尔卑斯国家”之名。在这里,不同国家的文化风情与阿尔卑斯的自然风光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而迷人的地域特色。
阿尔卑斯山脉时空交错,在法国境内脚下的小镇散发着浪漫气息;意大利北部则是山脉与艺术殿堂交相辉映;瑞士的湖光山色如诗如画,仿佛人间仙境;德国南部的童话小镇,充满着梦幻色彩;奥地利的雪山牧场,洋溢着浓郁的民俗风情;斯洛文尼亚的山林秘境,蕴藏着神秘的魅力。每一处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与文化,每一步都能感受到阿尔卑斯山脉的包容与多元。
1.连绵不断的绿色长廊
2025 年 6 月 7 日至9日,我们一行人4从音乐之都维也纳出发,前往阿尔卑斯山脉的东麓,4小时的车程,这次与我们同行的小伙子是一位剑桥大学的高材生,在伦敦一家大型金融机构工作,他喜欢骑行自行车,对一路上的山地自行车队充满好感。因为他身材高大,而驾驶室显得窄小,他尚能随遇而安,轻松地驾驶女式宝马坐骑。同行还有两位资深美女,做这次三日之游。
我们随着行车导航来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小镇,这里有一个竖着2018一个显著标志的小镇,知道这是冬奥会曾在这里举行。中午时分,我们开始以奥地利的施拉德明为中心,展开了一场令人难忘的旅行。因为在此住宿缘故,连续三天每日一次免费乘坐缆车的优惠,泊好车后,我们直奔过去,当天便对霍赫沃尔岑山1830米高度观景,次日上午雨中游施泰尔马克湖,下午再上缆车,直达1740米的赖特阿尔姆山和美丽的镜湖进行了游览,9日一早,在弗里沙赫乡村施雷姆普夫家族的尼克霍夫农庄住宿两天后,8点出发到2995米的达赫施泰因,这是主游景点,返回时,则在里蒂斯贝格体验一把惊险刺激的滑车飞驰。
三日的梦幻之旅完美收官。
这些年,本人因为文旅和原创在国内与景区合作比较多,一直听他们抱怨,旅客往往直奔主要景点,下山之后不作片刻停留,“留不住客人住宿”,国内景区往往把各个景点分割成条条块块,各自为阵,独立核算,互不牵扯,而我们这次在阿尔卑斯山麓旅游时,他们把住宿和进山的门票以及缆车,甚至是停车场等连成一片,实现一揽子的优惠,这样对游客入住景区,有了吸引和便利,让他们静心度假和游玩。
这一路走过来,见到连绵的山坡,如绿色地毯一样,随山脉连绵起伏。在缆车上,近距离观察山坡上“绿色长廊地毯”,感到它们多属于人工培植,我想,这并不会是我们在国内倡导的“运动式”的培植,它们一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形成这样的格局。想想国内,这几年用卫星巡察土地绿化和种植面积,许多地方“创造性”的造假,用人工喷射绿色染料,真是应了“造假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这句话,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扼腕。
三座山峰,我们皆从悬挂在山坡上缓缓而行的缆车,极目远眺,美景尽收眼底,东西方风景名胜有着显著的区别,除了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外,而我们目之所及的人文环境丰富多样,我禁不住感叹,阿尔卑斯这个跨越6个国度的山脉,从幼年起,许多文学名著中的描述,让我产生下印象,从没想到,今天居然俯视她的风姿,投入她的怀抱。在饱游时,常会与国内著名景点作些对比,依然感到,奥地利一带阿尔卑斯山脉的旅游胜地,让我感到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山体的海拔渐高,气候是个奇妙的存在,山体上覆盖着茂密的植被,种类逐渐变化,展现出丰富的生态多样性。俯瞰山坡,在山间,有许多蜿蜒的小径,同样吸引着众多徒步爱好者前来探索。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拥有浓厚的运动氛围。冬季,它是绝佳的滑雪胜地,多条滑雪道从山顶蜿蜒而下,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滑雪高手,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滑道。施拉德明区域以冰川滑雪、险峻观景台(如天空步道)及奥运级赛事遗产为核心竞争力,是阿尔卑斯山东部冰川旅游的标杆。
2.极地飞驰的山地自行车
“普拉纳伊”是奥地利施拉德明地区的主要滑雪山场,而非独立山峰名,我们游历的三座山峰,在缆车下边,就是一条冬季滑雪的现场路线,过来的途中,看到山峰上延伸而下的绿色长廊,同样是滑雪场地;不仅这样,还有许多极地自行车手,购买全天票,从缆车上抵达山顶,然后飞驰而下,最让我惊讶和叹服的是,许多极地自行车手竟然是十余岁孩子,有一些甚至是清纯娇小的美女,成为山地自行车手中的一员。一路上,我们看到成群结队的山地自行车浩浩荡荡在我们车边驰过,我还有点疑惑,当他们一人一车与我们同时到达山顶时,才恍然大悟。这样惊险的极地飞驰,曾在电视和手机屏幕上观看过,驻足观看,他们生龙活虎的飞奔跳跃,大感惊险刺激。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霍赫沃尔岑山,缆车旁有个大型广告牌标示它海拔 1830 米。旁边有个巨型小白兔,憨态可掬迎接我们的到来,我注意到缆车和一些建筑上,都有它的身影,想必是它的LOGO了,这座矗立山峰与四周连绵的山脉,显得格外突出,宛如一位巨人。山顶云雾缭绕,风吹云散的瞬间,阳光洒在皑皑白雪上,闪耀出金色的光芒,那景象仿佛是一幅神圣的画卷向我们展现。
山顶处有一条绕山环道,标识牌上注明40分钟,下山缆车5点关闭,我们计算时间足够,便绕山而行,每棵粗壮的树干上,都挂有一幅格言,我拍了几幅,并作了直译,“错误属于生活,就像阴影属于光”“不要因为困难而放弃,做好事不要害怕失败”“尽管思想无法动摇,但他们会在重压下崩溃”……过了这些格言树,在山坡上出现各种木雕,有松鼠、羚羊、小白兔、狐狸等,看来这是一个温柔的山顶,没有凶狠的猛兽。首先出现是一只木雕野猪,按下一个按钮,便播放一段介绍性的文字,木雕野猪模仿野猪的嗥叫声。环行一圈,便是一些儿童玩乐的设置,我发现这三日游玩的景点,每个景点都用足了儿童玩乐的心思,比如在达赫施泰因山顶从餐食下来的护栏,便设置了儿童攀滑的双轨钢管;施泰尔马克湖畔,设置一个投喂鳟鱼的装置,只要塞进5分硬币,就会流出一些鱼饵,让孩子们与鱼儿互动。我曾鼓动景区,一定要策划制作动画片,孩子们看了,就会吵闹着要来,他们的到来,至少有一两位长辈,或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陪着,这叫小手拉大手的活动,抓住孩子们的心,就会拉动旅游的流量。
绕山之行后,我坐在缆车旁的长椅上静候,同行者意犹未尽,继续爬上山顶,因为衣着鲜艳,我拿出手机,放大观看,看到他们几位在山顶跳跃挥手,表现出一副征服者的豪迈来。坐在这里,我颇感欣慰地发现,许多山地自行车从缆车下来,转眼之间,从我身边飞跃着往山下冲击,这需要十足的勇气和高超的驾驶能力。
山脚下有一座宁静的施拉德明小镇,虽然小镇的人口仅有 6000 多人,但却因旅游业的发展而充满活力。2018 年冬奥会和 2013 年世界滑雪锦标赛的成功举办,更是让这里声名远扬。来自欧洲乃至全球的滑雪爱好者们汇聚于此,在雪道上飞驰,享受着速度与激情带来的快乐。
小镇的建筑风格充满了奥地利传统特色,木质结构的房屋搭配着色彩斑斓的花朵,每一处角落都透露着温馨。街道上,各种特色小店和超市物品琳琅满目,有售卖精致手工艺品的,有提供当地美食的,让游客们在欣赏美景之余,还能尽情享受购物和美食的乐趣。
3.别具特色的奥地利乡村之旅
施拉德明小镇周围环绕着许多村庄,弗里沙赫村和爱惜村便是其中的代表。我们入住的弗里沙赫村前,是一个长长的草甸子,牛羊在这里自由放牧,我甚至想,这么大片的土地,让它荒芜地自然生长,是不是种植麦苗更有利用价值呢?我们入住在农庄三楼,屋后带有一个小小阳台,不远处就是植被茂密山坡,和被森林覆盖的山体,我举起手机,从左中右连拍三次,这是一幅近乎完美的艺术长卷。
我们入住的尼克霍夫农庄左边是一个牛栏,右边同样是个更大的牛栏,几十头牛,伸出花白相间脖子,它们昂首嗥鸣地叫声,在静谧山村回响。刚入住时,空气中有一股浓郁的牛屎尿味,想到幼年,我们老家在寒冷的冬天,把牛牵在自家堂屋子里过夜,有时牛憋不住拉屎撒尿,就是现在我嗅到这种味道,好不亲切,入住在房子里,依然有淡淡牛屎味,一刻过后,并未感到不适。除牛马的嘶吼外,还有站在小小农舍屋顶的公鸡施晨,狗也撒欢地犬吠几声,一只橘花肥胖的猫通过窗口,静静地打量我们几位远到的客人,它估计看惯了金色头发和蓝色眼睛,对我们这类陌生的面孔充满好奇,便细看不止,我趴在窗口与它对视,它不好意思地转过头去,待我转身坐下,它再次回过头来,真是有趣。
我们在一楼放上五张桌椅的小小餐室进餐,住在温馨的农舍里,品尝新鲜牛奶,他们自制的奶酪、熏肉等这些农家美食,这里更是可以体验到真正的奥地利乡村生活。与我们同时入住的,第一天是两位金发碧眼的小姐姐,次日,则来了一对遛狗的夫妻和一对年纪稍长的姐妹,我们共致问候,便一起进餐。
老板娘是位体态丰满的大嫂,她把整个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我想这种劳动强度大,她不应该如此胖才对,她对我们热情而礼貌,但她更善于与本地客人聊天。
我一路看过来,奥地利的农庄,绝无我们那种整齐划一的风格,有些农庄建在山坡上,产生一种倾斜的错觉,那种歪歪斜斜,加上横的竖的色彩条木,宛若童话中的别致建筑,它们的房子,都能接纳游客,我们常能在一个村子里看到4星级的客舍农庄。有一家农户的门墙上,挂了一个从加拿大猎取的羚羊头骨,我拍了一张照片,因为书写的字迹太小,放大时看不清是一八几几年的猎物。还有的农家自制的游泳池,应是供孩子们夏日嬉戏之处。奥地利的农家人,都是花匠和修剪师,他们院子精制的蓠巴,墙壁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再次显示出一种童话世界格局来。
我们傍晚漫步到爱惜村,它是以其优美的田园风光著称,村子周围是大片的草地和农田,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远观近瞧,有点散漫无序排列的各式各样以木式建筑为主体的房屋,坐落在广袤绿色的田野之中,它们的存在,让游人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奥地利乡村的建设情况。我多次忍不住想,如果在这里居住,就是神仙下凡修炼的日子,如果我能在这里完成一部长篇的创作,此生足矣。
在我看来,奥地利在乡村建设方面注重保持乡村的自然风貌和传统文化,同时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正是我国这几年提倡的,并为之尝试的乡村建设,如果有机会,再去一些奥地利乡村走走看看,再写写它们,也是快事一桩。
4.雨中的蓝宝石项链——施泰尔马克湖
离开霍赫沃尔岑山,晚间饭后,就进行了田间漫步,次日一早,我们事先查询过,这天上午有一场中到大雨将至,早餐时,那雨将下未下后,还有几缕阳光从云层中射出,我们一阵狂喜。因为昨日下午,我们上山之时,突降大雨,我们请求上帝,请他格外开恩,给我们远行者一些方便,当缆车把我们送至山顶,那场雨骤然而停,下山回到车上,暴雨又至,真是幸运之至。今天有雨,我们如法炮制,让上帝高抬贵手,待我们将车泊至景区停车场,小雨先至,我们4人穿上黄色雨披,一路顺山路前行,前方山谷云雾缭绕,有一个细线般的瀑布从山谷间直坠而下,流入一个黛绿色的椭圆型的小湖中,让我展开联想,远远地望那白色的水线像是悬挂着蓝色的宝石项链。雨越下越大,云雾因此消散,雨中的湖景和山色被洗涤更加清晰可见,这倒是我第一次体验。我们行走了一半旅程,躲在一棵松柏树下,如伞的树冠,可以挡住雨水倾斜而下。
看来上帝不给我们抬爱了,我们见一家三口,特别是一个小女孩牵着爸爸的手,在雨中欢快行走,受到感染,接着前行。我穿着夏天透气的球鞋,鞋中因为雨水渗透,行走时发出“吱呀”作响,来到施泰尔马克湖,湖畔有一排木制栏杆加渔网,形成一个长方形的水塘。这些鳟鱼,因为游客投喂,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同行者作雨中绕湖之游,雨中我不再前行,
故近距离观察它们,发现鱼们在一个水塘表现各异,可分三类,一类游得悠闲,不徐不疾;一类则扎堆如同人类孩童般地嬉闹,翻着水花;还有一类好像是天生的捣蛋者,不时在水塘中如飞梭般地穿行。我转到湖畔的另一侧,湖中还有大鱼,也许不曾喂养,但它们活得自在,是不是没有受禁锢,身躯养得更大一些。
雨一直没有停下,甚至我感到雨水更加密集,突然闪电过后,来了一声暴雷,这是初夏奥地利的雷声,前几日在维也纳也曾见识过,是不是因为在封闭很好的房子里,它的响声并不响亮。我被这雷鸣之声惊住了,电闪雷鸣之时,在森林里行走是危险的,不免反复眺望同行者,他们却从背后绕了过来。告知,本来可以多绕湖一段,主要是惊雷响起,不敢多行,只得返回。这日中午本无计划回农庄,因为大家都不同程度淋了雨,回到酒店去冲个热水澡,在无人管理的餐室里,我们如同主人一样拿出自带食品来享用。
雨中的施泰尔马克湖,我们现在可以品味它了,真犹如蓝宝石更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施拉德明-达赫施泰因地区的中央。湖泊面积并不宽阔,雨中的湖水更是清澈见底,我想如果它在阳光的照耀下,鱼儿跳跃中定然是波光粼粼般,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湖的四周,那茂密的森林,树木郁郁葱葱,特别是这个初夏的雨中,更是让我感到一股神秘的气息。
我突然想到,上次在多瑙河边垂钓空无所获的人们,这里不仅是自然爱好者的天堂,也是水上运动爱好者的乐园。如果天气再炎热一些,人们可在湖中尽情地游泳、划船、垂钓,享受清凉的湖水带来的惬意。这个小型的湖面,即使是雨中,我也能看到远处的山峦倒映在湖水中,就像美丽山神画的一幅山水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5.不同角度的镜湖之美
中午没顾得上休息,下午我们驱车前往了赖特阿尔姆山,缆车把我们送到海拔1740米的高度,我们将要与美丽的镜湖面对面,出发前,我们已经反复了解过它,说是远山近景重峦叠嶂皆会倒映在它深邃的湖面上,出了缆车,山坡边有一个椭圆形的湖泊,我们似乎看到了阳光下的镜湖身影美轮美奂。心想难道镜湖就在眼前,绕到它的面前一看,似乎人工的痕迹多了一些,四周被一种泥青材料抹得平缓,好像湖底同样也被修整过,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却无法让我们惊艳,也许是它的人工痕,让我们无法领略自然之美的缘故吧。好在指示牌上告知我们,镜湖需要45分钟的脚程,我们开始迈开脚步前行。
赖特阿尔姆山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而闻名,山峰险峻,岩石嶙峋,就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据说山上有许多珍稀的植物,只是我不认识,无法欣赏和采摘,在羊肠小道跋涉时,突然有悦耳的铃声悠悠然响起,抬头探寻,发现山顶上,有几只棕色的山羊正在啃食杂草,它们脖颈处吊着铃铛,显然它们是人类豢养的。几处崖石处,居然放着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如果旅人想要歇息一会儿,得要爬到笔直陡峭的崖石上,这种设计更增加了年轻生活的攀爬欲望。与我们同行的旅人,多是拖家带口的,其中有位5口之家,最小的孩子约莫五六岁,她腰间绑着,被爸爸牵着行走。经过时,我侧身让路,只听孩子的妈妈用汉语说了一句“谢谢”,好不亲切。
天气阴沉,一点阳光不曾出现,我们一边行走一边议论,看来镜湖的倒影与我们失之交臂了,走了约莫半小时,有一个指示牌告知,再过15分钟可到,附近树上,挂着镜湖须知,告知不可以乱扔东西,更不可以湖中游泳之类。这个指示牌还可作提振精神之用,不由得加快步伐前行。走到一个山石嶙峋之处,有一个窄长弯曲的水道,难道这就是镜湖了?我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所谓镜湖,或长方形,或圆形或椭圆形,才符合我们印象中的镜面,它却是一个弯曲似乎是一个残破的镜面,散乱的丢在山谷间。因为前方无路,与我们同行的游人集中在这里,它自然是镜湖无疑了。我希望看看它倒映的奇特之处,虽然阴天没有阳光,倒映还是有,只是不太清晰罢了。实在说,不免有些让人失望。我转过镜湖的最末端,在一块凸起的崖石上往远方眺望,此时山凹凹的云层,一层一层慢慢向上堆积,好像成了天空的倒映,它成了天地之间的镜面,我恍然大悟,失望的情绪一扫而空,镜湖应该这样观看。
活动的心情平复过后,斜躺在石头上小憩,这种倾斜的角度观看,这时的镜湖则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静静地躺在山间。此时,山间微风拂面,湖面平静如镜,将周围的山峦、森林倒映其中,分不清是现实还是倒影,我自己同样成了倒影,融入其中。不仅我是这样,同行的旅人,也静静地坐在镜湖边,享受难得的宁静。
我明白了,还有一种美,同样也要体验,镜湖周边的环境安静平和,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污染,此事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在这里,我们可以沿着镜湖边漫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心一旦安静下来,甚至可以听到虫鸣和湖水的流淌声,难道不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