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城之恋(含音频)
圣城之恋(含音频) |
---|
——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祂的荣美,在祂的殿里求问 |
■魏保罗 |
圣城之恋
文/魏保罗 生命季刊专稿
音频为暖暖姊妹朗读:
(大卫上行之诗。) 人对我说:“我们往耶和华的殿去。”我就欢喜。耶路撒冷啊,我们的脚站在你的门内。耶路撒冷被建造,如同连络整齐的一座城。众支派,就是耶和华的支派,上那里去,按以色列的常例 (或作“作以色列的证据”) 称赞耶和华的名。因为在那里设立审判的宝座,就是大卫家的宝座。你们要为耶路撒冷求平安。耶路撒冷啊,爱你的人必然兴旺。愿你城中平安,愿你宫内兴旺。因我弟兄和同伴的缘故,我要说:“愿平安在你中间。”因耶和华我们神殿的缘故,我要为你求福。(诗122:1-9)
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对于我们基督徒而言,我们会因什么事情而欢喜快乐呢?在我们生命中又有什么事情是让我们满有快乐、喜乐漫溢的呢?
1. 无忧一身轻 2. 不上班 3. 玩手机 4. 作自己喜欢的事 5. 与家人在一起 6. 与信仰有关的事 7. 其他……
我们个人或许因着背景、文化等差异,会有各自不同的选择。不过,诗人在这里却给了我们一种全新解读、与众不同的选择,那就是因着前往圣城耶路撒冷敬拜神,而满有欢喜、大有喜乐!或许在我们现代人看来颇感匪夷所思。然而,这恰恰却是诗人对神爱慕之心的表现。因为,在诗人看来没有什么比朝见神、敬拜神、遇见神更值得令他一生喜乐满溢的了。正如“我就欢喜”的表达,原文的卡干完成式(Qal Perfect),将诗人发自内心、难以言喻的激动之心清楚表明。说明诗人不是偶然一次的欢喜,也不仅是此时此刻的应景之情,而是在他过往、现在,乃至未来一生因着敬拜神而带来的欢喜之情!
“去敬拜神?太开心了!太棒了!哈利路亚!”这正是我所认识的一位牧者真实的心路历程。在他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如同诗人一般的热忱——充满了对神的爱慕之心。每周一次的常规礼拜,他总是在每次的礼拜中满有喜乐。这何尝不是神所喜悦的呢?靠主恩典满有喜乐,并带着喜乐的心去到“喜乐的神”那里 (参看诗43:4)。
上图:耶路撒冷大卫城入口墙上的诗122篇
我们终于到啦!历经千辛万苦的朝圣者们,经过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的旅程,终于从分散的四方抵达了耶路撒冷——敬拜神的所在。他们不禁由衷感叹“耶路撒冷啊,我们的脚站在你的门内”(2节)。他们心中充满的,正是那种离家多年的游子终于在多年之后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这也让我想到以前听过的美好见证,说到住在山区的弟兄姊妹,因着交通不便,徒步从一座山头前往另一座山头,期间他们要行走4-5个小时,甚至更久,才能到达聚会的地方。他们走的路程充满辛苦劳累与疲乏软弱,但当他们到了聚会之地以后,看到接待家庭的肢体、及其他弟兄姊妹时,却是充满了说不出来的属天大喜乐。仿佛诗人一样“我就欢喜”!因为,他们感受到在圣灵的同在下,和属灵的家人一起聚会、一同敬拜实在是好得无比的一件事。
对于今天多数住在城市的门徒而言,颇难体会到这种“聚会的喜乐之情”。更多的或许是平平淡淡、不以为意 (聚会就聚会嘛),尽一种堪称麻木的宗教责任。不得不说,我们信主多年的人真的应该好好回想一下,你在初信之时朝拜神,是何等的喜乐满溢?“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哈3:18)今天,我们不应当重新拾起那丢失已久的欢欣和喜乐吗?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进入了第3篇的上行之诗。回顾之前的2篇,诗人在120篇因住在外邦人中 (应许地外),充满了痛苦与不安。到了121篇则开始转向,向应许之地迈进,开始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旅程。而本篇则是圣城已经触目可及,诗人更是仿佛已然置身其中,说他已经安然抵达。终于到了!“流亡的痛苦 (120篇)、旅途的艰辛 (121篇) 都成为过去;现在,唯独吸引朝圣者前来的那份喜乐淹没了一切。”(柯德纳,1995/2011,页552)
当12支派的人从东、从西、从南、从北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观察耶路撒冷的时候,他们就看见“耶路撒冷被建造,如同连络整齐的一座城”(3节)。他们看见耶路撒冷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威严、何等的华美!然而,事实上,今天耶路撒冷旧城的房屋构造、城市规划谈不上有多么特别或雄伟。很多地方是屋与屋相连,只有狭窄的小街道,而没有能行车的大马路。但这却是诗人的情怀——耶路撒冷何等神圣、雄伟。宛若一座连络整齐的城,一家家、一排排、一街街都是建造精密,排列整齐 (江守道,1970/1983,页49)。甚至,“石头都接得天衣无缝,每一片材料适得其所。没有松动的石块,没有多余的材料,城墙或楼塔都盖得密实牢靠。”(尤金·毕德生,2000/2009,页38)注:“连络整齐”所用的动词与建造会幕棚子的命令相同:“使罩棚连成一个”(出26:11)。(柯德纳,1995/2011,页552)
上图:大卫时代的大卫城模型
诗人借此形容神的百姓在神家中也是一个整体的存在。如同教会“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房靠祂联络得合式。”(弗2:20-21) 有巧妙的结构,灵里紧密相连,宛如一座连络整齐的新耶路撒冷。圣徒在其中彼此相通,各按恩赐彼此服事。一座城是一个单位,却有许多的部分。正如使徒保罗所说:“就如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而且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子。基督也是这样。”(林前12:12) 这“一个”就是教会 (参看弗1:23)。即教会不是我们租或买的外在建筑物,而是我们每一个在基督里的属灵儿女。我们历世历代、各个地方所有信主的儿女连接在一起就是教会,就是新耶路撒冷城,也是神将来要迎娶的新妇。神今天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心意,就是你我每一个神的儿女在神家中一起成长,成为一个基督的身体,成为一个整体的存在。
我们知道犹太人在旧约时代最大的绊脚石是拜偶像。但当他们经历亡国被掳、归回之后,他们逐渐不再拜偶像,拜偶像也不再是他们的绊脚石。他们的绊脚石被另一个新兴事物所取代,这个新兴事物就是新约中出现的“希腊化”。希腊化简单来讲就是“个人化”,也就是自我中心、自以为义。可以说,今天的弥赛亚基督徒要在信仰中“去希腊化”,我们基督徒同样如此。我们同样需要在今天这个特别讲究个人权益、个人空间、个人自由的时代中,慢慢学习除去“我”的影响!不是个体化的我,而是群体中的我。不再只是关注自己的诸多需要,而是学会关注神家每位肢体的需要。“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全身都靠祂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弗4:15-16) 简单来说,就是学会爱!学会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注意不是某一个或某些个,而是爱“每一个”。因着基督的缘故,借着爱连为一体,成为真正的一家人。就如江守道 (1970/1983,页48) 所说:“成为建造耶路撒冷 (或教会) 材料的,乃是基督的爱”。如同以色列支派的情谊不只是因着血缘或利益,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耶和华的支派——神的子民 (柯德纳,1995/2011,页553)。
由此,我们看到合一之喜乐!神的百姓 (12支派)“按以色列的常例称赞耶和华的名”(4节),即一年三次过节的时期来敬拜神 (参看申16:16)。颂赞那位秉公行义、坐在大卫家宝座上的上主,并奉上礼物向神献上感谢的祭。第5节出现“审判的宝座”乍一看似乎挺不协调,而且给人一种错觉,仿佛前面的欢喜变成了令人提心吊胆的惊喜/惊吓。然而,事实上,审判也是公平正义的彰显。其原文字根就是被翻译为士师/审判官的字词。对于统治者而言最首要的职责就是秉公行义,因为神是公义的 (诗11:7)。所以,神的百姓也应当是公义的。并且,“公义的果效必是平安,公义的效验必是平稳,直到永远。”(赛32:17) 没有审判、没有公义,人就会自以为义、随意而为。因此,欢喜之后虽有审判,但却是为了我们的益处,使我们常存敬畏的心来敬拜神。“正如城墙和房屋的石头‘连络整齐’,百姓也因他们对神的敬拜与对宝座的敬重连结起来。”(威尔斯比,2004/2007,页510)
上图:但城门口的审判地方,王可以坐于有篷的宝座上作出判决
“大部分近代译本,将第6b节与第7节放在同一个引号内,视为一段祷告,回应第6a节的呼召”:“你们要为耶路撒冷求平安”(柯德纳,1995/2011,页553)。“他用了三个和其中有关的字 (城中、宫內、在你中间),除了因城墙的围绕而带来城中的平安外,他看见在城中建立平安的需要。”(威尔克,2001/2010,页 372) 耶路撒冷对以色列人的意义,正如教会对基督徒。这里有诗人最亲密的人,他的弟兄和同伴,有熟悉的、有不认识的,但却都是神的子民、最亲密的“灵胞”。诗人在这一段祈求耶路撒冷的平安和兴旺 (shalom与shalvah,两者含义相近),提出了两个动人的理由:一是“因我弟兄和同伴的缘故”(8v),就是为神子民的缘故,理当代祷;一是“因耶和华我们神殿的缘故”(9v),就是为神的名与祂的荣耀,代祷求平安。
自从亚伯拉罕带以撒上摩利亚山去献祭,一直到主耶稣在各各他山上舍命,神有一个旨意,就是要在耶路撒冷得荣耀。祂要在这城中与世人和好,在这里赐平安给祂的选民和全世界的人。换而言之,耶路撒冷若有平安,全世界就有平安;耶路撒冷没有平安,全人类都没有平安。为耶路撒冷求平安,是神最终要成就的计划,也是求主耶稣快快再来执掌王权。
上图:为耶路撒冷求平安的圆圈,囊括了圣经主要描述的地方
诗人难以抑制的喜乐,最终成为赞美,并带出由衷的祝愿,祈求神在地上掌权,及祝福祂的子民 (范甘麦伦,2008/2010,页 1580)。人爱神的殿,就是爱神,为神的殿求福,就必自己蒙福。如同诗人说:“耶和华啊,我喜爱你所住的殿,和你显荣耀的居所”(诗26:8)。又说:“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祂的荣美,在祂的殿里求问。”(诗27:4)
试问,我们是否爱慕圣城、恋慕教会呢?我们是否来到神家就有欢喜,并愿意一起敬拜天上的主,且切切祈祷呢?“一颗爱神的心,也必是一个充满赞美和祷告的心。”(威尔斯比,2004/2007,页512) 正如奥古斯丁所言:“基督徒全人应该就是一句哈利路亚。”最后,请让我们用“教会”两字代替本诗篇内所有之“耶路撒冷”,然后再恭读一遍。
参考文献 尤金·毕德生《天路客的行囊:诗篇上行之诗导读》(郭秀娟翻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原著出版年,2000) 柯德纳《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诗篇 (下)》(刘良淑翻译) (POD版)。校园书房;2011(原著出版年,1995) 威尔克 《圣经信息系列——诗篇 (下)》(黄元林翻译)。校园书房;2010(原著出版年,2001) 威尔斯比《生命更新解经系列——尊崇真神:诗篇》(简体字版) (潘心慧、蓝慈理翻译)。福音证主协会;2007(原著出版年,2004) 范甘麦伦《麦种圣经注释——诗篇 (下)》(潘秋松、邵丽君翻译)。麦种;2010(原著出版年,2008) 江守道 《上行之诗——信徒的上行历程》(方克仁翻译)。活泉;1983(原著出版年,1970)
魏保罗 中国大陆传道人。 请点击参加祷告👇: 守望祷告时间: 北京时间 周一至周五: 早上6点开始,晚上10点结束 每天祷告16个小时 周六:早上6点-上午10点
美国中部时间(夏令时) 主日至周四: 每天下午5点开始,次日清晨9点结束 周五:晚5点至9点
请转发守望祷告Zoom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84769255004?pwd=OStVZU5BWSt4dXVHb2ZLMFFQbGxqQT09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