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msc分享:关于诗歌《快乐崇拜,Joyful, joyful, we adore Thee 》之点滴

作者:beiqian
发表时间:
+-

           我一看朋友们针尖对麦芒,就不想太多话了。请允许我另起一贴。

    这首《Joyful, joyful, we adore Thee》的原作曲者是贝多芬吧?他的这首《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创作时间比 Henry van Dyke所作词的时间要早。

    我对 Henry van Dyke没有了解,有时间我当会适度了解一下。百度这样介绍:“万有齐颂主(Joyful, Joyful, We Adore Thee)这首诗被称为最快乐的圣诗,作者是亨利..戴克(Henry Van Dyke1852~1933)。他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是一位长老会牧师,也是大学教授。美国总统威尔逊曾派他出任荷兰及卢森堡大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任美国海军军中牧师,他有很多著作。1907年他应邀在威廉斯大学演讲时,他看到青翠的山峦,触动灵感而写下这首崇拜大主宰的诗赠送给威廉斯大学校长,并指定必须谱以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大合唱《欢乐颂,Hymn of Joy》来唱。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第九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一首交响曲,也被世人公认为是他最伟大的创作。前后花了6年时间,于1823年完成,贝多芬第一次把合唱加入交响曲中。1824年第一次公开演出时,他的耳朵已经全聋,但他仍亲自指挥交响乐队演出,演毕时他已完全听不到观众如雷的掌声,直到一个队员扶他转身,他才看到成千的观众站立挥着手帕向他致敬。亨利戴克一再强调他写这首诗是表达对神伟大创造的敬意。”

而贝多芬则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了。我有位研究地球岩体力学的叔叔从小就喜欢古典音乐,耄耋之年都过了,还出了一本介绍古典音乐的书,去年专门快递从北京寄来与我分享。我抄几段他对贝多芬的了解和感受,如下:

“热爱人类,给人类带来欢乐的贝多芬,自己却得不到幸福,孑然一身到终老。不是他与爱情无缘,虽然贝多芬也有过短暂的幸福时光,但爱情在他身上只开花不结果。爱情影响了贝多芬,在他的作品中流露了出来。......

    “从《英雄》到《命运》,贝多芬一直在为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苦难走向欢乐和胜利做斗争。他不仅排遣自己的苦难,从抒发自己的感情,升华到追求人类的自由,平等和博爱;他为唤起人类与命运斗争,通过艰苦斗争获得灵魂自由而呐喊,贝多芬的精神世界已经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了。......

    “贝多芬的音乐关心人的命运,表现“斗争”,通过斗争达到胜利;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如此。因而他相当数量的作品的结尾,都写的很壮观,慷慨激昂,使听者热血沸腾。......

    ......”

我不太确认亨利..戴克(Henry Van Dyke)是否也有如同贝多芬一样的思想和情感?

以上谨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