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小重山令》(人绕湘皋月坠时)赏析
姜夔《小重山令》(人绕湘皋月坠时)赏析
历代名家名词赏析之六十四
王能全
我思我在摄影
《小重山令》(人绕湘皋月坠时)【南宋】姜夔
赋潭州红
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
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
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姜夔,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身世贫寒,孤傲不凡,浪迹江湖,南宋末期词人张炎称白石的词风“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这首词写于南宋淳熙十三年(1086),作者客居长沙。词题“赋潭州红梅”,“潭州”:今湖南长沙,盛产红梅。这是一首咏物之词,咏梅怀人,亦梅亦人,写意传神,意深情长。
上片起句点明人物、地点和时间,“人绕湘皋月坠时”。 “湘”:湘江;“皋”:水边高地,即河岸。湘水潇潇,春寒料峭,词人辗转于岸边,不知不觉月已西下。“斜横花树小,浸愁漪。”江畔梅枝横斜,梅花点点,暗香浮动;梅影浸透在水中,水波泛起愁思的涟漪。将涟漪拟人化,那是作者心中柔情似水的离愁。
梅花的一春幽愁有谁知晓? “东风冷,香远茜裙归。”“茜裙”:红裙。东风无情,风寒春残;梅花香消花落,就像似穿着红裙的美女飘然归去。作者青年时曾在合肥有一段恋情,二人屡屡来往,两次均在梅花时节离别。姜夔多有咏梅之词,与此情事有关。此刻词人来到湘皋,如他写的《江梅引》“见梅枝,忽相思。”梅兮,人兮,见梅花,思佳人,作者思情幽深,惆怅不已。
下片首句“鸥去昔游非”,从上片咏梅陡然转到江鸥,似乎毫无关联。细想之,这正是姜夔词风,若即若离,“能以翻笔、侧笔取胜”(清代学者张宗橚《词林纪事》引楼敬思语)。词人在岸边相思、徘徊,惊飞滩头的一群鸥鸟。鸥鸟腾空而去,鸣叫声又让词人从深深的回忆中醒来。“遥怜花可可,梦依依。”昔日之物红梅虽在,如今物是人非,只能远远地怜惜那可可如花的恋人,回忆着依依柔情的旧梦。
“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九疑”:九疑山,在湖南宁远县南。“绿筠”:绿竹。相传舜帝南巡,死于九疑山并葬于此,其娥皇、女英二妃闻讯奔丧,痛哭于湘水之滨,她俩相思眼泪染竹成斑,后二人投湘水而死。词人引用此典故,恰在湘江之畔,借班竹喻红梅;以娥皇、女英二妃魂断啼血,比喻恋人对自已相思的血泪,点点滴滴渗透梅枝、染红梅花。
这首恋情之词蕴藉诚挚,对昔日的恋人一往情深。笔法朦胧含蓄,虚实相宜。词情缠绵,意境空灵,充溢着感伤的痴情之美,耐人细细品味。
本文取自作者的著作《词苑漫话–常用词牌及其历代佳作赏析》
此书已经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正式出版
文中图片均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