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茨堡印象

作者:七棱镜
发表时间:
+-

萨尔茨堡是莫扎特的故乡,也是电影《音乐之声》的外景地。从慕尼黑到萨尔茨堡,车程仅一个多小时。区间列车每半小时就有一次,觉得很像乘地铁。

过边境时毫无跨国界的感觉,一会儿就到了萨尔茨堡,火车站很新很现代。

火车站广场有公交到老城,不过步行只需十几分钟,而且途中顺道经过米拉贝尔宫和花园。“米拉贝尔”是意大利女性名字,意思是“惊人的美”。米拉贝尔宫在1818年的一场大火严重损毁,仅剩大理石楼梯和大厅。修复后

修复后成为萨尔斯堡市政厅,大厅对公众开放,市民喜欢在这里举行婚礼。

电影《音乐之声》也曾在此取景。电影中,玛丽亚带着七个孩子,围绕花园中心的喷泉载歌载舞。

孩子们把玫瑰山的石阶当作音阶,并唱着那首"Do-Re-Mi“ 欢蹦雀跃。玫瑰山其实只是个小高地,是远看城堡的好地方。风和日丽时,明朗清新,就像莫扎特的音乐。

游客到此多半会在园内小径旁长凳上歇息一会儿,享受片刻的宁静。


花园右后方有个侏儒雕塑园,里面有十来个形态各异的石侏儒。通往园子的小桥头还有两位扼守,互不买账,虎视眈眈,磨拳擦掌。让人忍俊不禁。

从米拉贝尔花园出来,西行150米左右,穿过马路就到了莫扎特故居。一栋不起眼的小楼,与莫扎特出生地相比,显得更安静。

莫扎特一家1773年搬进了这幢两层八个房间的住宅。从房间摆设看,家境应该不错。

1996年,市政府将这里设立为萨尔茨堡的第二座莫扎特博物馆(另一座莫扎特博物馆在粮食胡同的莫扎特出生处)。博物馆的收藏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莫扎特使用过的的古钢琴。

莫扎特于1756年出生于萨尔茨堡一个音乐之家,5岁便开始作曲,并演奏大键琴和小提琴。7岁随父亲在欧洲巡回演出。11岁就完成了几部小歌剧。16岁时便成为萨尔茨堡市管弦乐队的指挥。由于他与萨尔茨堡大主教不和,后来去了维也纳发展。下图是他在维也纳写给他父亲的信。

莫扎特会多种乐器。他最擅长键盘乐器,能出色地演奏钢琴,大、小键琴,管风琴。他对小提琴、中提琴也有很深造诣。故居内陈列了他使用过的小提琴和中提琴。

从作品的曲目种类和数量可见他的多才多艺。短短35年,他创作了600多部音乐作品,其中大型作品有20多部歌剧,50首交响曲,27首钢琴协奏曲,7首小提琴协奏曲,23首弦乐四重奏和五重奏,4首圆号协奏曲,2首长笛协奏曲。故居收藏了他的第35号哈夫纳交响曲的手稿。

他的单簧管协奏曲、长笛与竖琴协奏曲已经成为世界音乐的经典,许多音乐会的保留曲目。许多著名演奏家和乐团录制了他的全套钢琴曲和小提琴曲,有些还多次录制。

从莫扎特故居向西南百余米就是横跨萨尔茨河的步行桥 Marko-Feingold-Steg。驻足桥上,远处山头城堡、中间教堂穹顶、近处河滨街道,构成一幅绝佳画面。此桥原以奥地利著名画家汉斯·马卡特 Hans Makart命名。2020年市议会通过决议,将大桥改名为马尔科·法因戈尔德桥,以纪念萨尔茨堡犹太社区主席马尔科·法因戈尔德。二战期间,马尔科·法因戈尔是犹太人逃亡组织 Bricha(希伯来语:逃亡)的核心领导之一,帮助了约 25万犹太人逃亡到巴勒斯坦。

走过桥就到了粮食胡同,老城中最有名最热闹的街道。两侧都是精品店、礼品店、餐厅、酒吧。许多商店在门上方悬挂了代表自家商品或服务的图标,各具特色,方便了顾客。

粮食胡同9号是莫扎特的出生地,也是莫扎特博物馆。虽然馆内没多少音乐家生前的文物,馆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却不小。走进大小店铺,以莫扎特"冠名"的商品比比皆是。工艺礼品、糖果糕点外包装都是莫扎特的头像或名字。街上的"莫扎特"咖啡馆是全城的招牌店,门口甚至有红地毯。

从粮食街沿河向东走,不远处是莫扎特广场,广场中央是莫扎特纪念碑。

萨尔茨堡内城区不大,莫扎特广场往南百米就是大教堂广场,

萨尔茨堡大教堂始建于八世纪,因战火毁坏多次重建,最后一次重建在17世纪下半叶。莫扎特出生时在这里受洗礼,后来他成为了教堂的管风琴师,每周日在这里为晨祷演奏。

上图是莫扎特当年使用过的管风琴,依然保存完好。环绕唱诗班两边,还有一组管风琴(下图)。

据说圣诞歌曲《平安夜》的作者约瑟夫·莫尔的出生洗礼也是在这里。199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大教堂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走进大教堂,第一感觉是素净的浅色调,让人感到宁静安详,没有其他大教堂的金碧辉煌。旁边几个耳堂的墙几乎全白,不是耀眼的雪白,而是柔和的乳白。与墙同色的雕饰非常精致素雅。特别是穹顶上的精细花纹和天使浮雕,与四方梯形的彩色壁画互相衬托。

出了大教堂,继续往南就到了卡比迪广场。因为广场上的 Goldene Kuge,也有人称其为大金球广场。大金球上有个人,远望城堡。广场地上画了一张巨大的国际象棋棋盘,棋子有一尺多高,要双手才能挪动。

卡比迪广场位于大教堂和城堡之间,从广场可以看到登山缆车轨道。轨道很陡,最大坡度达62%。

站在城堡墙下,有点高大压迫感。灰白色的外墙没什么装饰或点缀,墙上的炮眼让人联想到当年的战争场面。

在城堡大厅溜达时,突然见到一只鸽子停在外面窗台上,似乎在俯瞰整个城市。我上前隔窗举起相机,它也处之泰然。

除了米拉贝尔宫和花园,侬山修道院是电影《音乐之声》的另一故事发生地。现实中的玛丽亚在到少校家当家庭教师前,就是在这里做实习修女。据说战后她还重访了这所修道院。

从城堡向东,沿着曲折的小巷,拾级而上数百米,尽头出现了侬山修道院的前门。四周安静异常,悄无一人。

修道院内部不对外开放。据说当年《音乐之声》的摄制组曾希望可以进入修道院内拍摄,但未被允许。在当今的喧嚣浮华时代,能守住这份清静,实属难得。


  • 当前共有2条跟帖
  • dan7901042:精彩!质量很高的随拍
    屏蔽 举报回复
  • 闲士9264:很不错的旅游照, 欣赏。 谢分享。
    屏蔽 举报回复